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10-15 07:15陈惠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进针儿科输液

陈惠珍

(长乐区妇幼保健院,福建 福州 350200)

很多儿科患儿需要接受穿刺治疗,传统一次性钢针因为反复穿刺会很大程度上增大患儿疼痛感,降低患儿治疗依从性,存在脱落、渗漏等不良反应,逐渐无法满足当前临床治疗实际需要[1]。静脉留置针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可以随时用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2]。本文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60例穿刺输液治疗患儿进行研究,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60例穿刺输液治疗患儿,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分别34例、26例,最小年龄2个月,最大年龄13岁,平均年龄(6.5±1.9)岁,排除依从性差患儿等因素干扰,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分别30例,每组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3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各项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选择一次性不锈钢头皮针穿刺输液。备皮,使用0.5%碘伏擦拭穿刺部位,消毒范围直径必须要超过5cm。宣传指切进针法,左手紧绷皮肤,右手食指、拇指按住针柄距针尖约2cm处,针头呈倾斜角快速进针,见回血后继续进针,将针柄固定,止血带松开,调整液体流速,患儿不存在不适反应后,针头使用胶布固定。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选择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结合患儿不同穿刺部位,分为头皮注射和手足注射两种方式,其中头皮注射选择血流丰富、粗值、无静脉瓣、易固定血管,比如说额静脉,手足注射选择掌背静脉、足背静脉等。使用2%碘酒擦拭穿刺部位,之后使用75%酒精脱碘,消毒范围直径必须要超过8cm。左手将皮肤绷紧,右手持针翼缓慢进针,回血后继续进针,左手按住Y接口,右手捏针翼将针芯抽回,使用透明胶粘在软枕柄下方,使用无菌防水敷贴固定,保证固定牢靠。再次输液之前,做好消毒处理,注射器针头连接之前冲管,选择注射器推注方式,脉冲式冲洗方法,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形成生理盐水小漩涡,彻底清除导管内残留药物。

1.3 观察指标

调查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统计穿刺成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树立,其计量资料通过t来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0%(24/30)、9 3.3%(2 8/3 0),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对比

2.2 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情况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0.0%(27/30)、9 6.7%(2 9/3 0),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明显更高(P<0.05)。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患儿有5例出现渗漏、脱落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有1例出现脱落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

3 讨 论

儿科患儿因为血管细、依从性差等特点,穿刺治疗过程中存在有非常大的难度,尤其患儿在接受反复穿刺输液治疗时,会存在有非常大的抗拒心理[3]。以往的一次性钢针穿刺输液治疗方式价格低廉、操作简单,不容易有局部血管炎性反应出现,在临床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同样存在有非常明显的缺点,只能短时间保留,患儿输液次数较多时需要每天穿刺,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患儿疼痛感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另外,一次性钢针进入血管不是很深,患儿抓挠过程中容易脱落,刺破血管后会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4]。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静脉留置针被大量应用在临床输液治疗中,与一次性钢针相比,静脉留置针套管柔软,不会对患者血管造成较大刺激,能够长时间留置,在长期输液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反复穿刺,使护士人员工作量以及患儿疼痛感有明显下降[5]。

本次研究表明,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在穿刺成功率方面,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明显更高(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进针儿科输液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颈枕输液袋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