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在护士层级培训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2018-10-15 07:15王浩月徐亚金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层级护士护理人员

王浩月,徐亚金*

(解放军第102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于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升,医院必须要开展更高水平的培训工作,层及培训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方式,主要是建立在护理人员自身的职称、学历以及能力的基础之上,通过进行详细的层级划分,更好的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1]。目标管理则是在将工作任务进行详细的划分之后,通过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政策,在完成相应的目标之后,提供有效的政策奖励,从而促进培训效果的提升。在将目标管理与护士层级培训相结合之后,能够更好的制定出符合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情况的目标,从而实现培训水平的显著提升[2]。因此,本研究主要对目标管理在护士层级培训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发挥出其在促进培训效果提升当中的作用,实现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的护理人员为2015年到2017年间在本院工作的260例护理人员,其中共包括253例女性人员,7例男性成员,年龄主要分布在21岁到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42±4.25)岁。从职称情况来看,共包含2名副主任护师,61名主管护师,190名护师,本科学历人数为60名,大专及以下学历人数为200名。

1.2 方法

在将目标管理应用到护士层级培训之前,对护理人员的整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考核,为下一步的对比工作提供依据。在将目标管理应用到护士层级培训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本院护理人员的层级进行划分,根据学历、年龄以及职称等情况,更好的进行划分。在进行层级划分之后,针对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需要在其工作水平的基础之上,更好的制定出相应的岗位责任,同时进行科学目标的设定,更好的提升培训工作的效果[3]。在完成一季度的培训之后,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对下一季度的培训目标与内容进行调整,实现培训水平的提升。

1.3 观察标准

在此次研究当中,对护理人员在目标管理应用前后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操作技能进行考核,从而更好的进行培训效果的划分。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之后,详细的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在进行统计学方法处理之后,对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衡量统计学意义的时候,以p<0.05作为标准。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当中,相较于培训前来说,工作人员在经过目标管理应用之后,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与培训前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表1 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的理论知识考核比较

3 讨论

目标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手段,能够建立在效果导向的基础上,更好的提升层级培训的科学化水平,从而让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对自身培训当中的内容与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更好的促进其学习积极性,在达成目标的基础上,获得成就感。在进行层级划分之后,针对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需要在其工作水平的基础之上,更好的制定出相应的岗位责任,同时进行科学目标的设定,更好的提升培训工作的效果。在本次研究当中,相较于培训前来说,工作人员在经过目标管理应用之后,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与培训前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当前开展的护士层级培训当中,通过将目标管理应用进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的促进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同时更好的推动层及培训工作的开展,从而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层级护士护理人员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