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护理中应用的效果研究

2018-10-15 07:15张晋峰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常规病人满意度

张晋峰

(孝义市人民医院,山西 孝义 032300)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终身性疾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就会引发各种并发症,致使病人生活质量受到影响[1]。现阶段,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文献研究显示,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病人疾病知识掌握率,加快病人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本文现对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88例糖尿病病人予以探究,分析综合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88例糖尿病病人选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常规组(n=44)、综合组(n=44)。常规组病人中,女性20例,男性24例;年龄范围30~67岁,平均为(46.7±5.1)岁;病程范围1~8年,平均为(3.7±1.2)年。综合组病人中,女性21例,男性23例;年龄范围31~67岁,平均为(46.1±5.2)岁;病程范围1~8年,平均为(3.9±1.1)年。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病人一般资料予以处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文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要求,两组病人自愿参加,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常规组病人应用常规健康教育,即采用口头教育方式展开健康教育,随意性比较大,且目的性较差。在此基础上,综合组病人应用综合健康教育,内容如下:①帮助病人树立健康信念:在糖尿病病人治疗中,健康信念的树立十分重要。所以,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必须根据病人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科学的健康教育方案,以便增强病人遵医行为。同时,告知病人怎样有效、长期的控制血糖,以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②加强自我管理与血糖监测:叮嘱病人密切观察自身体重指数、体征、血压及症状变化,并定期监控血糖、血脂等指标水平变化。在对病人进行健康管理时,护理人员必须对慢性并发症予以全面监测,并结合病人病情,有效控制胰岛素注射量及服药次数。③合理饮食: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饮食的重要性。一定要全面了解病人饮食习惯,并充分考虑病人的体重、活动强度及每日所需热量[2]。④适当运动:帮助病人制定恰当的运动方式、运动量、运动时间,并叮嘱病人运动禁忌与注意事项。⑤心理干预:在护理中,一定要积极和病人沟通,叮嘱病人保持平和的心态,全面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提高病人治疗信心,以此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⑥用药指导:在选择降糖药物的时候,尽可能选择不良反应比较少的药物,且向患者说明用药治疗效果、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等,以此保证患者用药合理、科学。此外,采用专题讲座或一对一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服药知识教育,并耐心解答治疗中患者的疑问。⑦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时,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注意饮食、运动,禁烟禁酒,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检测血糖、血脂、血压、肝肾功能等[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人心理状态、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1)采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其中SAS:分值为0~100分,临界值为50分,即轻度焦虑为50~60分,中度焦虑为61~70分,重度焦虑为>70分,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大;SDS:分值为0~100分,临界值为50分,即轻度抑郁为50~60分,中度抑郁为61~70分,重度抑郁为>70分,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大[4]。(2)采用自拟问卷的方式调查病人知识掌握率,满分为100分,完全掌握(>85分)、部分掌握(60~85分)、未掌握(<60分),知识掌握率=完全掌握率+部分掌握率。(3)采用自拟问卷的方式调查病人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85分)、一般满意(60~85分)、不满意(<6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病人观察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达形式为(±s),并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表达形式为百分率,并予以卡方检验,若数据对比结果P<0.05,表明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前后心理状态

两组病人护理前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明显降低,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病人护理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病人知识掌握率

综合组病人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病人,数据分别为95.5%、79.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详见表2。

2.3 对比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

综合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病人,数据分别为95.5%、81.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详见表3。

表1 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前后心理状态(±s,分)

表1 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前后心理状态(±s,分)

焦虑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组(n=44) 50.2±6.3 42.7±5.1a 48.1±6.0 40.8±5.3a综合组(n=44) 50.4±6.4 35.6±5.5ab 48.5±6.1 33.4±5.2ab组别 抑郁评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与常规组护理后比较,b:P<0.05

表2 对比两组病人知识掌握率[n(%)]

表3 对比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病症,现今尚无根治方法,如果出现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还可能导致病人死亡,为此,一定要注重治疗与护理干预。

在糖尿病病人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病人控制血糖的方式,以此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护理服务,促使病人早日康复[5]。对糖尿病病人进行综合健康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药物、饮食、运动方面的指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护理方案,从而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以此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最终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文研究表明:两组病人护理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明显降低,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病人护理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病人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病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说明,通过综合健康教育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病人心理状态,提高病人知识掌握率与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与相关文献报道[6]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糖尿病病人护理中应用综合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不仅可以提高病人知识掌握率,还可以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的干预方式。

猜你喜欢
常规病人满意度
谁是病人
常规之外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