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莎女子岂风流,道是多情却纯情

2018-10-15 09:11姚维
青年时代 2018年21期
关键词:人文主义莎士比亚爱情

姚维

摘 要:《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作为莎士比亚创作的经典喜剧之一,塑造了生动鲜活的现实女性形象。通过培琪太太、福德太太和安·培琪小姐三个女性的情感选择,以及与剧中其他角色的爱情观对比,莎士比亚将自己的爱情观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表达了对中世纪放荡轻浮的错误观念和封建势利的落后习俗的批判,表达了对新时代青年自主追求爱情的人文主义爱情观的高度赞扬。

关键词: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莎士比亚;爱情;人文主义

一、前言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莎士比亚笔下颇引人注目的一部喜剧。其作为莎士比亚唯一直接取材自现实生活的戏剧,充满了英国本土城乡小镇的浓郁生活气息。剧中培琪太太、福德太太、安·培琪小姐和快嘴桂嫂四个个性鲜明的女性与福斯塔夫斗智斗勇的经历,与剧中其他人物的行动相互交织、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矛盾冲突,在造成浓厚喜剧气氛的同时,将爱情在社会生活中所呈现的多面性充分展现出来,并使之获得了更加深刻的表达。

当前学界对此剧尚不太重视。英国著名的散文家查尔斯·兰姆在编写《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时,也把此剧略去。本文从戏剧文本入手,品鉴此剧生动精妙的故事细节、形象鲜活的人物刻画、丰富多彩的语言以及讽刺幽默的笔调,结合莎士比亚所处时代环境,着重分析其中三位主要女性的形象及其爱情观。

二、“风流娘儿们”的坚贞爱情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里,一共只有4个女人:培琪太太、福德太太、安·培琪小姐和快嘴桂嫂。其中,培琪太太、福德太太和安·培琪小姐在其中颇为引人注目。虽然名为“风流”娘儿们,但在爱情婚姻、两性关系上,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可谓一点也不风流;倒是在惩恶扬善、激浊扬清方面,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极尽风流。

培琪太太和福德太太是剧中和福斯塔夫展开冲突的主要人物。这两位聪明快活的良家妇女在自己的情感问题上都坚守着道德底线,坚持婚姻的忠贞和纯洁,拒绝轻浮弟子的诱惑和殷勤,努力在两性关系上保持女性的自主自觉,不做情感的奴隶或卖弄风情的依附品。这充分体现在她们对于福斯塔夫的情书的反应上。

培琪太太在收到福斯塔夫的情书时,既没有一般女性收到情书时的那种兴奋、开心、春情满怀,也不会像《阿Q正传》里的吴妈那般惊惶不安,非要寻死觅活以求得自我清白,而是首先进行自我反省。反省过后,培琪太太觉得自己是很有分寸的。于是,她又由惊讶和自省,转为满腔的愤怒,感到受了极大的侮辱,想向福斯塔夫报仇,出一口气。而福德太太则先是表现得心慌意乱、茫然无措,对培琪太太求助道:

“啊,培嫂子,您给我出个主意吧!”

待到冷静下来,打定了主意,福德太太才以一种毁灭性的姿态诅咒道:“我应该怎样报复他呢?我想最好的办法,是假意敷衍他,却永远不让他达到目的,只等罪恶的孽火把他熔化在他自己的脂油里。”

培琪太太和福德太太的在自我情感问题上坚守道德底线,既不在感情上三心二意,又能主动回击,依靠自己的智慧给予福斯塔夫以应有的教训,这就与中世纪文学中,女性轻浮、放浪、轻易沦为情感奴隶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世纪时一位作者曾这样评价身边的女子:“她很轻浮,渴求着许多的爱人;她自认为美丽胜过镜中所有的影像;很傲……她既不知道美德为何物,也不知道才智是什么,始终像风中的叶子般飘浮不定。”

另一方面,这种在情感关系上的自尊自觉也表现在她们与自己丈夫的关系上。在莎士比亚笔下,无论是培琪太太还是福德太太,都在自己与丈夫的情感关系和婚姻关系中表现出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活泼的正面形象。

在家庭中,培琪太太与丈夫培琪的关系非常和谐,充满信任,福斯塔夫的跟班尼姆将自己主人要勾引培琪太太的事告诉培琪时,培琪表示了对自己妻子的充分信任。而福德太太虽然在家中的地位不高,在与丈夫的关系上不及培琪太太主动,但她并不是唯唯诺诺、对丈夫毫无反抗的。在第一次捉弄福斯塔夫时,福德太太也顺带着把丈夫也捉弄了一番。因此,当看到福德回家“捉奸”未遂,被着实戏弄了一顿时,福德太太显得十分开心:

“我不知道愚弄我的丈夫跟愚弄福斯塔夫,比较起来哪件事更使我高兴。”

当然,这种反抗不是一种敌对的斗争,而是充满了生活的甜蜜气息的捉弄和“整顿家风”。尽管娘儿们为了教训福斯塔夫而在整福斯塔夫时极尽风流,却也做事不失分寸,巧妙地保持自己的清白,为避免福德继续瞎吃醋以致危机家庭关系,便及时对众人坦白了事情的始末。

三、“风流娘儿们”的自由爱情

安·培琪是培琪和培琪太太的女儿,是一个聪明,有主见的女孩。虽然她只在全剧的最后一场参与了戏弄福斯塔夫的活动,但却是莎士比亚着意刻画的重要人物。在剧中的四个女性形象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和魅力。

作为有钱人家出身、富有教养的小姐,安·培琪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比较听父母的话,是人们一般理解中的“乖乖女”。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女孩在婚姻大事上也会乖乖听从父母的安排。年轻娇嫩的姑娘被迫嫁给粗鲁放荡的丈夫是当时常有的事情。这样的爱情婚姻观在培琪家表现得尤其明显。尽管培琪太太在感情上坚守忠贞原则,坚定地拒绝福斯塔夫的诱惑和虚情假意。但在另一方面,在女儿的爱情婚姻上,培琪太太卻显得有些封建、势力。父亲培琪希望女儿能嫁给斯兰德,而母亲培琪太太则希望她嫁给法国大夫卡厄斯。培琪看中了斯兰德的钱财,所以想让他做自己的女婿。而相比之下,培琪太太青睐卡厄斯大夫与其说是贪图他的钱财,不如说她更多的是看重大夫及其朋友的身份地位。培琪太太认为女儿不该和斯兰德这个傻子结婚,而应该同法国大夫结为夫妻。

显然,她这么选择并不是为女儿的未来着想,而是被作为女人与生俱来的虚荣心所蒙蔽。然而莎士比亚笔下的安·培琪却并非是个对父母完完全全言听计从的女孩。她的确很听话,但当遇到爱情之后,这个女孩儿就变得不听话了。

安·培琪不爱斯兰德,因为斯兰德虽然有钱,却是个白痴,根本不懂得爱情是什么。,她对父亲挑中的夫婿人选十分不屑;她也不爱卡厄斯医生,因为他虽然也有钱,但他轻狂鲁莽,互相之间又不了解。

安·培琪爱上了青年绅士范顿。尽管范顿家的财产不够自己父亲挥霍,但他“会跳跃,会舞蹈,会写诗,眼睛里闪耀着青春,身上有春天的香味”,且又真挚地爱着她。当时为了为了防止秘密结婚,英国颁布了哈德威克婚姻法,在教堂举行婚礼才成为婚礼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安·培琪假意答应父母,表示愿意与父母看中的人结婚。但就在最后一次愚弄福斯塔夫的时候,安·培琪导演了一场“掉包戏”,让斯兰德和卡厄斯各娶了一个男孩儿,自己则与心爱的范顿在教堂举行了婚礼。

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大多数女性的追求幸福爱情的路途是崎岖坎坷的,时有荆棘丛生,但为了奏响爱情的神圣乐章,她们甚至宁愿以生命为代价来逾越面前的鸿沟,哪怕最后呈献给她们的是悲哀的苦汁。在实现她们自由爱情理想的过程中,这些娴熟温婉、聪慧灵动的女孩们常常收回自己的含蓄羞怯,而显示出大胆叛逆的一面,带有不遵礼法的风采。在《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安·培琪便完完全全向世人呈现了一个要求个性解放、追求恋爱自主的进步青年形象。这也正是莎翁所要表现的人文主义爱情。

四、结语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极致地刻画了风流娘儿们各富独到魅力的人物形象,呈现了两种鲜明醒目的爱情观:培琪太太、福德太太恪守忠贞又略显封建的传统爱情,安·培琪追求自由、坚守独立与纯洁的人文主义爱情。在爱情观方面,莎翁显然批判的是中世纪放荡轻浮的错误观念和封建势利的落后习俗,赞扬的是恪守忠贞爱情的优良传统和新时代青年自主追求愛情的人文主义爱情观。其中人文主义爱情观则是重中之重。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在莎翁的喜剧中,女性们总是充满着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光辉,敢于反抗世俗偏见和婚姻陋习,满怀激情、大胆地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

参考文献:

[1][英] 威廉·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悲喜剧[M]朱生豪译,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2]唐宝凤. 浅析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J]语文月刊,2015(12):38-39.

[3]刘星.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社会规范与浪漫爱情[J]文教资料,2013(03):17-18.

[4]凌葆琦. 试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女性形象及爱情婚姻观[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7):68-70.

[5]徐克勤. 莎士比亚闹剧初探[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05):84-88.

[6]姚丁玉.试论《温莎的风流娘们》的人物、情节和语言.怀化师专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S1期.

[7]EDELGARD E .DuBr uck, ed .New Imag es o fMedieval Women [ M] .Lampeter :The Edw inMellen Pre ss ,1989,转载自李明超,徐善伟:《中世纪西欧城市文学对女性爱情的表现》,载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第36卷第1期.

猜你喜欢
人文主义莎士比亚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莎士比亚(素描)
不谈爱情很幸福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译30首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