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专业视角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

2018-10-16 11:40杜照柳刘延利原萌王成缔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5期
关键词: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社工

杜照柳 刘延利 原萌 王成缔

摘 要 研究目的:本研究致力于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分析其发展现状、困境,并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术方法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于2017年7、8月份在济南市A中心和2018年1月份在招远市B中心进行的实地调研。两家中心被评为山东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单位,成熟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性。笔者主要运用面对面访谈法与中心相关人员、老人、老人家属进行交流,充分了解中心发展现状。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老人“医疗+养老”的需求。但是这种模式存在资金短缺、专业性人员不足等困境。同时,研究结果表明社工运用个案、小组等专业方法,发挥资源链接者、心理咨询者等角色的作用可以缓解“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讨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集医疗、养老、护理、康复、临终关怀多方面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具有良好前景,但其发展仍旧存在问题,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尚未形成统一的运行机制,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 “医养结合” 机构养老 社工

基金项目: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创建特色‘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6DGLJ07);山东英才学院2017年大学生专项科研课题“社会工作专业视角下创建特色‘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7YCZDX13)。

作者简介:杜照柳,山东英才学院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刘延利,山东英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老年社会学、医务社会工作;原萌、王成缔,山东英才学院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068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结构發生明显变化,老龄化形式日趋严峻。据统计,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独居化等社会现象,对医疗护理和健康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明显增加。同时,传统的养老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但由于养老服务体系与医疗体系的衔接错位,导致老年群体的健康养老的需求无法正常满足。因此,发展“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以增进老年群体健康养老福祉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

山东省已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截止到2016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057万,占总人口数的20.68%,高出全国近3.1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15% 。为此,山东省政府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方案》(鲁政办字〔2018〕28号)指出,到2018年年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和专业化人才培养制度,不断健全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

通过对济南市A中心、招远市B中心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调研,运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了解养老机构的运作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机构工作人员对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知与理解等,从社工专业视角下探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研究综述

(一)政策研究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模式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013年9月,《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首次正式提出推动医养结合融合发展,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纳入医保涵盖范围。2015年11月,《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4号)明确指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从政策层面进一步指导和推动医养结合发展。2018年4月,《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18〕28号)提出要充分认识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重要意义,大力支持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加强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政策宣传。

(二)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社会工作服务是一种具有利他主义性质的助人自助活动,已在老年群体的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针对老年人社会福利问题。老年群体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研究领域,是科学整合社会老年学和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方法和技巧,积极地整合各种可能的社会资源,以推行与老年人相关的社会政策,或帮助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满足其需求的实践过程(仝利民,2013)。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活照顾及护理方面的服务、心理辅导服务、社会支持体系建立、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和教育服务(赵学慧,2013)。

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尚处于试点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运作机制,在资质获取、准入程序和条件、人员准入标准等方面还尚无统一的规范。同时,也面临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筹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倪语初,王长青,陈娜,2016)。随着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增大,老年人口的生活需求、医疗照护、社区支持等问题成为机构需要攻克的重要课题(王思斌,2014)。这就为社会工作介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提供了契机,将自身的优势融入其中,建设性地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同时,民办养老机构对社会工作者认识不足,没有足够的资金承担社会工作相关的配套设施,政府作为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介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主体,导致社会工作者主要在公办养老机构而非民办养老机构(汤小燕,2015)。

综上所述,政府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不断探索,从政策层面指导和推动了其发展;国内学者根据我国老龄化状况、医养结合模式发展状况,从多种理论视角出发,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自身缺陷、社工介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对从社工专业视角分析“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提供了理论参考。

三、“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困境及策略分析

(一)“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优势分析

1.养老机构提供专业医疗服务

A中心和B中心都配备了完备的康复设备并聘用了专业康复、护理人员,为机构内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吴爷爷,73岁,因中风造成一侧行动不便,康复师根据吴爷爷的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在9:30-10:30进行为期1小时的康复训练,吴爷爷的身体在机构康复师的训练下逐渐的恢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作为“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模式,不仅可以解决老人的“养”,还可以解决老人的“医”。

2.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联系、设立绿色通道

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业务协作机制,医院为养老机构提供绿色就诊通道,定期坐诊、指导等服务,协同做好老年人的健康管理。B中心设立综合门诊、药剂科、中医科、康复科、体检科等多个科室,与北京博爱、青大附院签订合作协议,开通绿色通道,提供诊疗服务,培训机构工作人员。

3.医疗机构内设立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服务

金都康复医院投资建立的B中心,是山东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单位之一。康复机构开办养老机构,实现医疗、护理、养老、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养结合机构,B中心依托金都康复医院医疗资源、康复设备、医护专家资源,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困境

1.政府政策支持不到位,养老机构资金短缺

通过与B中心管理者交谈得知:政府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补贴是养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建立并办好一个养老院需要购置高质量的医疗器械,开销巨大。同时,随着人力物力成本的提升,老年群体入住养老机构的价格和服务管理费用基本不变,导致其入不敷出,影响养老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行。

2.养老机构费用较高,老年群体支付能力较低,家庭负担过重

在A中心,通过工作人员与咨询入住事项的一对夫妻交谈而知:他们对机构的外观环境、内部设施、人员构成、医疗康复设施、餐厅以及食谱等养老机构的配置感到满意。但是,他们对机构的收费标准(见图1)产生了迟疑。他们表示,退休金才3000元左右,难以支撑这样的养老机构费用。

3.中心入住老人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在A中心,多是视力不佳、听力较差、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同健康老人一样,希望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丰富自己的娱乐活动,提高社会参与度。笔者作为实习社工在为老年群体服务的过程中,遇到一位73岁的奶奶,轻微耳背。在参加中心举行的活动时,由于参与人数较多的缘故,没有顾及到这位奶奶,其在活动结束后主动向笔者寻求帮助。老年群体的心理需求問题得不到解决,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进而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

4.专业康复、护理人员缺乏

调研期间,笔者对A、B两个养老机构的调研发现,专业性康复、护理人才缺乏。首先,两个养老机构工作环境、工资福利待遇在同等养老产业中处于较高水平,但是,仍有部分康复、护理人员离职现象和较难招聘到康复、护理型人才。

通过与两名护理专业毕业的正在寻找工作的大学生交流中得知:刚毕业的护理人员不选择在养老机构工作是由于工作环境过于安逸,工资较低,上升空间较少及担心与老人相处不好等缘故。另一方面,养老机构中多是瘫痪、半瘫痪老人,护理人员长时间进行帮助老人上下床、翻身等工作,因用力不当、老人较重、不配合等原因,护理人员容易产生腰间盘突出等职业病,加剧了护理人员的缺乏。

根据对两个养老机构的研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三)策略分析

社工介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对构建新型医养结合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社工作为整合政府资源、推动机构发展的重要媒介。针对政府政策支持不到位,养老机构资金短缺问题,社工作为资源链接者和实践者,时刻关注并积极参与政策实践,与相关部门接洽。同时,寻求民间社会团体,社会慈善、公益机构等社会力量的帮扶,资金支持以及养老福利补贴,发挥政策的原有价值。

养老机构费用较高,老年群体支付能力较低,加重了老年群体家庭的负担,针对此类现象,可为老人选择日间照料服务,A中心在中心三楼设立居家养老模式,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上门照料的服务,减少床位费、膳食费以及护理费用的支出,减轻了老年群体及其家庭的负担。其他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可以效仿A中心,设立居家养老模式,推动医养结合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在机构入住的老年群体,远离家庭、脱离社会,产生较多的心理需求,在机构中较为孤僻,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社工可整合个案服务、小组活动的社会工作方法,不定期为老人进行一次心理需求评估,建立需求档案,了解老人的需求。组建专业的志工团队,为老人表演节目、陪伴老人;定期为老人提供有趣、有社会参与的小组活动,例如周末组织老人及其老人家属出游等。

针对专业护理、康复人员流失率高的问题,养老机构需要建立规范的晋升机制、提高行业待遇竞争力;有丰富经验的从业者传授关于预防职业病的经验,例如搬运瘫痪老人时的用力技巧。

四、结论与讨论

医养结合作为集“医”、“养”、“护”、“康”及临终关怀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可以实现最大化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整合利用。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出发,通过对济南市A中心和招远市B中心的调研分析,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的现存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得出了社工介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以解决现存问题的观点。从国内当前老龄化形势及养老事业发展状况来看,“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具有良好前景,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激发且充分发挥老年人的功能,缓解社会老龄化进程,实现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但其发展仍存在遗留问题,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尚未形成统一的运行机制,短期内无法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政府政策扶持力度较低及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

注释:

中国山东新网.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 http://news.sdchina.com/show/4270956.html.

齐鲁晚报网.我省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首超2000万全国第一. http://www.qlwb.com.cn/2017/0525/940127.shtml.

山东省:关于印发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http://www.yanglaocn.com/shtml/20180424/1524573472114569.html.

参考文献:

[1]邓大松、李玉娇.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制度理性、供需困境与模式创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1).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仝利民.社区照顾:西方国家老年福利服务的选择.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4]赵学慧.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倪语初、王长青、陈娜.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研究.医学与社会.2016,29(5).

[6]汤小燕.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研究.重庆大学.2015.

[7]王建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下资源整合路径研究.老龄科学研究.2015,3(12).

[8]刘梦.小组工作(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9]徐莉娅、高敏.个案工作(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0]王静、吴烈雄、陈少芬、梁少静.社区照顾视角下医养结合模式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应用——以广州市荔湾区东街智慧养老项目为例.中国社会工作.2017(36).

猜你喜欢
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社工
青春社工
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及困境分析
社工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医养结合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系统论视角下对各种不同养老机构类型的比较研究
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现状及影响因素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