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融合路径刍议

2018-10-16 10:44梁奕妍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学融合高中语文互联网

梁奕妍

【摘 要】本文论述信息技术路径下,语文教学实践路径与效能,提出互联网+路径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策略,即巧借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方式突破教学重难点、注重视听结合使学生获得良好体验、丰富文本情境培养学生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互联网+ 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B-0077-03

在以移动媒体为核心,以点对点的个性化传播为主的新媒体时代,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专业教学融合路径,成为当前中等教育重要的教学改革方向。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全新的个性化与精准化信息技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它将进一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近年来,笔者借助新媒体手段,以“精准、专一、个性”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关键点为抓手,利用课题研究这个核心契机,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探索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融合的路径、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路径下,语文教学实践路径与效能

笔者以中学信息化教学探索为手段,将科研的创意性、灵活性等方式融入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教学实践路径,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课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教学改革思路下,调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形成教学新气象。在语文课中,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形象性、直观性,气氛更生动活泼,信息量更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借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那么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时借助互联网+技术,获得丰富的语文教学信息源,并通过多样化的手段予以展示,教师就可以轻松地教,学生就可以轻松地学,使寓教于乐成为现实。如教人教版《蜀道难》时,为使学生了解蜀道开辟之艰难,领悟诗人对朋友入蜀国的担忧,专门剪辑一段秦人修筑栈道的惊险视频(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的片段)作为开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在感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惊险之时,急切想知道诗人是如何描写这高耸的惊险的栈道的,古人在改造大自然时又是何等勇敢与坚决的?这段视频把学生的热情充分激发起来。可见,在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式,突破教学重难点

评价一节课是否优秀,很重要的一个指标为:是否落实了教学目标,实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因此,课程讲授的重点、难点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要借助课题研究创新思维,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公众号等信息技术,合理选择、融合和运用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全力激发和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性,培养他们合作探究和主动学习能力,进而突破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授课目标的生成率。如讲授《故都的秋》一课时,课文中描写北方秋天的清、静、悲凉的字句和情景是重点与难点。教学中,笔者先找出表现北方秋天的特点的动画,给图画拟小标题,并展示给学生观看。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读课文,把课文描写的内容画在卡纸上,最好能给不同的文字涂上不同的颜色,并找出相应的图画,这些内容要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之后,通过课堂的电子展台展示各小组的成果,集体交流、讨论,选出最好的秋景图。最后用多媒体课件展出名家的画作,引导学生揣摩句段,着重分析画作是如何体现课文内容的。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三)注重视听结合,使学生获得良好体验

新课改后,教材中的古诗词篇目增多。古诗词在高考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因文言文常识积累不多,往往读不懂言简意赅的优美诗篇,领悟不到古人的精神境界与人格魅力。因此,把信息技术融入課堂,化抽象的文字为生动的视听教学语言,化枯燥的讲解为动情的演绎,化文本教学为舞台欣赏,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使他们获得良好的体验。因为多媒体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更容易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理解内容的深层意思,从而把握字里行间的意蕴,使学生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形成共鸣。如李白的《将进酒》一诗,这是一首青春之歌,语言清新飘逸,但诗中蕴含的情感却非常复杂,有诗人被赐金放还之后的忧愁,有旷达不羁、乐观自信的精神,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愤懑,还夹杂着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由于学生阅历不多,社会经验缺乏,难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为了培养学生语感,在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之后,可插播凤凰传奇现场演唱的《将进酒》的视频,通过凤凰传奇时而悲伤忧郁,时而欢乐兴奋,时而气愤激越,时而狂放不羁的演唱,引导学生快速领悟诗歌“悲—— 欢—— 愤激—— 狂放”的感情变化。凤凰传奇激情的高唱能够深深感染学生,使其听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时也不约而同地跟着吟唱起来。由此观之,视听结合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促使他们自主反复吟唱,反复揣摩诗歌意思,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丰富文本情境,培养学生想象力

唐诗宋词最大的魅力莫过于短小精悍,意蕴丰富。而学生最头疼的也是这“精悍”二字,他们常常无法从如此“短小”的篇幅中读懂诗人及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借助诸多诗词节目和动画短片等超文本,让课堂获得文本丰富的历史人文情境,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文化想象训练,全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音乐历来是难描写的,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听觉来感受。因此,借助古往今来描写音乐的名篇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显得尤为重要。如在教学《听蜀僧睿弹琴》一诗时,可让学生想象“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时的艺术家形象,然后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汉代司马相如的名琴绿绮,巍峨秀丽的峨眉峰,一个仙气十足的僧人抱着名琴,从山峰西侧款款下山。学生茫然的思绪会豁然开朗,渐渐领会原来短短的十个字竟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然后开展小组讨论,学生自由组合,任选一联诗歌分析诗句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并把讨论结果拍成照片,通过蓝牙传输到一体机中,以此激发学生讨论积极性,开启学生的想象之旅,并检测合作探究成果。最后可借助松涛的声音帮助学生理解“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体会激越雄浑高亢的音乐;运用“高山流水”的动漫帮助学生领悟“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所传达出来的遇见知己的惊喜与音乐的余音袅袅,使学生进入一个极高的想象境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材内容,借助想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二、互联网+路径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

新课改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为教师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1.增强教师的设计能力。教学设计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要快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着眼于教学设计的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教师有机会浏览各大资源网站,观摩名师教学视频,借鉴同行优质教案,下载优质的教学课件,进而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增强设计能力。

2.开阔教师眼界。一线教师经常困于案头备课、批改作业,鲜有外出学习机会,即便好不容易争取到学习名额,一般也只是在区内学校观摩,基本没机会到沿海一带教育发达的地方去考察学习。眼界决定高度。没有开阔的眼界,很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大教学资源网的设立,网络教程的逐步开发,让广大一线教师足不出户也能遍观全国名校的高效课堂。学习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力地填补外出培训的空缺,开阔教师的眼界,快速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同时各个大学的网络公开课,如中国大学 MOOC,还有慕课网、爱慕课网等,都是通过信息化技术展示的,这可是教师自我学习和培训的平台。教师可通过“网络+”路径,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水平。

3.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师的课堂操控能力,一是知识学习和掌握能力,二是知识的讲授转化能力。这两个方面,当前多媒体技术,已经让教师实现无缝化学习即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通过各个教学门户网站、各个大学慕课、微信公众号等开展知识学习。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学习世界各地好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焕然一新。如讲授《涉江采芙蓉》时,就重、难点知识“写法”,可启动希沃一体机的热点链接,将手机中储存的微课视频快速传到大屏幕上,将微课丰富的教学内容,优美的画面,动听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通过各种方式驾驭课堂,使课堂更加鲜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的學习方式

1.为学生构建新的学习平台。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然而,在过去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获得新知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阅读有限的书籍,他们的课堂是封闭的孤立的课堂,学生往往停留在课本内容之中,视野狭窄,思维受限。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时代活水,为学生的开放式学习构建了一个新平台。互联网蕴藏的教学资源浩如烟海,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充学生的知识量,使学生跳出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听百家言语,看百家思想。

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这些旧有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对这些信息做进一步分析、加工,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获得新知识。这种获取知识的手段和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这样获得的知识与能力,比单纯地从教师的讲授中获得知识要强得多,对知识理解也更透彻、掌握更好。如教《雨中登泰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泰山有更全面的了解,教学之前,可先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从互联网上收集有关泰山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展示这些图片和资料;授课之后,为学生提供泰山的旅游资源网站,引导学生通过旅游网阅读泰山的历史文化及泰山的名人事迹,欣赏泰山的风光图片及书法墨迹。通过课前的搜集、课堂的研读、课后的阅读,使学生走进泰山,领悟泰山。由此学生也从中掌握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广泛阅读、有目的地汲取知识的办法,转变他们的学习习惯。

3.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意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也就是说,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将学生的学习置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和协作探究,从多角度理解知识,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并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如讲授《劝学》一课时,对课文中的“蟹六跪而二螯”,有的学生想不明白,是不是荀子搞错了,蟹只有八只脚,而非六只脚。为此,可通过课件展示课前搜索的蟹的高清图片,播放蟹划水的小视频,让学生观察蟹的生活习性。认真观察、仔细研究,学生发现蟹前有“六跪”后有“二螯”,前“六跪”就是六只爪子,后“二螯”就是用来划水的两只爪子,合起来刚好八只足。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从而得出结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总之,随着互联网+被广泛应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教师要注意发挥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作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竹立.“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J].今日教育,2015(5)

[2]王竹立.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困局与出路——兼论网络教育模式的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4(2)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教学融合高中语文互联网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索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浅论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