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2018-10-17 11:47郑州市妇幼保健院450053张惠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穴位子宫护理人员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450053)张惠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所有子宫异位症痛经患者中选取其中的10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分析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5.6±6.7)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6~47岁,平均年龄(37.2±5.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痛经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 单纯西医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由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丹那唑,200mg/次,2次/日,让患者从经期的第一天开始服用,以1周为一个疗程。将常规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告知给患者及其家属。在患者术后6h后可进食,并在术后对患者的心率、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观察患者伤口的愈合情况,当患者的伤口出现开裂、渗液、流脓等情况时要给予有效的处理,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1.2.2 中西医结合护理 观察组的53例患者在上述对照组单纯西医护理的基础上加上病情评估、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以及药饼灸配合穴位按摩护理等,具体方法:①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及相关内容后进行评估。②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对患者进行情志的干预和疏导。③对患者的饮食和日常起居进行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制定一个科学、合理、营养均衡的膳食计划,让患者以清淡、能够调节气血、健脾健胃的食物为主,并在经期前后禁食生冷、多醋的饮料和食物。在日常起居方面,协助和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经期注意子宫的保暖,避免子宫受凉。④对患者进行药饼灸和穴位按摩护理。在患者住院后,让患者取仰卧位,然后护理人员在遵医嘱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药饼灸,具体方法是点燃药饼灸,放置于患者的关元穴、中极穴等穴位,以促进这些穴位活血通经。同时对地机穴、血海穴、三阴穴以及足三里等穴位持续按压3min,每天2次按压,按压的时机最好是饭后2h之后。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估 采用VAS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痛经程度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痛经程度越重。患者的VAS评分为0,临床症状消失判定为痊愈;患者的VAS评分是护理前的50%以下,且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判定为显效;患者的VAS评分是护理前的50%~75%,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判定为有效;患者的VAS评分和临床症状均无明显变化判定为无效[1]。

附表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s)

附表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X2 P观察组 53 6.79±2.57 1.23±0.49 5.5608 <0.05对照组 53 6.87±2.34 3.67±1.65 3.2069 <0.05 X2 0.0823 2.4416 P>0.05 <0.0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分析处理数据,患者的VAS值比较用t检验,两组组间差异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痛经程度上来看,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痛经程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如附表所示。从护理效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23%(51/53),明显高于对照组81.13%(43/53)的护理总有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中医上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归入“妇人腹痛”范畴,是由于淤血阻滞下焦而导致气血不畅的一种症状,在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对患者的病情、情志、饮食起居、心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面的护理,其中药饼灸能够对患者全身的气血起到一定的调节和治疗作用,在药饼灸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能够有效的通络止痛,补脾胃益气血[2]。

总而言之,从上述观察组96.23%的护理效果中可以明显看出,中西医结合护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穴位子宫护理人员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假如没有了子宫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假如没有了子宫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