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党建

2018-10-17 01:25李智超孙安克潘挥戈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

李智超 孙安克 潘挥戈

[摘要]作为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的切入点,温州市教育系统党内人文关怀坚持普遍关怀与重点帮扶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具体困难相结合,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党内人文关怀的新机制。围绕着人文素养、身心健康、生活扶助、党性激励等方面推出诸多举措,坚定党员教师的政治信仰,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推进温州市教育事业的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教育系统;党员教师;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生存和发展状态的关怀。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党委尊重教师党员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教师党员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把人文关怀引入学校党建,围绕着人文素养、身心健康、生活扶助、党性激励等方面推出诸多举措,坚定党员教师的政治信仰,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推进温州市教育事业的创新性发展。

一、教育系统党内人文关怀现状

为切实掌握基层党组织在党内人文关怀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温州市教育局党委面向基层党组织以实证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深入34个基层党组织,围绕党内人文关怀的具体举措、成效、问题等方面开展调研。

(一)提升党员教师的人文素养。通过实施师德建设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及读书学习工程等机制,深化党员教师个人素质的培养,引导基层党组织走内涵发展之路,以党建创新推进温州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第一,实施党员教师“师德建设工程”。主要涉及学校领导讲党课、教师讲党课、组织师德教育、开展承诺践诺活动、组织清廉教育等人文关怀活动。根据调研数据显示,100%基层党组织开展了校领导讲党课活动,党课主题融理论性、时代性、实践性为一体。100%的基层党组织开展清廉教育活动,签订了清廉协议书,清廉教育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88.2%基层党组织开展教师讲党课,85.3%基层党组织开展承诺践诺活动。第二,实施党员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主要涉及组织党员教师外出考察、业务培训等人文关怀活动。67.6%的基层党组织选拔优秀的党员教师参加高级研修班培训,提高党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党的理论知识水平。88.2%基层党组织举办党员教师外出考察活动,参观红色圣地,重温革命精神。第三,实施党员教师“读书学习工程”。97.1%基层党组织开展集体读书活动,局党委为党员教师开列书单,各基层党组织根据书单选购图书供党员教师借阅,组织开展读书会、读书论坛、读书讲座、心得交流等读书活动,在广大党员教师中形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

(二)促进党员教师的身心健康。党员教师在工作中所承担的压力比普通教师更大,导致一些党员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温州市教育局党委在保障党员教师的身心健康方面,主要实施了“双健工程”。

第一,实施党员教师“健身强体工程”。82.4%基层党组织举办教职工趣味运动会,58.8%基层组织举办教师户外拓展活动,73.5%组织符合学校自身特色的健身项目。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师中开展气功八段锦训练、微信运动等特色健身活动。第二,实施党员教师“心理健康工程”。41.2%的基层党组织均建立了“心理干预机制”。有条件的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关注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党员教师可以随时通过心理咨询室进行健康咨询和主题心理调适活动;另有部分党组织对党员教师进行心理测评,提早发现心理隐患,避免心理危机。100%党支部建立谈心谈话制度,确保党员“惑有人解”。

(三)关爱党员教师的生活困难。在党员教师中建立困难帮扶制度、大病探望、党内关爱基金等关爱机制,时刻让党员教师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增强党员教师的归属感。

第一,建立党员教师“困难帮扶机制”。73.5%基层党组织在每年的“七一”“春节”时间节点,对老党员、困难党员进行走访;76.5%基层党组织对家庭遭遇突发事件、重大灾害的党员教师,进行慰问;定期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进行探望。第二,建立党员教师“大病探望机制”。94.1%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师及其家人生病住院期间,派专人进行慰问,看望病人,力所能及地为党员解决治病期间遇到的具体困难。第三,建立党员教师“党内关爱基金机制”。14.7%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成立了党内关爱基金会,大力弘扬互帮互助、共建共享的优良传统,多渠道筹措专项基金。生活困难党员经个人申请、基层审核、张榜公示、组织审批等程序,便可得到及时资助。

(四)建设党员教师的激励制度。个体对组织的忠诚度需要一定的制度激励,对党员实行“温馨式”激励,可以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对党组织的理解和认同。

第一,建立党员教师“生日祝贺制度”。79.4%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立党员教师“生日祝贺制度”。党员入党10周年、20周年、30周年等纪念日,采取送生日贺卡、生日蛋糕等多种形式,祝贺政治生日,增强党员荣誉感。也有部分基层党组织在每位党员政治生日时发送短信祝福,提醒党员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党员本色。第二,建立黨员教师“节日联谊制度”。70.6%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在每年“七一”、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前夕,举办有党员参加的联谊会。第三,建立党员教师“表彰考核制度”。88.2%教育系统党支部均立足本校实际建立党员先锋指数动态考核机制,衡量党员教师是否在各个岗位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并对“党员先锋”给予适当奖励及表彰。

二、实施党内人文关怀的效果分析

(一)增强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寻求归属感是人的一种天性,心理学家Baumeister,R.F.和Leary,M.R.(1995)对人际行为学大量文献进行元分析,证明了人们具有强烈的组织归属感时,可以产生强大的合力与向心力,有利于推动组织奋斗目标的实现。党内人文关怀的工作能够增强党员的组织归属感,进而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创新。基层党组织将人文关怀融入党建工作,能够引导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创新,以富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工作方式让党员教师感受到党的温暖。尊重个性、关心所需、解决困难,满足党员教师的合理诉求,促进他们的全面持续发展。

三、提升党内人文关怀的路径研究

实证调研的资料显示,在温州市教育局党委的统一指导下,各个学校基层党组织在党内人文关怀工作中实现形式、载体的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进一步提升党内人文关怀工作的成效,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党内人文关怀内涵的载体建设。创建富有时代气息、独具特色的党内人文关怀载体,可以对党员教师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实施隐性党内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

第一,开展校园人文关怀的文化建设。首先,开展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可以使党员教师一进入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人文关怀氛围。其次,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理论武器,不断増强党员教师爱国、爱党、爱校的情怀。第二,创立网络人文关怀的文化载体。首先,加强党建网站的人文建设,党建网站应在理论知识传播、教育的基础之上,应当增加党员教师互动交流、心理咨询、健康管理等板块,增加网站吸引力。其次,加强交互工具的人文建设。利用互联网交流平台,及时对国内外时政热点、争议话题、文化观念等进行全面分析、交流解答或转发评论,通过交流增长党员教师之间的互动联系。

(二)创新党内人文关怀的实践活动形式。创新党员教师学习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形式,在党内主题实践活动中充分考虑党员教师的个性特点和不同需求,增强党员身份认同感和党组织归属感。实践活动的创新设计应注重以下三方面。

第一,培训内容求分层。以往党内培训的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手段创新不够,对党员缺乏吸引力。党内培训应当具有分层性、针对性、时代性,使得培训富有实效。如依据年龄、生活状况、思想状态的差异性开展分层培训,在制定培训规划、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载体上充分考虑党员教师的个性差异。第二,互动形式求多样。将传统的党员教育实践活动平台与互联网时代的工具结合,使党组织与广大党员教师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沟通交流,可以更好地实现互动的创新性。充分发挥互联网线上交流新媒介在信息发布、政策宣傳、热点事件剖析以及互动交流等多方面的功能。党组织一方面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为党员教师排忧解难;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群体线上交流活动,增强党员之间联系,构建党内交流互助平台。第三,帮扶行动求持续。对于生活困难的党员和年迈多病的老党员,各级党组织应确定专人定期上门帮扶,保证帮扶行动的可持续性,使需要帮助的党员时刻感到党组织的温暖。

(三)构建党内人文关怀的保障机制。第一,制度保障。主要领导应高度重视党内人文关怀。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人文关怀”活动制度化。党内人文关怀工作需要纳入年度党建工作的考核范畴,细化党内人文关怀工作的考核指标,以评估考核引导教育系统的党内人文关怀工作。第二,资金保障。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党内人文设施、人文关怀活动的经费投入。第三,人力保障。基层党组织要严格按照组织要求建立健全人文关怀组织机构,建立党内人文关怀领导小组,细化党内人文关怀工作的分工,为党员教师提供全方位的人文关怀。

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党员教师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坚持以情感人,把人文关怀融入到党员教师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使党员教师具有良好的身心状态,使党员教师对党组织产生巨大的归属感、强烈的责任感、无上的荣誉感,进而激励广大党员教师始终保持先锋模范性,为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东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建构[J].教学与研究,2005(2):85-90.

[2]沈壮海,李岩.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2):20-22.

[3]何菊.人文关怀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传承,2014(12):80-81.

[4]陆峰.把人文关怀融入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10):56-57.

[5]Baumeister, R.F&Leary;,M.R. The need to belong: Desire for interpersonal attachments as a fundamental human motivation[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5,117(3):497-529.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苍凉背后的火光——迟子建散文中的隐喻意象赏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