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格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织体创作分析

2018-10-18 02:44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格里格柱式织体

江 岩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安徽 合肥 230000)

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艺术歌曲的旋律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艺术歌曲的完整形式。相对于其他的音乐体裁形式,钢琴伴奏仅仅作为一种衬托性音乐,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却作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担了音乐表达及艺术表现的重要作用。

浪漫主义时期挪威杰出的作曲家格里格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这些艺术歌曲短小精悍、旋律优美,尤其在钢琴伴奏方面体现出了很强的创作特色,比如多彩的和声、丰富的调性、多样化的织体等等。格里格在作品伴奏织体的创作上不仅遵循一定的创作原则,还善于运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手法来展现音乐的艺术魅力。本文对格里格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的创作手法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在音乐表现上的作用和意义。

一、织体的基本类型

格里格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织体总体上都是以和弦形态为基础的。这种以和弦为伴奏方式的织体不仅简单、明了,而且能起到很好的艺术表现作用。从形态上区别,可以把此作品的伴奏织体分为柱式和弦型与分解和弦型两个基本类型。

(一)柱式和弦型织体

柱式和弦型织体以最为单纯、直接的柱式和弦的形态呈现于钢琴伴奏中,织体形态具有律动不大、节奏舒缓的特点。如谱例1:

此例选自歌曲《朗希尔德》(OP.44,NO3)的开始部分,声乐旋律述说了初次见到自己心上人“轻轻的上了船,新的和温柔的意义,填满我听到的声音”,表达了对其温柔的爱意。在钢琴伴奏方面,格里格使用了柱式和弦型的织体,节奏舒缓、音响纯净,不仅为旋律做了背景衬托,同时还为音乐营造出了一种浪漫、温馨的意境。钢琴演奏者在弹奏这类织体时要注意和弦下键的整齐度以及和弦进行的平稳性,以达到纯净、柔和的音响效果。所以,这类织体看似简单,但却对手指的控制力有较高的要求。诸如这样的伴奏织体在格里格艺术歌曲中还有很多,《隐藏的爱》《索尔维格之歌》《天鹅》《年轻人》《春天》等歌曲都是通过较为柔和的和弦配置、较为舒缓的和弦进行来支撑声乐旋律或用来表达自然、平和的音乐情绪。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作品中的柱式和弦织体却具有不同的表现意义。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这是歌曲《秋天的风暴》(OP.18,NO4)中的片段,表现了“在一个秋天的夜晚,一切都被摧毁了”的荒凉、可怕的场景。此处旋律声部的同音反复像是一种言语在对情景进行叙述,而伴奏声部Ⅵ-Ⅰ-Ⅲ-Ⅰ的和声进行承担了更多的音乐表现功能。为了让所产生的音响表现力强烈、色彩效果突出,从而生动地表现出被风暴席卷的恐怖情景,格里格在这里使用的柱式和弦重复音多、音域宽、力度强、节拍性突出,演奏者在弹奏时要注意和弦力量的强度、音色的集中、拍点的准确,才能让这种和弦织体达到它应有的表现目的。

可见,柱式和弦型织体虽然形式简约,但由于和弦的安排、力度的使用等不同,其在音乐表现方面却能体现出多样化的效果。

谱例1

谱例2

(二)分解和弦型织体

分解和弦型织体也是柱式和弦型的一种变体,它是把和弦音分解开来,按照一定顺序先后发声的织体形式。分解和弦型织体在艺术歌曲中运用较为广泛,它比柱式和弦型织体具有更强的旋律感,更多的音乐流动性,所表现的音乐也更具抒情、浪漫的艺术特征。

歌曲《一个梦》(OP.48,NO6)叙述了在梦中与姑娘相遇、相恋的浪漫场景。钢琴伴奏运用了三连音的分解和弦织体,音乐舒缓、优美,像是一股股柔柔的爱意在音乐中流淌。这里运用分解和弦型的伴奏织体的目的就是为了抒情性的表达,并营造出一种温馨、甜蜜的音乐氛围。演奏者在弹奏此类分解和弦时要注意下键的均匀、音色的柔美以及音乐的流畅性。同时,只有演奏者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才能把作品中的情感特征完美的呈现出来。此外,格里格艺术歌曲中的不少作品例如《我的心就像一座山峰》《诗人的心》等等都运用了分解和弦型的伴奏织体来展现音乐的情感特征。

上述两种类型是格里格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织体的基本创作手法,不仅为声乐旋律提供伴奏的支撑,还在作品的音乐表达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作品中的运用相当普遍。

谱例3

二、织体的变化处理

为了更加准确的塑造作品形象、更加完美地表现作品情绪,格里格还会对上述两种类型的织体做某种变化处理,使其在基本和弦形态的支撑下,又呈现出某种鲜明的织体特色。以下就从旋律化、节奏化等方面对格里格艺术歌曲织体创作的变化处理进行概括和分析:

谱例4

(一)旋律化的织体

旋律化的织体处理是将旋律性的音调融入和弦型的伴奏织体之中,构成了以旋律化为特征的织体形态。这种旋律化的织体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声乐旋律直接植入伴奏织体当中,另一种是在伴奏织体中赋予一条不同的旋律音调。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方式:

歌曲《老母亲》(OP.33,NO7)叙述了“老母亲日夜辛劳,用她那颗温柔的心,时刻温暖着我”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全曲使用柱式和弦型织体,平和、自然的音乐中处处流露出一种温情。从此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格里格将声乐旋律重复性地植入到了伴奏和声当中,在以竖状和弦为支撑的伴奏织体上方构成了一条明显的旋律线条,形成了旋律化的织体处理方式。同时,下方多个声部的横向进行趋于平稳,又很好的突出了上方的这条旋律音调。格里格这样对织体的旋律化处理方式让作品对母爱的诉说更加深情、动人。演奏者在弹奏这样的织体时不仅要把纵向的和弦音弹奏清晰,还要注意多声部的横向把握,尤其要突出上层的旋律线条,并弹出连贯、抒情的感觉。我们再看另一种方式:

这是歌曲《朗希尔德》(OP.44,NO3)第一乐段的结束句,声乐旋律停留在F大调主音上,伴奏声部以柱式和弦为基础,其上方另外增加了一条横向的旋律线条。这种旋律化的织体处理与声乐中的旋律音调形成了动静的对比,避免了由于声乐曲调中音的延留所造成的单纯感。钢琴弹奏此类织体时应注意突出旋律声部,以此来展现伴奏音乐的魅力。

以上介绍了格里格在艺术歌曲中进行旋律化织体处理的两种方式。它们一般都是将旋律音调置于和声的最上层,或直接从和声中独立出来从而构成较为独立的声部线条,与其他伴奏声部之间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从属关系,而这种关系又置身于声乐旋律与钢琴伴奏的从属关系之中。因此,旋律化织体的处理不仅能够很好的突出作品的旋律音调或跟声乐旋律形成对比性,还能让音乐呈现出多层次感,体现出了格里格巧妙的创作思维。

谱例5

谱例6

(二)节奏化的织体

格里格在艺术歌曲的伴奏织体创作中还善于通过鲜明的节奏型来突出音乐的节奏性和节拍感,或造成音乐律动的改变,以达到表现音乐情绪或增强音乐动力性的目的。这种节奏化的织体处理也是格里格在此作品织体创作上的另一个特色体现。

这是歌曲《晨露》(OP.4,NO2)的片段,歌词大意:“我们用爱和爱抚,享受快乐、享受这美好的夜晚”。此例中钢琴伴奏在分解和弦的基础上运用了切分节奏的织体处理,使每小节两个切分重音与声乐旋律的节拍重音形成律动上的交错。这样的织体安排避免了音乐节奏的单调、呆板,并给原本较为平淡、舒缓的旋律音调增添了音乐的动力性。演奏者在弹奏时应注意切分重音的把握,并给抒情性的音乐表达增添一些活泼的感觉,以此来表达了和爱人共度夜晚美好时光那明朗、愉悦的内心情绪。

除了利用切分节奏进行律动上的改变,格里格还会在节奏化的织体处理上运用其他一些较具特色的手法,如“固定低音”。由于这种“固定低音”的创作手法是让钢琴伴奏的低音部分保持不变,所以其旋律性的意义相对很弱,相反,它却能更好的突显出音乐的节奏性特点。

此片段选自《秋天的风暴》(OP.18,NO4)首段的主题部分。钢琴伴奏以柱式和弦型的织体为基础,右手高声部进行了旋律化的处理,重复了声乐旋律,并加强了此段音乐的主题性质,歌唱性的描述了夏天的森林里一片绿色,鸟儿歌唱的美好景色。同时,左手的低音部分一直做主属五度音程的同音反复,这即是一种固定低音的处理方式。格里格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强调主属音从而稳定调性功能,另一方面就是利用低音区节奏型的敲击来突出音乐明朗、活泼的特点,以此来表现夏天的森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大自然气息。

谱例7

总体而言,格里格在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创作中没有使用繁琐的织体结构和复杂的织体变化,而是以简单、明了的织体形式为基础,并根据不同作品的情感表达需求巧妙地对其进行处理,形式简约、手法独特。这样的织体创作也很好的符合了格里格艺术歌曲短小精悍、语言质朴优美、偏重抒情性的总体特征。通过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织体创作的分析,既折射出格里格在音乐创作中的严谨、质朴,同时又体现出了他独具创新、充满个性化的创作思维。格里格的艺术歌曲从表面上看似普通,却处处透露出闪光点,它需要我们细心分析,深入挖掘,才能真正地理解作品,从而更好地演绎它、诠释它。

猜你喜欢
格里格柱式织体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简论中国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织体类型与文化意义
格里格格巫婆和一张银色碟片
对古希腊柱式的再认识及其意义
爱德华·格里格:北欧音乐巨匠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浅析帕特农神庙(the Parthenon)建筑的艺术特点
柱式传感器与桥式传感器在汽车衡中的应用性能分析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西方古典建筑柱式装饰艺术特征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