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腕”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运动员

2018-10-18 18:38春华
风流一代·青春 2018年10期
关键词:集训手腕运动

春华

目前,全球已有多达125个国家开展了规模化的腕力比赛,其中美国的腕力运动商业化非常成功,而日本登记注册的腕相扑选手也超过了10万人,俄罗斯及“一带一路”的许多国家政府也对该项运动给予了财政方面的大力支持。

实际上,世界腕力联合会每年都会组织举办世界腕力锦标赛,无论是教练、裁判和选手的培养,还是比赛规则、训练器械的研发,都有一套成熟的体系。2018年4月20日,世界腕力联合会成为国际单项体育联合总会(GAISF)正式成员,腕力运动在全世界正规运动项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将来有望成为奥运项目。

腕上角力,掰出友谊团队

叶鸣学的是古典文献,毕业后进入上海图书馆做古籍修复工作,至今已有九年时间。修复古籍是一项传统技艺,涉及诸多工序,一招一式都有规范和标准。2011年,叶鸣参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勒石铭”的镌刻工作,但因工作强度大,连续两个月“朝五晚九”让叶鸣累出了脑炎。医生告诫他不能再做力量练习,但不运动的他浑身难受,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练练掰手腕。

掰手腕是叶鸣从小的爱好,上初中的时候他几乎天天都会掰手腕,自己班级掰完了,继续去别的班级再找人车轮大战,大家甚至排着队找他掰。初中生的他几乎是全校无敌,连高中生都掰不过他。

2012年,通过网友“指路”,叶鸣知道了掰手腕原来是一项很正式的运动,而且有很多学问,他找到了当时上海腕力界赫赫有名的赵正和杨烨。

赵正是2005年上海腕力公开赛冠军,当时叶鸣约他在一家快餐店里见面,两人在餐桌上就掰起了手腕,原本以为自己掰手腕实力超群的叶鸣,才和赵正握上手,就感觉自己连力都发不出,完全败下阵来。赵正还带他去昆山腕力大赛见世面,结果那年赵正连八强都没进,这让叶鸣很是震撼,他才意识到腕力高的人多得是,自己完全是“菜鸟”一个。

叶鸣决定正式加入腕力运动学习,从第一次集训开始,在经过半年的系统训练后,他有了很大的进步,和赵正切磋,已经可以达到胜负各半的水平。这让叶鸣很是兴奋,越练越起劲。后来在街头练习时常常会遇见一些爱好者观摩,叶鸣、赵正、杨烨这三个一腔热血的年轻人就商议组建上海腕力联盟,对外发布集训信息,积极引入腕力爱好者。

健身房、网吧、街道上、垃圾桶、队员家里……因为没有固定场所,最初的集训总是在“打游击战”,不停换地方训练。之所以选择如此“寒酸”的环境,是因为他们没有专业的腕力桌,垃圾桶的“高度正好”。他们常常会在街头训练,与路人切磋,同时也能发掘民间高手,招至麾下。叶鸣很珍惜渐渐积累起来的人数,为了尽量避免人员流失,虽然有聊天群,但每次通知集训,叶鸣还是很细致地一个个去告知确认。每次集训都不限人数、不设门槛,可随时围观,上海腕力联盟的队伍终于开始慢慢壮大。

叶鸣看上去高高壮壮的,但并没有过于夸张的上肢肌肉,和印象中那些“大力士”相比,似乎清瘦了一些。叶鸣说,专业的腕力高手中的确有不少人拥有发达的上肢,但并不是上肢发达的人就能拥有强劲的腕力。腕力运动在外行人眼中似乎就是力量的对决,但这里面包含很多技术含量,并非一般的掰手腕游戏。例如擅长技术分析的杨烨,赢对手从不依靠蛮力,而是以策略取胜。他一直是团队的“大脑”,拿过多次全国比赛级别冠军,也是中国技术最全面的腕力选手。杨烨曾把自己的经验拍成视频,在网上分享和交流,这也促进了他对腕力运动的理论研究,他还将这些经验写成了一本《腕经》。

如今,上海腕力联盟已经有了自己的主道场,并配有两张国际标准的比赛桌,还有两个分道场以及多个集训点。联盟的人数也壮大到了300多人,核心成员60多人。成员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最大的甚至有60多岁。

通过腕力运动,叶鸣交到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他说:“人在30岁之后就很难交到好朋友了,但我30岁才开始练习腕力,我交到了几百个好朋友。”

“腕腕”没想到,斗腕也会如此激情

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的张旭,是超级腕力联盟的创始人之一。在大学期间张旭的体育专项是橄榄球,在场上的任务是“抓对手跑锋”,久而久之,他的握力越来越大,总喜欢和同学掰腕子。2012年毕业后,他就创建了超级腕力联盟(SAL)。

为了聚拢受众,让大家对斗腕有所了解,超级腕力联盟组织的斗腕嘉年华系列活动正在快速融入生活的每个场景:酒吧、KTV、公司年會、运动会、音乐节……不断掀起斗腕风潮。

2017年西安草莓音乐节,也有一场斗腕嘉年华。那天,10平方米的专业斗腕台被前来参加草莓音乐节的观众围得水泄不通。台上一张40厘米的比赛桌左右两侧各有一根把手,便于选手发力以及保持身体稳定性。选手需要站立完成比赛,只要肘部不离开桌上的肘垫,可以利用身体任何部位。由于选手经常用脚蹬桌腿来增加力量试图取胜,为与地面能够固定,职业腕力桌通常重七八十斤左右。张旭说,无论你是比赛选手还是观众,只要你把手放在桌子上与你的对手相互握在一起,你会感受到这项运动带给人们最原始的冲动。

所有上台体验的观众都能拿到纪念品,当然还有精彩的专业选手 PK。专业运动员首场上阵单挑对决是来自浙江温岭的李希和骆超海。骆超海是一名散打教练,在比赛中的特点是意志力表现惊人,用呐喊震撼对手。李希是一名自由搏击教练,比赛时是冷面杀手。多年来,两人亦师亦友、共同进步,双方都对彼此的技术和战术特点了如指掌,胜负更看临场的战术使用和现场发挥。

在比赛中,骆超海展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力和持久的肌肉耐力,“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在本场比赛中得到充分的诠释,他通过爆发获得主动权,在僵持中通过连续的爆发力释放,使对手李希在防守中的体力快速消耗,最终赢得了比赛。

张旭亲自客串现场解说,他既从专业角度分析运动员技术,又为现场观众做斗腕规则的普及性讲解,时而高亢兴奋,时而风趣幽默。观众被精彩的赛事深深吸引,纷纷驻足赛台旁为选手们加油呐喊,现场气氛激情而热烈。

本来是听音乐的一对90后小情侣张青和王媛媛也被吸引住了。他们兴奋地说,没想到掰手腕也像拳击一样扣人心弦,虽然不能成为专业的斗腕运动员,但看选手比赛也是一种享受。

猜你喜欢
集训手腕运动
技能大赛赛前集训中各要素的关系研究
让你的表盘“羽化成仙”
不正经运动范
手腕携着海洋
常转手腕可通便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在球场上“掰掰手腕”
一道国家集训题的简证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