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8-10-19 03:59郑州人民医院450000徐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7期
关键词:消化内镜标准化

郑州人民医院(450000)徐虹

消化内镜为消化系统疾病诊疗的重要手段,通过微创的方式对患者消化道进行直观的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本研究通过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给予采用消化内镜室诊疗的患者进行护理,分析比较其差异和对患者心理、身体起到的舒缓作用,同时进行下列回顾性分析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的91例需采用消化内镜室诊疗的患者以电脑随机选取的方法进行分组,为研究组(46例)和比较组(45例)。研究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范围32~59岁,平均年龄(45.18±4.09)岁。比较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范围31~58岁,平均年龄(44.89±4.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该资料具有对比性。

附表 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比较(±s,分)

附表 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比较(±s,分)

注:与比较组对比,*P<0.05。

组别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抑郁评分 护理满意度评分研究组(46例) 1.52±0.45* 46.33±5.78* 96.67±2.09*比较组(45例) 2.61±0.56 54.29±3.81 84.05±2.71

1.2 护理方法 比较组采用常规内科的护理方法。主要包含:诊疗前的健康教育、治疗过程的协助护理,护理人员依照治疗医生的嘱咐进行开展护理工作。研究组实施标准化的护理模式。①组织科室的护理成员成立标准化护理小组,小组通过有针对性的对现存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出一套专业的内镜检查护理方案。②患者诊疗前护理人员将检查环境的光线、温湿度调整至最合适的状态,并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评估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配合诊疗。③诊疗过程中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时,及时为其清除污物,进行肠镜注气时出现的腹痛等不适情况予以关注和沟通,诊疗结束后3小时内专人陪护防止患者出现意外,并叮嘱患者多走动以排除检查时所充的气体。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腹部按摩,告知患者检查2小时可饮水食用流质食物。④护理工作流程化、制度化后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对于操作过程错漏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查找出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及时予以纠正。

1.3 观察指标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对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抑郁情况进行评定。对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内镜诊治时间进行记录分析[1]。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反应(身体不适、呛咳、恶心呕吐)。

2 结果

两组不良症状反应:研究组身体不适2例、恶心呕吐3例、呛咳1例,不良症状发生率为13.04%;比较组身体不适5例、恶心呕吐6例、呛咳4例,不良症状反应发生率为33.33%;研究组不良症状反应明显少于比较组(P<0.05)。研究组的内镜诊治时间为(1.01±0.54)h,比较组的内镜诊治时间为(1.44±0.67)h,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抑郁评分,其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3 讨论

对于消化镜的诊疗,需要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及护理水平,以减轻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痛苦。常规的护理方式,在管理模式不够规范化,护理流程不够细致,易导致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对不确定情况产生焦虑、抵触心理[2]。而标准化的护理模式,通过内镜室的诊疗临床护理特点有针对性的修改,对于患者的护理工作由入院检查、治疗、护理、活动、出院进行系列的统筹规划,有计划性地实施执行。并针对消化内镜护理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规范流程操作,使护理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有序、主动的进行。同时也给患者缩短诊疗时间,利于患者对检查手术过程的了解,从而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治疗的配合度。

上述研究中,研究组护理后其疼痛模拟评分、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内镜治疗时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的不良症状反应也明显低于比较组(P<0.05)。因此,对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采用标准化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不良症状反应的发生,增加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消化内镜标准化
眼内镜的噱头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标准化简述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