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018-10-19 15:11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453000杨美玲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7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导管研究组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453000)杨美玲

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并在术中抢救、术后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我院胸痛中心、CCU、以及心内科等相关科室相互配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中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科实施护理路径前接收的3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实施护理路径后接收的48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在27~78岁,病发距急诊接诊时间为1~12小时;研究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在29~75岁,病发距急诊接诊时间为0.5~12小时。两组患者职业、文化水平、病情等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基础抢救程序护理,即待患者入院在接受急诊诊治后收入CCU,再由CCU护士将患者护送至导管室;研究组采用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即患者入院后便自动进入绿色通道,医生抢救行为在先,患者家属挂号、付费行为在后,避免了挂号、等待医嘱、缴纳费用、办理入院、多次交接等环节造成时间浪费,相关的测定于急诊床旁实施快速检测,简化分诊流程,可直接由急诊护士与导管室护士进行工作交接。该护理路径是胸痛中心小组制定的,CCU、急诊科、急诊内科及心内科相关组内成员均参与了该路径单的商讨和制定工作。胸痛中心围绕时间维度与紧急处理原则对护理路径进行科学设置,强调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流程,要求护理人员从护理评估、护理措施、护理指导、饮食与活动指导等方面开展护理工作,从而保证护理的有序性、计划性及预见性,避免在工作中出现纰漏。胸痛中心小组注重医护人员培养,负责人会定期为组内成员进行针对性的系统培训,使其迅速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医疗服务规范,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1.3 评价标准 统计并评价两组自急诊科接诊至送入导管室接受治疗所用的时间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计算两组患者从急诊就诊登记至送入导管室,最后确认接受急诊PCI治疗,这一流程所用时间,并详细记录。采用自制急诊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1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附表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2.1 两组患者自急诊接诊至送入导管室接受急诊PCI治疗所用时间 研究组为(28.56±1.32)min,对照组为(54.78±5.21)min,P<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附表。

3 小结

急性发作疾病的救治,关键在于如何在短时间内采取紧急措施,抓住急救黄金期,挽救患者的生命。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高效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2]。运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急诊护理行为和效率有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临床护理路径的辅助支持。本院胸痛中心制定了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路径,经实践表明,自急诊科接诊至送入导管室,研究组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缩短自急诊科接诊至送入导管室的时间,从而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更充足的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其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导管研究组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