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增殖”的教学设计

2018-10-20 09:30曾红艳
中学生物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细胞增殖微课

曾红艳

摘 要 以“细胞增殖”一节课为例,基于微课,采用微视频创设情景导入、微视频讲解细胞分裂过程、微视频指导模型探究等活动,分析比较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总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均分配的特点,通过微课的应用,借助模型,突破学生学习疑难点,提升课堂效率,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 微课 有丝分裂 模型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教材分析

“细胞增殖”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第五章第一节的重要内容,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学习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受精卵发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DNA复制和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重要基础。分析本节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教学实际,将“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作为第一课时;将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作为教学重点;将细胞增殖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均分配作为教学难点。教师通过播放配音的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微视频,使学生明晰有丝分裂过程,再利用自制染色体模型,让学生完成有丝分裂动态过程到静态图像的转换,掌握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并通过微视频播放自制制作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结构模型,示范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不同的材料模型探究有丝分裂特定时期的结构特点,有效实现将微观的内容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在做中学,成为课堂的主体,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准确描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重要特征;概述有丝分裂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与识别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特点,培养图形辨析能力、基本的绘图能力;通过对有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均分配的分析,提升科学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克服困难、 合作探究的科学素质;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观察,认同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产生、发展过程。

3 教学过程

3.1 微课激趣,引入新课

课堂伊始,教师播放自制的配音微视频“人的胚胎发育”,导入新课:相信大家看了这个微视频后,都了解了我们人最初都只是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小小的受精卵是怎样发育成现在的我们的呢?以此引出细胞分裂。

设计意图:教师从每个人的发育开始,解释生命奥秘,直观、形象应用微视频,点燃学生的兴趣点,贴近现实生活,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3.2 目标引领,问题导学

教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幻灯片投影展示学习目标、设问导学的问题:

(1) 什么是细胞周期?分哪几个阶段?

(2) 分裂间期发生了什么?

(3) 纺锤体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出现和消失分别在哪个时期?

(4) 核膜、核仁何时消失,何时重新出现?

(5) 各时期有哪些主要变化?重点关注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变化。

设计意图:目标引领,教师使学生明确学生自我学习的方向和目的;问题导学,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初步建构细胞分裂概念模型。

3.3 识图辨析,准确理解细胞周期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教师通过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一个细胞周期可以用一个圆来表示,那么是不是圆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作为细胞周期的起点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细胞周期示意图,引导学生找到细胞周期的起止点,使学生准确理解细胞周期。教师将细胞周期的图变式为圆周简图、线段图S,让学生进一步确定一个细胞周期。

教师进一步引导:

①是不是每种细胞分裂持续的时间都相同?

②分裂间期时间长是为分裂期做准备,有哪些准备呢?

教师出示细胞分裂的间期开始时与结束时的图像,提示学生观察比较:细胞核内一条长丝状的染色质经过间期发生了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设疑,借助图解,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4 借助模型,展示染色体的复制

教师出示自制的染色质、染色体模型,并以卡纸模型为例,说明染色体和染色质之间的关系。教师通过模型,介绍染色质、染色体、着丝粒、染色体的复制以及复制的结果,引出染色单体的概念,并总结间期的主要特点:完成染色体的复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设计意图:通过染色体模型,教师对染色体不同形态和行为的变化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明确染色质、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学习分裂期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做好知识铺垫。

3.5 开展活动,明晰有丝分裂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以下活动,探究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均分配。

活动1: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动物细胞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结构,再播放自制微视频“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视频经后期制作处理,教师配音讲解,明确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活动2:教师利用自制卡纸模型,请学生分时期摆放染色体的行为(图1),模拟细胞分裂过程。学生讨论总结特点,并尝试用一句口诀记忆,如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设计意图:微视频可以显示动态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直观、形象地展示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教师配音旁白讲解,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初步建構细胞分裂动态过程。学生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提升归纳总结能力,并完成有丝分裂动态过程到静态图像的转换,实现教学目标。

3.6 微课示范,指导制作有丝分裂结构模型

播放微视频:教师利用油泥制作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结构模型,示范指导学生根据分裂某时期的特点,小组合作、制作动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结构模型。

制作环节:小组合作,确定小组长,用所给的毛线、卡纸、油泥等材料模拟染色体,假定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制作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结构模型。

展示环节:各小组推选的组长展示本组模型,并简单介绍主要特征。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习了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但知识过于微观,特别是染色体结构的模拟,短时间内较难将各种材料与染色体正确联系起来。教师通过微视频示范,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正确构建细胞有丝分裂结构模型。

3.7 归纳总结,深化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从复制次数、分裂次数、分裂结果等方面归纳有丝分裂的特点,进而引出有丝分裂的意义: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证亲子代细胞之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4 教学反思

“细胞增殖” 这节内容涉及到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均分配这一动态过程。分子水平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很抽象、微观,也很难凭空想象。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一连续过程,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手段让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本节内容利用微课具有时长短、主题小、设计精、指向明等优势,将教学实践中的重难点内容制作成微视频,既可以清晰地阐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反复学习、巩固,并借助模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实现积极地学、主动地学、探究地学。这种亲身探究、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内化知识的同时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分析、判断、推理和表达的能力。

猜你喜欢
细胞增殖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miRAN—9对肿瘤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RNA干扰HDACl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