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体育锻炼对社会资本和社会融合的影响研究

2018-10-20 02:51邱达明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流动儿童社会资本体育锻炼

邱达明

摘要:采用体育锻炼量表、社会资本量表和社会融合量表对1229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流动儿童体育锻炼对社会资本和社会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体育锻炼与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和社会资本均显著正相关;社会资本对体育锻炼与社会融合的关系具有中介效应,社会资本是体育锻炼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影响中介变量。

关键词:体育锻炼;社会融合;社会资本;流动儿童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8)01—0092—05

随着我国的经济以及社会化进程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举家迁入城市使得进入城市生活的流动儿童的数量急剧增多。流动儿童在适应城市的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社会融合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社会融合是不同的个体(或群体)以及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适应的过程。国内外有关移民的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是社会融合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且已有大量研究证明了社会资本对于移民社会融合的重要作用。针对体育运动与社会资本这两者间关系的研究认为,体育运动能够促进社会资本的生成。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有助于参与者更加有效地共同行动以追求共同的目标,提高社会的效率。有研究认为体育运动、社会资本与社会融合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正向关系:参与体育活动越多的个体,将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以促进其社会融合。目前,国内有少量实证研究证明了体育参与与社会融合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但是,大多数现有的研究只是简单探索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关于体育锻炼对社会融合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通过以上分析,基本明晰了体育锻炼、社会资本和社会融合两两之间的可能性联系。即,社会资本影响社会融合的中介机制已经有了理论的预设。有研究者指出,仅仅探讨变量之间的直接联系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引入中介变量才能揭示自变量“怎样”对因变量起作用,才能更好地探究各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因此,更加深入地探讨体育锻炼、社会资本和社会融合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提出假设:社会资本是体育运动影响社会融合的中介变量。

纵观已有的社会融合的相关研究,国外主要是以跨文化的国际移民为主要研究对象,国内则主要以外来务工者即成人為研究被试;针对流动儿童的研究相对较少,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以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提出一个中介效应模型(见图1)。中介效应分析的目的是探究自变量X如何影响因变量Y。研究中介作用有助于阐明体育锻炼对社会融合的影响是如何发生或为什么发生。本研究有助于验证体育运动影响社会融合的机制是否与体育助益的社会资本有关,明确体育运动如何通过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而影响社会融合,研究成果将为我国青少年的健康促进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流动儿童”这一名词尚无统一的概念。本文中的流动儿童是指6~14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的儿童少年。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南昌、昆山、上虞和增城等地8所学校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1229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各年级人数分别为205、239、291、280、214人(其中公立学校学生550,流动儿童专门学校学生679)。问卷由班主任指导学生现场填写并收回。

1.2研究方法

1.2.1测量工具

(1)流动儿童社会融合量表。自编流动儿童社会融合量表,包括社会交往、身份认同、文化融合3个因素共16个题目,主要测量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问题。信、效度分析:①信度部分:用修订后的最终量表在50名流动儿童学生为被试,进行再测信度检验,两次测试的间隔时间为2周。社会交往、身份认同、文化融合三者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85、0.716、0.784。重测信度均高于0.7,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社会融合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②结构效度部分:用AMOS20.0软件对未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的量表测试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检验拟合程度,考察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显示,X2值为214.74(P=0.231>0.05),df=79,GFI=0.937、NFI=0.960、CFI=0.957、RMSEA=0.034。结果证明量表的结构模型与数据拟合较好,说明量表有很好的结构效度。本次测量的Cronbachsα为0.71。

(2)社会资本量表。自编流动儿童社会资本量表。包含社会凝聚、社会适应、社会信任、社会规范4个因素18个题目,主要测量流动儿童的社会资本问题。①信度分析:用修订后的最终量表对50名流动儿童学生进行间隔时间为2周再测信度检验,4个因素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6、0.82、0.73、0.77。②效度分析:用AMOS20.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X2=764.60,df=180,RMSE=0.06,CFI=0.92),表明量表有很好的结构效度。本次测量的(Cronbachs α为0.75。

(3)体育锻炼状况量表。体育锻炼情况使用梁德清修订的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进行调查,量表包括体育锻炼的强度、一次锻炼的时间以及每周锻炼次数(频率),计算公式为:体育锻炼量=锻炼强度×锻炼时间×锻炼频率,以体育锻炼量来衡量体育锻炼水平,得分高者体育锻炼量大。本次测量的Cronbachs α为O.86。

1.2.2统计分析 所有的数据均由SPSS20.O软件包处理,主要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对体育锻炼与社会融合的关系路径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及相关系数见表1。社会融合、社会资本与锻炼量均有可靠相关(P<0.01)。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作进一步的分析。

2.2各变量的不同运动量之间的差异分析

把运动量从小到大排列,分别取前27%和后27%的被试作为低分和高分代表,比较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与社会资本在不同运动量之间的差异,发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在社会融合的三个维度中,文化融合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社会交往与身份认同均具有显著性(P<0.05)。

2.3中介模型检验

本研究选用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采用强迫进入法进行回归分析,用以考察流动儿童体育锻炼和社会融合之间的关系是否以社会资本为中介。检验程序为依次检验回归系数c和回归系数a、b。

从表3中可知,依次检验(指前面3个检验)都是显著的,所以社会资本(M)的中介效应显著。由于第4个检验也是显著的,所以是部分中介效应。说明一方面,体育锻炼对社会融合有直接正效应,即体育锻炼对社会融合有直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体育锻炼通过提高社会资本对社会融合有间接正效应,即体育锻炼通过提高社会资本水平,社会资本越强社会融合水平越高。中介效应(a×b)占总效应(c)的比例为38.57%。

3討论与分析

3.1社会资本、社会融合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社会融合和社会资本均与流动儿童体育锻炼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将随着锻炼量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检验结果显示,社会融合中的社会交往与身份认同两个维度在不同锻炼量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再次说明,流动儿童参与体育运动越多,在运动过程中接触的人也越多,即社会交往越多则身份认同感增加,同时客观上积累的社会资本也越多,因此个体社会融合的程度会越高。本研究中的社会交往指的是流动儿童在城市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与他人的互动。流动儿童同城市居民和城市儿童进行各种交往,将促使彼此接纳对方,进而发生社会融合。身份认同是社会融合的重要指标。身份认同表明了流动儿童对流入地的归属感,是流动儿童通过与城市居民和城市儿童的社会交往与互动,取得城市居民的认同,最终形成相互认可与接纳的状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体育运动国际宪章》中指出:就社会来说,体育运动能丰富社会交往。因此,流动儿童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可增加与城市居民和城市儿童的社会交往,进而增强身份认同最终促进社会融。文化融合的锻炼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即流动儿童的文化融合没有因参与体育锻炼而得到提升,与已有研究结论不一致。文化融合主要指的是价值、认知等方面的融合,是对流入地文化、风土人情、社会理念的了解和认可程度。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大多数是针对成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参与体育锻炼能够提升文化融合。本研究与已有结论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少年儿童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而导致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较低,另外,对青少年来说,体育运动只是一种游戏,与居住地的风俗以及文化价值等无关,因此参与体育运动对流动儿童的文化融合没有影响。

3.2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在体育运动与社会融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体育锻炼对社会融合有直接促进作用也可间接的通过提高社会资本对社会融合产生效应。即,流动儿童的体育锻炼能直接对社会融合产生影响,也可部分通过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产生。有研究证明,社会资本在体育运动与城市融入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尽管“融合”与“融入”有一定区别的,“融合”的涵义更为宽泛,层次更高,不过本研究的结论与上述研究结果还是基本相似的。这实际上是对体育运动能够促进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内在机制的一种阐述和证明。已有研究认为,体育锻炼活动能够作为一种丰富人际关系的作用途径进而促进社会融合,即体育运动、社会资本与社会融合间存在依次促进的正向关系。由此,形成了“体育锻炼→体育社会资本→社会融合”这一作用模式,说明体育锻炼量高者由于提升了社会资本量进而促进社会融合程度。也就是说,流动儿童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能够通过获得社会资本的提升而促进社会融合程度。体育锻炼直接对社会融合产生影响,可能是因为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而促进了社会融合。

总之,体育锻炼对社会融合的影响,一方面是通过直接的途径影响社会融合,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影响社会资本这一间接途径实现,也就是说,体育锻炼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社会资本影响社会融合。在此,社会资本起到了“桥梁”的中介作用,既体现了与自变量(体育锻炼)的关系,又反映了与因变量(社会融合)的关系。所以说,流动儿童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促进了社会交往,同时又因此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而对自身的社会融合产生积极的影响。

4结论

虽然本研究探讨了体育运动、社会资本与社会融合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但是,体育锻炼和社会融合之间也许尚有不清楚的第三变量亟待挖掘,比如,体育参可以通过提高个体的人际信任水平而促进个体社会融合水平的提高。因此,该主题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进一步发掘体育锻炼环境中有利于社会融合的各种影响因素,深入探索不同变量对于体育锻炼与社会融合之间的调节或中介效应,甚至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或有中介的调节效应等,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对体育锻炼和社会融合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使研究结果能够在更广泛的情景下解释体育锻炼和社会融合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体育锻炼对社会融合的影响和作用,以此推动体育锻炼和社会融合关系研究的发展,也将为体育功能的研究提供更多的佐证材料。

猜你喜欢
流动儿童社会资本体育锻炼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我的关怀德育梦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