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贯制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

2018-10-20 10:48李奕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数学课程现状

李奕

【摘 要】本文对五年一贯制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生源质量无法得到较好的保证、课程重要性没有得到普遍认同、课程定位及知识体系已不能满足高职的特殊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吸引力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树立“人本+实用”的数学教学理念、倡导建构性学习的数学教学观、重构实用服务型数学课程体系、完善工学结合式考核评价机制等改革措施。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 高职 数学课程 现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C-0021-02

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五年制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指引带动下,五年制高职办学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一线教育工作者也不难感受到,在教学资源分配上,以往“参照”中职、高中标准来“替代”高职标准的方式矛盾日益凸显,急需一套量身定做、精准规范的标准体系来取代过去的权宜之计。在这个冲突层面,数学作为高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活动势必有着更为激烈深刻的体现与反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思考。

一、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主要担负使学生具备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必需的数学相关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持续发展打基础的任务。其教学除了在培养目的上与中职、高中有所区别外,教学主体的平均发展水平、教学的主要手段虽差异不大,但是教学效果却相去甚远,大多学生数学基础不牢固,以此为基础的其他教育任务更显力不从心,师生们普遍感到“教”“学”吃力。为此,我们在回顾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采取问卷调查、研讨交流、定性与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得出现实的主要矛盾与特点。调查的对象涵盖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文化与旅游系学前教育专业、机电与汽车工程系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共计600人,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484份,问卷设置了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11个选择题。

(一)生源质量无法得到较好的保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在政策的支持下,各地对高职办学给予了较大地鼓励和扶持,大量的扩招、行业上的竞争等,使得五年制高职生源质量得不到较好的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牺牲质量换数量”的现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84名调查对象中,中考综合成绩获B等以上的只有58名,仅占总人数的12%;C等及C等以下的314名,占总人数的65%;D等以下的有112名,占总人数的23%。访谈中发现31%的学生承认,初二、初三开始数学课程就已经完全听不懂了。由上可见,生源的总体数学基础素质普遍偏低,质量水平分布不均匀,而高职(中专学习阶段)数学教学大纲、数学教材及课程内容都是以学生“通过中考、成绩合格”为前提来设计编排教学内容的,这样就导致了“日趋下降的生源质量”与“标准相对严格的教学和评价”之间的矛盾。较低的起点,自卑的心理,加之畏难厌学的情绪,不仅容易使学习陷入恶性循环,还增加了教学和管理的难度。

(二)课程重要性沒有得到普遍认同

虽然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大纲》将高职(中专学习阶段)数学课程定位为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和调研中发现,无论是“学”的主体—— 学生,还是“教”的主体—— 教师,都没有从心理上认同数学课程作为“必修、公共、基础”的重要性。在“学”的层面,问卷调查显示:约66%的调查对象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有8%的学生在心理上厌恶数学。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并非专业课程,并没有所从事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课后并没有获得“直观实效的收益”,用以解开“有什么用”的困惑。在“教”的层面,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指导思想重专业、技术,轻理论、基础,讲究的是专业课程反映出的毕业就业率等见效快的指标,而忽视了基础课程投射在学生可持续发展中的长远助力,“功利主义”色彩较为浓厚。大多数基础课程教师专业单一,没有“双师”能力和经历,“学”“用”脱节,无法切身体会其课程的重要性。同时,教学指导思想、学生素质和学习的态度、教学环境及条件(如授课环境、课时限制、教学资源的投入等)等因素,也极大地打压了教师的热情。根据日常与各高职院校数学教师交流、研讨、访谈中获取的数据概略统计,约有66%的高职数学教师无法讲清数学对具体的专业技术“有什么用”“怎么去用”的问题。

(三)课程定位及知识体系已不能满足高职的特殊需求

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等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目标。然而反观目前的高职数学教学现状,还停留在过去参照普通专科数学教学的状态上。在课程定位上,与普通专科数学教学一样偏于理论和科研,过于注重于数学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社会实践运用的联系较少,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应用的现象,忽视了高职人才培养以应用为目的的特殊需求。在高职各专业技术领域,没有重视各专业对数学需求的差异,如机电类专业需要学生了解三角函数、掌握必要的作图基础,而学前教育专业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数论、排列组合知识,在教学的具体操作上缺乏精细化的标准要求。在知识体系上,目前针对中职及五年制高职的数学教材版本不少,高教出版社也出版了对应五年制高职的文化课教材,然而,这些教材大多是对普通高中数学、大学高等数学教材进行简单的“加减剪贴”,甚至教材的编排顺序也没有太大变化,内容体系与职业教育对数学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这些教材起点较高,难以与当前学生的知识储备相衔接,内容上追求严谨,要求面面俱到,不符合高职公共基础课“必需、够用”的原则,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在课时分配上给教学增加了压力。

(四)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吸引力

教学的本质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角色就是推动者和辅导者,激励、指导和校正学生的发展。关于学生“影响数学学习兴趣原因”的调查数据显示:20%的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学数学没有用,34%的学生是因为上课完全听不懂,27%的学生是因为数学太难,只有部分听得懂。而关于高职数学教师的调研数据显示:虽然教学条件和教学的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有约88%的教师主要采取理论讲授的方法授课,其中仅有三分之二的教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沿袭下来的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依然占据着主要地位。由此可见,虽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本人,但学习积极性则来源于对学习的兴趣,而教师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课程的喜恶。究其原因,主观上是数学课程本身的理论性、抽象性、系统完整性造成的,基础理论枯燥乏味,运算推理严谨复杂,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而客观原因则是,教学模式没有很好地解决理论如何紧密联系实际、如何密切“学”与“用”的衔接、如何“化繁为简”地回答好学生“有什么用”“怎么用”的困惑。

二、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当前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的矛盾与困惑,需要立足当前五年制高职生源条件和人才培养需求,在教学理念、学习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核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创新改革。

(一)树立“人本+实用”的数学教学理念

《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充分说明高职教育不能仅仅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就业教育”,更要是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可持续终身教育”。因此,必须以人为本地从生源素质出发,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为学生提供多种不同层次、可持续的发展规划、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同时按照“必需、够用为度”原则,以应用为目的,突出实用性,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灵活地设置“必需、够用”度的区间上限(够用)和下限(必需),使学生更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倡导建构性学习的数学教学观

基于建构性学习的数学教学观,强调教学活动不能只有简单地讲授与被动地接受,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环境和支持,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围绕职业需求、基于实践经验、问题倒逼牵引的建构性教学,通过合理地创设生活化、实践化的教学情境,适时地建构策略指导和干预,寓教于实践,寓学于生活,使教学活动更接地气、更具体务实、更贴紧以应用为主、服务于专业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

(三)重构实用服务型数学课程体系

关于高职数学课程体系的改革重构,学术界普遍的共识是——“以应用服务”为目的和理念,遵循“实用性、精简化、独特性”等原则,“模块化”搭建。基于业界共识,可把数学课程精简拆分为基础型、扩展型、应用型和科普文化型四种模块,采取“基础型+X”的模式来满足不同专业的数学知识需求,同时保持课程的开放性和前瞻性,确保数学课程体系始终与各职业前沿技术相匹配。

(四)完善工学结合式考核评价机制

倡导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笔试、随堂测试、实验考核、课题作业、研究报告等多种评价形式有机结合,压缩理论考核、期(中)末考核成绩占比,扩大操作技能、平时作业评价份额,合理引入第三方评价,采取定期考评和全程考评的方式,把知识评分和能力检测有机结合起来,把“应试”转向“素质”,在科学全面考核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素质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数学实践與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志雄,申郑.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改革、实践的思考与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

[2]刘儒德.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5(17)

【作者简介】李 奕(1975—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务与实训管理处副处长,讲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数学教学、学前教育研究。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五年一贯制数学课程现状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如何提高五年一贯制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衔接探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基于职业能力养成的“五年一贯制”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