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2018-10-20 10:48马晓云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智慧旅游人才培养

【摘 要】本文基于智慧旅游发展背景论述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和新内涵,提出树立与时俱进的“新时代”人才培养理念及目标、突出“以人为本”意识与能力培养的教育特色、建设“智慧旅游市场为本”的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性型”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促进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关键词】智慧旅游 高校旅游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C-0121-03

随着中国旅游市场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增速最快及潜力最强的旅游市场,旅游进入了“全民旅游”时代,旅游需求的雷同化、单一化逐渐向多样化、个性化转变,全民消费模式进入了一个体验经济模式,进而促使信息技术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智慧旅游”概念被提出。智慧旅游作为未来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对传统旅游业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对人们的旅游方式带来新体验的同时,也对旅游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旅游专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提出了新标准。如何培养适应智慧旅游发展所需的人才,发挥人才队伍对智慧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成为目前旅游人才培养思考的重点。本文基于智慧旅游背景,思考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一、智慧旅游的影响

智慧旅游的核心内涵是旅游信息服务及旅游者个体,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平台,围绕旅游的吃、住、娱、行、购、游六大内容要素,以优化资源、提升旅游服务、改善旅游者个体体验为目标的一种新型旅游产业模式。它以实现旅游者出行的便利性,智能性、体验性功能为最终目的。

智慧旅游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线上预定、线上选择、线上支付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常态。随着中国旅游业步入大众旅游的时代,需求各异的自助游、家庭游及散客游将成为旅游市场的主角,信息技术和旅游行业相融合的“智慧旅游”无疑满足了日趋复杂的海量信息,旅行全程中消费者需求的分散性、多样化、个性化,实现了旅游出行一站式的便利性及自主性。据统计,国内六成游客利用手机APP完成吃、住、娱、行、购、游的线上预订及支付,旅行期间目的地的各项旅游信息查询,以导航、导览的方式完成景区游览,以及旅行结束后线上分享旅游体验。智慧旅游改变了人們出行旅游方式及消费行为,同时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消费者旅行的满意度。

(二)旅游企业的影响。具体如下:

1.对“人”的需求规模下降。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来实现“智能化旅游”更注重线上经营及后台数据的收集、分析、维护。智慧旅游在改变人们出行旅游方式及消费行为、提高消费者旅行满意度同时,旅游企业的生产效率业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因此,在市场规模不变的前提下,相比于传统旅游,智慧旅游对企业的组织构架及经营模式要求更精简、更高效,这意味着随着技术的进步,旅游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会下降。

2.工作岗位变化。传统旅游向智慧旅游时代的转型折射出现代旅游者选择的多样化、消费观念的成熟化、消费行为的理性化,追求“高品质旅游体验”将成为常态。智慧旅游企业搭建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将更注重旅行的智能化,而背后的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工作将为信息化技术设备、设施的人工智能所取代,这意味着传统岗位的工作机会将被减少甚至消失。如传统景区的人工讲解将由智慧景区导游APP所替代,通过语音、图像、视频的方式呈现旅游景点为游客带来了视觉、听觉感官上的愉悦及享受。借助智慧旅游技术,买卖双方在吃、住、行、娱、购、游六大要素方面的预订、销售、采购线上交易逐步取代传统旅游企业代销代购的销售模式,将进一步减少旅行社实体店的“中介性质”各项业务预订服务。如“自助式贴身导游”APP为游客提供旅游攻略、地方美食特色、景区推荐、旅游路线推荐即打破了传统旅游单纯依赖导游获取服务的方式,减少了旅游“中介服务”的成本开销,同时提高了旅游者出行的满意度,减少了旅游的陌生感。因此,智慧旅游产业背后的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三个方面涉及的平台维护及各类智慧旅游APP、工具的开发意味着新的工作岗位产生,对于旅游从业者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3.工作内容调整。智慧旅游推动旅游者选择趋于多样化,消费观念趋于成熟化,消费行为趋于理性化,“高品质旅游体验”追求的常态化将促使传统旅游服务的雷同化、标准化向个性化、定制化、多样化转型。产业背后的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及旅游营销三个方面涉及的平台维护、各类智慧旅游APP工具开发、个性化旅游定制等新工作岗位的出现也促使传统旅游服务岗位的工作内容向智慧型旅游服务岗位转型及调整。

二、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顺应智慧旅游趋势的新要求

信息化产业发展推动了中国智慧旅游的发展,智慧旅游发展推动了传统旅游产业自身发展和升级,而满足了游客深度化旅游体验的追求及个性化旅游服务的定制需求。产业背后的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的“智慧化、专业化、差异化”是智慧旅游顺利发展的保障基础,旅游者拥有高品质旅行体验的前提条件。智慧旅游背景下产生的新技术、新岗位、新内容、新理念、新管理模式给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带了新变化、新标准。而高校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应与时俱进,培养具有智慧旅游“复合型”知识结构、“信息化”营销技巧及新时代职业素养的人才队伍是“智慧化、专业化、差异化”智慧旅游发展坚实的后背力量。

(一)“复合型”知识结构。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市场格局、消费需求、信息化技术等发生变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具有动态特征。但纵观目前国内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目前教学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内容的传授、教学手段的使用等方面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满足智慧旅游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智慧旅游蓬勃兴起及发展背景下,旅游服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已经渗透到旅游活动的各项环节中,环节背后涉及多元化、多学科知识结构需要掌握旅游市场调研,旅游路线设计,旅游活动策划,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二)“信息化”营销技能。智慧旅游背景下,一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结合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线下咨询、线下业务预订、线下购买决策的消费习惯。智慧旅游平台信息量的分类性、差异性特点促使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及服务的选择逐渐偏向成熟理性化。传统的线下营销技能完全不能满足智慧旅游的发展、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因此,智慧旅游行业更需要具有网络营销或电子商务背景的人才。

1.在线服务与线上网络营销的技能。智慧旅游的时代,线上营销冲击了传统的线下营销方式及营销渠道,这要求智慧旅游从业人员掌握网络营销的技巧,在加强与旅游者相互交流的同时,巧妙地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各项数据及处理各项数据,为旅游者提供及时的旅游信息及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多元化消费选择的要求,适应线上营销模式环境的转变。

2.个性化旅游服务定制的技能。相比于人们传统旅游方式,自主游、家庭游及散客游将成为当下旅游市场的主流。消费主流群体的需求更倾向于个性化和多元化,市场细分的程度不断增加。这无疑要求智慧旅游从业人员能够利用旅游数据、信息平台及服务沟通系统为游客进行各项旅游环节中的个人定制,以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高品质旅游体验。

3.使用智能系统与移动终端的技能。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是智慧旅游兴起的助推器。智慧旅游人才应具备使用智能系统与移动终端技能的能力,如掌握利用微博、微信、旅游公众号等新型媒体来传递旅游商品信息、旅游服务信息。

(三)“新时代”职业精神和素养。去哪儿网、携程、旅途网以及一些耳熟能详的本土旅游集团为当下的智慧旅游发展贡献了智慧,付出了热情。这些优秀的创业团队所呈现的“新时代”职业素养应成为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的一个风向标。智慧旅游持续性发展更需要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创新能力”“创业意识”的“新时代”职业精神及素养人才队伍作为后盾。

三、提升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旅游发展更多期待一群对智慧旅游行业认同及热爱的,具有“互联网思维”、创新能力、“复合型知识”的人才加盟。智慧旅游发展推动下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高校传统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向智慧旅游转型也处于尝试及摸索阶段。但是,以“市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教育性原则、“与时俱进”原则、“注重实践性”原则贯穿于旅游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建设、實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是传统旅游人才培养向智慧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转型一个有效的改革思路及途径。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新时代”人才培养理念及目标。中国旅游业向智慧旅游转型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批敢于创新和实践的领军人物及企业展现出一种创新、认同、敬业的精神。这是一种智慧旅游发展的主流精神及价值,是当下旅游职业教育的核心和本质,是高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基石。因此,作为旅游人才输出的高校应与智慧旅游发展的时代精神与时俱进,站在一个长足发展的角度来定位具有“新时代”理念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实现智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突出“以人为本”意识与能力培养的教育特色。“以人为本”完善学生的人性、人格,培养职业能力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与根本。首先,智慧旅游发展需要一支具有“新时代”精神的人才队伍,而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应秉着一种积极向上、正能量的精神及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当下旅游发展所需的一种时代精神,以突出当代职业教育的特色。其次,智慧旅游的发展涉及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及技能,在帮助学生积累一系列智慧旅游所需的知识及能力培养外,应发现学生的特长及潜力,帮助学生上升到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的追求,鼓励学生参与到智慧旅游发展的热潮中,这将对智慧旅游发展中所需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建设“智慧旅游市场为本”的课程体系。智慧旅游对人才需求、岗位设置产生了影响,赋予了新的注解。高校旅游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应以“智慧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智慧旅游企业了解用人的变化需求,思考如何把目前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智慧旅游市场需求相融合,从知识、技能、“新时代”职业素养等方面突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特色。

如前所述,智慧旅游的人才需求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新媒体运用技术、“互联网”思维、创新及创业能力等方面的特征。首先,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形成矩阵,以“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为一级目标;其中知识结构细分的工具性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为知识体系形成二级目标;能力结构细分的应用知识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为能力培养二级目标;素质结构细分的文化素养、专业素质为职业素养形成的二级目标,在二级目标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分层三级目标,即知识或能力掌握的目标。制定矩阵型的课程体系可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专业知识及提高技能。其次,在制定有效的智慧旅游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基础上,课程开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也应具有“智慧型”特色,在传统旅游知识模块加入应用信息类课程,如旅游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智慧旅游网络营销、线路设计及新媒体认知、智慧概论等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讲授上增加“互联网+”相关内容。在传授旅游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老师应当将智慧旅游发展下的优秀企业、创新创业新群体案例融入课题教学内容中,引入教材里面的知识拓展模块,这些智慧旅游发展的焦点及关注应成为学生课题讨论的主题,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智慧旅游行业的认识与理解,产生对智慧旅游行业的浓厚兴趣。教学方法上,应与学生实现互动体验性教学,如利用智慧旅游平台进行“教、学、练、考”一站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并利用微信、微博、社交网络等与学生共享智慧旅游数据信息。总之,优化传统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上智慧化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智慧旅游的认知度,培养新时代所需的专业素养、创新意识及能力。

(四)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性型”实践教学体系。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产业注重多元化知识的重组、多学科内容的连接与交互关系,而创新、创业为智慧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及血液。因此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性型”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提高学生对智慧旅游发展的认知,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新时代的理念及价值观的塑造奠定了基础,是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

1.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旅游领域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不论是传统旅游企业向智慧旅游企业转型,还是传统旅游职业教育向智慧旅游职业教育转型,二者关系相辅相成,是企业技术资源、行业信息资源、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过程。双方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在实践性组合课程建设、智慧旅游教材开发、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老师挂职及学生实践方面进行交流合作来促进智慧旅游学科的建设,帮助老师及学生形成一种关注行业发展的习惯、新思想、新理念。

2.利用现代技术平台开展实效性的智慧旅游教学。智慧旅游引领了人们步入智能化潮流,改变了人们出行及消费的方式。同样“智慧化”理念也应用于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即智慧旅游实训室。智慧旅游实训室将信息技术与智慧旅游课程相結合,里面涉及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服务产品设计、旅游产品网络营销等模块,老师和学生将利用这个技术平台完成“教、学、练、考”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在实现知识输入及输出同步进行的基础上,带给师生一种感知体验的过程,也真正做到每一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其次,高校还可以通过加入智慧旅游企业的旅游产品销售平台或共同研发智慧旅游APP平台来开展实效性的教学活动,它既帮助学生形成对智慧旅游企业的初步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灵感,慢慢形成自主创业的意识并积极参与智慧旅游发展事业中来,又为智慧旅游企业的产品推广及交流搭建了分销平台,真正实现了企业、学生、高校三方互惠互利目的。

3.师资队伍建设。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旅游学科是多元化知识的融合,一方面,师资队伍的建设应由校内不同学科背景的高校老师、校外智慧旅游企业专家组成。高校内不同系部跨学科的融合与交流保证了智慧旅游课程授课及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另一方面,聘请智慧旅游行业专家定期为旅游专业学生开展有关智慧旅游发展前沿资讯的讲座,让学生掌握最新的智慧旅游发展动态。其次,创造更多外出企业挂职、企业培训、加入行业协会等方式帮助教师增加智慧旅游行业所具备的知识背景,洞悉行业发展趋势,保持与时俱进的形态与思想,在此基础上,教师自身也要培养一种“站得高,看得远”的视野,认同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保持对智慧旅游行业发展认同的观点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积极参与智慧旅游事业的热情与积极性。

总之,信息化产业推动了智慧旅游的兴起及蓬勃发展,进而促使传统旅游企业向“智慧化”旅游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智慧旅游产生的新技术、新岗位、新内容、新理念、新管理模式给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带了新变化、新标准,也对旅游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所输送旅游人才的高校,立足智慧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时俱进发展旅游专业,是高职旅游专业持续性发展的根本,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邓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基于校企合作视角[J].中国商贸,2014(5)

[2]王娟.智慧型课程:概念内涵、结构模型与设计流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3)

[3]唐永林,王亮,张志刚.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

[4]马勇,何彪.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旅游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6)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智慧旅游平台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模式研究”(2017C535)

【作者简介】马晓云,女,回族,广西桂林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旅游系讲师,研究方向:智慧旅游,旅游及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
基于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智能手机App的旅游应用研究
大数据时代黔东南州智慧旅游开发研究
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一)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