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普查的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

2018-10-20 10:48吴谦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吴谦

【摘 要】本文基于柳州城市职业学院2013—2017级新生心理普查数据的对比,发现高职新生主要存在焦虑、轻生、人际关系、自卑心理、环境适应等问题,分析其产生问题的家庭、社会、学校、个体等因素,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应采取自我认知、情商教育、生命教育、人际关系和技能培训等模块化教学。

【关键词】高职新生 心理普查 心理健康教育 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C-0136-03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高职新生日益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普查是发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新生入学后不久便开展此项工作,普查结果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提供现实的参考依据。

一、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心理普查的目的是帮助学校系统全面地掌握新生整体和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普查,学校可以发现和挖掘新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消除,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和个体心理辅导提供依据,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校园生活。

心理普查可以客观地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评价,为教师对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疏导提供参考依据,尽最大可能地把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避免进一步恶化。同时,普查结果也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二、柳州城市职业学院2013—2017级新生普查结果对比分析

(一)普查结果对比。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选用高校通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量表对2013—2017级新生进行心理普查,结果如表1所示。

一类学生是心理健康状况很差的学生,属于重点关注群体,二类学生是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属于次重点关注群体,三类学生是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或心理症状暂时不明显的学生,不属于重点关注的群体。

各类学生较上一年增减的比例如表2所示。

由表1和表2可知,2017年一类和二类学生所占比例明显少于上一年。而2013—2016年中一类和二类学生所占比例则逐年上升,三类学生所占比例逐年下降。

(二)普查结果分析。根据普查结果,高职新生主要存在焦虑问题、轻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卑心理问题、环境适应问题等。

1.三类学生的差异表现。数据统计显示,一类人群:主要集中在强迫症(如记忆力减退、对脏很在乎等)、焦虑(如失眠、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爱操心)、轻生这些问题,这类人群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危机干预。二类人群存在一般心理问题,表现在人际关系(如总注意周围的人、在乎别人视线)、情绪症状(如思想不集中)、新环境不适应等。虽然这类学生存在一些困扰,但不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学习,甚至有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情绪状况会自动消失。三类学生为心理状况良好者。

2.人口变量学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其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男生;在轻生这个因子上,同样也是女生所占比例较大,即女生的情绪体验比男生更为细腻,更易受暗示;不同的系别、专业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越倾向于理工类专业的一类学生所占比例越小。

三、高职新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家庭教育中,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状况不同,父母对子女的关爱程度也不尽相同,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这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社会因素。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快速发展,受到国内外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个人利己主義、拜金主义侵蚀学生的思想观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心理不成熟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和腐蚀,使其滋生心理问题。

(三)学校因素。传统的学校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注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导致一些学生心理素质偏低,缺乏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刚步入新校园的新生来说容易产生心理不适应等心理问题。

(四)个体因素。由于个体自身的性格各异,尤其是高职新生正处于心理“断乳”阶段,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面对新环境极易产生情绪和心理的波动。第一学期是学生人格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会特别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很多学生会尽量表现出让自己受别人欢迎的行为,使得一些不合理的情绪、想法过度地压制,在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的情况下学生极易产生心理障碍。

因此,加强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格外重要,除了日常心理辅导外,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采取模块化教学也是缓解和消除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一)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块化教学是具有针对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决,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认识到自身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尽快从焦虑、抑郁的情绪状态中走出来。教师通过模块化教学,把学生置身于一个具体的场景之中,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多面性,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缓解其焦虑、抑郁的情绪。

(二)拓宽人际关系。模块化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进步。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结识更多的朋友,增进彼此的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互相探讨,感受来自同学之间的友善,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去主动介绍自己了解对方,最终使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得到拓宽和增强。

(三)增强环境适应能力。大多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相对较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块化教学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提升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来增强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让学生不仅仅在学校学到知识,还能提升综合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基于心理普查的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块化教学策略

通过柳州城市职业学院2013—2016年新生心理普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新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集中体现为焦虑抑郁问题、自卑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环境适应问题四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是在一年级开设,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在课程教学中采取自我认知、情商教育、生命教育、人际关系和技能培训等模块化教学对有效缓解和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积极人格理念下的自我认知模块教学。自我认知模块教学主要是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优点的同时发现自身的缺点。教学中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完善自我。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在生活与学习中加强对社会的认知,学会更好地经营自己,接受健康的价值理念,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传递正能量。学生在自我认知和人格塑造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温暖与快乐,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甚至消除。

(二)积极体验下的情商模块教学。情商模块教学主要侧重于强调体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特定的场景,鼓励学生参与到事先设置的心理情境中来,用心感受自己的需求,然后教师通过引导,告诉学生如何面对和处理遇到的情感问题。该模块的教学主要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来,只有真正体验到了具体情境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情感体验结束后学生间要进行积极的讨论,及时发现情感体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提升情感体验的效果,让学生从情感体验中获得帮助,提高心理抗压能力,提升自我心理素质。

(三)开展生命教育模块教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心理障碍识别能力差造成的,很多学生无法第一时间意识到自身的心理问题,如果教师或家长也没有及时察觉,那么情况就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使其产生轻生的念头,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对此,首先,应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模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生命只有一次,任何人都不能轻视和蔑视生命。其次,积极宣传心理障碍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能清楚地了解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一旦发现学生出现符合心理障碍特征的行为,要予以重点关注,并及时进行干预,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再次,学校应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培養学生积极的人格。学校通过开展生命教育模块教学,能够把学生轻生的念头扼杀在萌芽里。

(四)开展人际关系处理技巧模块教学。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心理状态,针对目前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下降的情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应不断强化人际关系处理技巧模块教学,通过提升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水平来帮助学生拓展朋友圈。有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可以通过朋友帮助直接化解,把问题控制在根源。人际关系处理技巧模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设置具体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他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体悟到与他人沟通中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

(五)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模块教学。高职生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的知识技能缺乏引起的,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找到存在感,心理上一直都存在落差,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对此,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模块教学,通过技能培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技能的学习上来,减少由于缺乏行为支撑形成的心理落差。通过技能培训还能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帮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尽快投入到新的环境中,不会因为对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影响心理健康,再次出现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采取模块化教学可以有效地缓解甚至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值得高职院校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艳霞.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的开发[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2]张艳霞.基于心流体验下的高职心理健康课教学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3]杨通宇.商科学生职业人格因素构成初探[J].高教学刊,2015(12)

[4]张利.积极心理学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启示[J].广西教育,2012(1)

[5]闫蕾,丁庆如,常敏,等.万名高职院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结果分析[J].时代教育,2016 (1)

【基金项目】柳州城市职业学院2016年度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基于心理普查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2016B03);柳州城市职业学院2017年度立项科研课题“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2017B06)

【作者简介】吴 谦(1981— ),男,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模块化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
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商务策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教学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