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生标准化病人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

2018-10-20 10:48彭熙李圣琦罗凌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医学生

彭熙 李圣琦 罗凌

【摘 要】本文论述利用学生标准化病人(模拟病人)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分析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建设以SSP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素养课程体系、剧本编写纳入人文因素、SSP培训严格要求忠于剧本人文素养提升的板块、及时建立相关评价机制等措施,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学生标准化病人 医学生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C-0174-02

人文素养是指人文方面的内在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高度,是建立在一定人文基础上的学识和修养,它反映一个人的人格、道德、气质、修养、情感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医学是人文属性与自然科学属性的集中体。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从最初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无病即健康”的传统健康观已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还指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处于健康的状态。患者不仅要求医生解除身体的病痛,还需要医护人员心理层面的关爱,希望身心都得到医治。近年来,医疗环境持续恶化,医患矛盾不断加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医务人员人文素养不足。2015年教育部联合六部门出台《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新形势下,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医学生学会进行良好的医患沟通非常必要。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又名模拟病人,指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病人经过培训后,能稳定、逼真、准确模仿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担任检查者、评估者、指导者,达到提高医学教学水平的作用。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SP在医疗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SSP)又因为培训周期短、费用支出少、便于管理和培训等优点成为SP中的主力军。SSP应用不但能帮助医学生锻炼疾病诊断的能力,提高临床基本技能,还可以培养、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学生标准化病人(SSP)在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中的作用和途径。

一、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改善医学生人文现状的客观要求。医务人员人文方面基础知识匮乏,对人文情怀认识不足,医患冲突、信任危机等问题明显降低了病人对整个医疗行业服务的满意程度。与病人建立和谐良好的医患关系除了要求医生具有高超精湛的医疗专业技术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因此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提升刻不容缓。

(二)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需要。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医疗行业职业道德的基础,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古今中外医德要求的具体内容与人文素养的目标、内容保持高度一致,所以医学教育需加强在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三)丰富完善医学教育体系的需要。集自然科学和人文多重属性于一身的医疗行业决定了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系统规范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体系有利于医学教育的实施,医学生入职前相关人文素养培训及相关课程的设置,可以使医学教育体系更加丰富完善。

(四)医学生顺利通过相关考试的需要。医学生正式入职前必须先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等,目前各类医学相关考试中均提高了医学人文素养所占比重,医学生在校期间若已经通过人文素养的系统培训及考核,这将有利于提高考试通过率。

二、应用学生标准化病人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措施

(一)建设以SSP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素养课程体系。我国的医学教育历来多注重临床技能,大多数医学院校虽然已开设医学人文的相关课程,但是未能将人文素养培育与医学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单一的课程内容、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使醫学生人文素养的学习大多流于表面,并未深入内心。因此,除了临床技能培训,还可设立以SSP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素养课程体系。课程安排在临床见习前期,各科室教研组负责编写本科室病例剧本、培训SSP及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方式授课。课前小组内分配好任务,学生集体就有关医学人文、伦理方面的问题课前查阅文献,部分学生负责课上与SSP交流,之后另一部分学生负责对刚才同学与SSP交流中出现的医学人文、伦理方面的问题结合文献进行简短的讲解与讨论。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急能力,同时还能让他们在课前对医学人文素养的相关理论有一定认识,课上通过情景模拟使理论加深并向实践转化,课中、课后又通过后文提及的各种评价反馈机制对医学人文、伦理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度巩固,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培养体系。

(二)病例剧本编写纳入适量心理、社会等人文因素。针对性的病例、情景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所以病例应尽量选择如糖尿病、高血压、胃溃疡、支气管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相关的心身疾病。专业科室的临床医生提供病例原型以使剧本看起来更真实可信、合乎逻辑。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此基础上设计添加各种元素以检验和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等人文素养相关的各项能力。为锻炼学生与不同类型的病人进行医患交流的能力,剧本SSP适当多设计几种性格类型,例如内向少言的、外向话多的、粗暴蛮横的,等等。为考查学生有无爱伤意识,能否秉承以人为本的精神对患者进行合理的人文关怀,可给SSP加入一定的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等背景,如近期因情感生活不顺利而工作效率低下导致连续加班熬夜赶进度等。为考察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及应急能力,剧本中可尽量增加医患沟通的细节部分及SSP各种特殊情绪或不良情绪如紧张、恐惧、痛苦、焦虑、抑郁、敌对、愤怒、不配合等。

(三)SSP培训要求忠于剧本包括人文素养提升的板块。SSP不仅仅要求忠实于剧本,掌握相关医学专业知识点,认真配合完成问诊或体格检查,同时剧本中人文素养相关的板块也不能遗漏。因此他们的培训内容包括有关疾病专业知识、角色扮演、情绪控制等,由熟悉剧本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作为SSP的同学通过扮演病人切身感受到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人的影响,病人患病时的焦急、无助、绝望等多种负面情绪,疾病对病人及其家庭的影响及病人对医生的期望。同时他们也可以体会到假如接诊医生不尊重、不关心病人,病人内心复杂的感受。这些接近真实的感受让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更容易换位思考,提高洞察力,从患者的神情、语言、肢体动作中了解其痛苦及需求,表达共情,拉近医患者距离,减少医患之间的沟通障碍,做一位为病人着想的仁医。

(四)建立人文素养相关的反馈、评价机制。课中、课后及时建立SSP对同学、同学对SSP、教师对学生及SSP人文素养相关的反馈、评价机制。例如学生出现态度轻慢地问敏感问题、反复问同一问题、问诊过程发笑、责怪和诘问病人,任意打断病人说话、小声讨论等问题,SSP及教师在课中就可以及时指出并纠正,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与提问的技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认真温和的语气与患者交流,关注病人的感受,为病人着想。若学生问诊过程态度认真诚恳,用心记住SSP说过的话,安抚SSP,注意保护SSP隐私,SSP及教师也要给予支持与鼓励,保持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医患沟通的信心。课后对SSP及学生开展电子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SSP对同学问诊过程中的表现出来的人文素养、学生及SSP的自我评价,再次强化课堂中的人文素养教育。

总之,临床医学的最高境界是情理交融,人文素养是医学生踏上临床工作岗位的一门必修课。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培训了128名SSP用于2017级三年制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临床基本技能及提升医学人文素养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践效果,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SSP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和人间疾苦,增强了爱伤意识,学会以一颗仁爱之心面對病人。然而人文素养的培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目前医学人文素养现状仍然并不让人十分满意。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继续多方位多角度、积极探索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仁爱情怀、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高质量应用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慕义.医学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2]曾益新.大力推进医学人文建设[J].中国医学人文,2017(9)

[3]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

[4]段宝华,梅文翰,陆斌杰,等.标准化病人评价医学生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

[5]于跃,杨善兵,王志农.学生标准化病人的培训[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8)

[6]陈燕.医学高等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反思[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6)

[7]王秋兰,刘丽,温晓辉,等.学生标准化病人的培训[J].医学教育探索,2010(10)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B类自筹经费重点课题“标准化病人在广西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人文素质与临床技能培养的应用研究”(2017B134)

【作者简介】彭 熙(1991—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诊断学、内科学教育研究。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医学生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基础医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