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018-10-20 10:09胡丹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胡丹

摘要: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指南和规范引导。高校中越来越多的社团专业化、学术化,它将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阵地,成为新时代下承载大学生活动的重要载体。专业社团的开发以学科为导向,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旗帜鲜明的指引学生以专业为抓手,形成理论学习、研讨交流、实践创新的价值导向。以期专业社团以外化的形式为学生实现个人诉求提供平台,为学生服务社会、引领文明风尚提供渠道,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专业社团以其实际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进学生自身,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社团教育

分类号:G641

引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跨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的大学生,有着多元化的思想动态,有着一定的思辨能力,但是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变化性较大。理工科大学生相较文科生在理性认知、情感认同、意志信念、社会使命感等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欠缺。

一、理工科大學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缺失

1、理性认知缺失

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具有片面性,尤其理工科大学生对其时代背景、基本内容、重大意义和实现路径没有深刻去了解,认为这是教化性的政治理论,是文科生的专利,与自己的专业学习、未来的就业选择没有关联。其次,理工科大学生很少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相关联。在现实社会中,大学生更多的关注个体的成长,个人得失与毕业后的就业前景等,非常孤立的将自我与社会割裂开来。不能认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不能将个体的价值实现与全社会的民族复兴乃至中华民族的信仰相联系,缺少理想信念认知的理论基础,缺失理想信念认知的指导途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体内容上以及具体内容的深入认识上,理工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度相对而言是偏低的。

2、情感认同弱,意志缺失

情感贯穿于一个人行为的始终,它内化于个体内心,而由外在行为表现出来。理工科大学生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淡薄,情感认同较弱,甚至拒绝认同这一概念。当代大学生身处多元价值取向的社会大环境中,或是注重物质享受,或是热衷名利追求。也有一些大学生起先在情感上不认同,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理解,接受模糊性概念,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准确情感认知的表现。

3、知行脱节,使命感缺失

大部分学生的理想趋于功利化和偏激趋势,将理想完全等同于个人职业目标。这与学校的规划教育和专业导向无不存在着联系,导致指导思想存在偏差,最终导致理工类的学生没有真正明白什么是理想信念,只是简单理解成自己的理想目标而已,更不用谈将核心价值观内化而后升华。

还有部分理工类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好的,但总觉得离自己太远。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过于偏重教“理”,亦或是思想政治课堂上的说教,教育渠道狭窄、教育载体不够。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认识模糊和知行脱节现象。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意义

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来说,需要有一个准确定位的概念来指引他们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内化成理想信念,指导自己的行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塑造他们的内心世界是由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特点决定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所在。我们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明确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层面规范了我们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核心价值追求。

第一个层面是有关国家,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新时代理工科大学生的使命所在。目前在一所所高校中的每一位大学生就是祖国的栋梁,正在接受着专业知识的学习,其中理工科大学生更是将来从事国家建设以及造福人类的基础工作的中坚力量,因此这符合新时代大学生以及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景,是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活力、振奋精神的价值目标。

第二个层面是有关社会,即“自有、平等、公正、法治”,这是新时代理工科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大学四年正是建立价值观的养成阶段,这就要求高校义不容辞的承担起教育的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准确的发展平台。

第三个层面是个人,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新时代理工科大学生价值追求及行为规范之所在。这是全中国人民的普世价值观,但是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往往容易忽视人际关系的交往过程和方式,不懂得将自身专业学习与价值追求甚至理想信念相结合。而这第三层面却是前两者的基础,热爱所学专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科研究当中,干好本职工作,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未来。正是因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才能真正做到心怀国家、肩负责任,热爱社会,将中国梦切入到自身学业当中,奉献青春力量。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专业社团、内化成理想信念

高校必须以向国家培养输送高质量的毕业生为基准导向,那么所谓“高质量”在新时代的环境下应当是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专业社团正好能够弥补课堂教学重单项灌输轻互动共长的不足。我国高校的课堂学习仅是其中一种形式,而更多的是留有较充足的时间给学生,理工科学生更应该利用各类实验室组成学习型的专业社团,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更专业的知识体系。

本文所论述的专业社团是以理工科学科专业为特征的分类团体,比如“电子竞技社团”、“机器人社团”、“数学建模社团”等。此类社团完全以学科专业为依托,社团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导向性,社团成员为专业学生,配备一定比例的专业指导教师。

1、强化指导思想,开展主题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的内涵对于高校专业社团来说缺一不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调控社团建设目标,来指引社团成员的具体工作,来组织社团的每一项活动。

(1)观看科技展览,感受国家强盛

理工科学生大多在教室完成繁重的作业,亦或是在实验室分析未完成的数据,很少关注专业领域的信息。而专业社团就应专注于行业相关板块,定期组织社团成员参观科技展览,将专业与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紧密相连,丰富社团成员的眼界,开阔思维,提高认知,认识到所学专业与国家兴衰的关系。

当从遨游太空的空间科学卫星、到深海探秘的科考装备,上天入海的国之重器,逐一生动地展现,伴随着展览的讲解,社团成员会将所学、所想与实际所见相融合,必然增强专业认同感,将自身发展与行业规划紧密联系,激发专业使命感,坚定理想信念。这样感同身受的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国家层面的教育,便成为了自然的内化。

(2)制作科普海报,传递时代信息

理工类的专业社团,对非专业人群进行科普宣传是应尽的职责。新时代的理工科大学生应当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嘱托,用专业知识向外界传递科技更新、时代的变迁。当遇到国庆、人大会议、党的会议这样重要时间节点,依据相关主题,制作图文并茂的不同内容的主题展览。社团指导老师做学术指导,社团主要负责人做统筹、策划和编辑,共同完成撰稿和配图工作。社团成员怀着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对未来投身电子科技产业、投身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期待,以专业的视角、专业的态度布置科普展览。这样的制作过程不仅能够展现社团的专业性,更能够增强社团成员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润物细无声的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词语。

2、强化竞赛意识,以训促建、以赛促学

笔者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机器人社团为例,该社团依托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专业优势,于2016年10月,物电院机器人社团参加江苏省第七届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得两个项目的三等奖,刷新了我校在此类级别赛事上的记录;2017年5月,物电院机器人团队参加第16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再次实现零的突破。这样的赛事就像是一座灯塔,吸引着一届届物电学子前往“朝圣”。

目标性极强的科技类专业社团,往往融入了理工科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注重传导“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完成学习任务和生产任务,接受学院文化和专业领域的双重熏陶。注重内化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效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扎实推进理工科学生“知行合一”的工匠精神。专业竞赛就是一个“洗礼”的过程,每一个经历过大赛的同学,都会有收获,通过一次次攀登,获得一张张证书,自然会将专业本领内化成专属的信念,由小渐大,内聚成专业使命感,一届届学子通过“传、帮、带”的社团传统,形成社团文化,以个人价值的实现来普惠更广阔的人群,为国家输送本领过硬的高质量人才。这就达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闭环,将学生个体通过专业社团组织凝聚成造福国家的青春力量。

3、强化服务功能,学以致用彰显价值导向

依托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强化理工科专业社团面向社会的服务功能。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专业态度,体会“自有、平等、公正、法治”,感受祖国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比如“机器人社团”主要以科技为主题,以教育培训、科普宣传等方式,面向青少年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服务活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知识观,培养他们善于质疑和敢于批判的创新勇气。同时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并以他们为星星之火,以期燎他们周围之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国家培养创造性人才有的号召。

通过自身与社会、与他人的双向互动,洞察不同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方式,提升自我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让社团成员在服务与奉献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强化服务社会、敬业奉献的精神。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更容易在鱼龙混杂中把握社会的主流和本质,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境界。当社团定期将一种服务持续做下去,就形成了传统和习惯,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传播了青春正能量,弘扬了社会新正气。

专业社团打造专业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充分挖掘第二课堂的隐性教育功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引领旗帜,促使他们将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展现新作為,投身新时代。

参考文献

[1]任福全,张小飞.当前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2]黄钰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黑河学院学报,2017(4)

[3]郭世平.学习型理论社团的功能定位_现实困境和实践探索[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6)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