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行业伦理问题研究

2018-10-20 10:09张晨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共享单车伦理道德

张晨

摘要:2世纪以来,互联网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越来越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再加上道路交通的拥堵,共享单车的出现完美平衡了这一方面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在共享单车行业上发展迅速,并迅速变成热潮,但由于我国国民道德素质普遍较低等原因,在共享单车中我国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伦理道德问题,更是长期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使得共享单车这一代表着经济最新发展方向的领域,一度成为道德真空,共享单车领域中不道德的使用和经营行为,几乎达到了泛滥成灾的程度,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共享单车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伦理学方面的理论对当前我国共享单车的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共享单车、伦理、道德

分类号:F572;F724.6

开场引言:21世纪年代以来,手机移动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全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到个人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而且开始影响并逐渐改变传统生活和出行模式。目前,在中国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并不完善,尤其是像共享单车方面的新兴事物更加缺乏。本文拟对共享单车中所面临的伦理道德问题,结合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加以研究。

一、共享单车中的伦理问题

1、共享单车的优势

共享单车的出现对传统公共自行车产业形成了巨大挑战,如取消了单车统一停放、统一入锁的要求。从而将城市自行车变成了利用率更高的共享商品。而单车也从静态等待变为动态寻找,人们随时可以利用手机通过软件找到附近的共享单车。可以看出,共享单车在保护了社会共享资源的前提下,也极大满足了人们的骑行要求。然而,离开了统一停放和管理,仅仅依靠人们自觉对人们的道德考验大大提升,监管成本反而变得更高。“公车私用”的情况变得无法监管,加私锁、骑进小区、密码破解、车辆被盗等情况层出不穷。

2、共享单车伦理问题产生的背景

目前的共享单车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商业模式,更主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正在彻底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工作方式,它为国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

虽然,目前市场上面共享单车数量已经趋于饱和,共享单车的市场竞争也开始呈现各种问题,但是在资本推动下,市场愈发火热。中国最大的两家共享单车公司——摩拜、ofo,在2016年接连拿下巨额融资,公司股价暴涨,意味着共享单车行业前景十分光明。而这之后,数十家共享单车公司争相进入,市场风险急剧加大。

就拿摩拜单车来说,共享单车使人们耳目一新,都想试试这个新兴事物,通过GPS定位、手机支付等多种先进技术,解决了人们短距离的出行问题。随着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政府和市民对这种新鲜产物都十分感兴趣。由于“滴滴”的成功模式,企业家们都争先恐后地进入市场,希望先人一步获取高额利润。而随着单车数量的暴涨,胡乱停放的乱象越来越严重,各部门为了自身利益随意销毁、损坏单车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极大影响了市容市貌以及政府部门的相关管理。

3、研究共享单车中伦理问题的意义

国内共享单车之所以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状态,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不是主要原因,问题主要在于我们并没有完全把握共享单车的本质和核心,忽视了共享单车的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要求,夸大了人们道德的自律性。首先,对共享单车本质的理解存在片面化,人们普遍把共享单车看成是私人财产,又或者是不受保护的公共财产,可以随意破坏。新闻里贡献单车的遭遇屡见不鲜。

随着共享单车行业的上升和人们生活模式的改变,必然导致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变迁。所以我们绝不能忽视价值观、思维模式和行為规范等方面的变化对共享单车发展的重大影响。而且这两者有着深层的内在关联,尽管现在这并不被人们所重视,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在各大公司全力发展共享单车时,这种联系将会逐步显现出来。共享单车的发展是否会改变公民、企业和政府的关系,恐怕人们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无视共享单车与社会伦理道德之间的联系或不能适时调控这种联系,这种联系就可能导致共享单车行业的坍塌,而如果处理得当,这种联系无疑将成为加快共享单车发展的进程。

当我们对共享单车的本质特征有了深刻的了解之后,就会正确地使用共享单车,各大公司也应用新时代思维去运营共享单车,通过加强相关伦理道德方面的建设,来营造好的网络环境更好地运营共享单车。

二、共享单车中的伦理问题

1、产生共享单车伦理问题的根源

多数城市拥堵严重,公共场所停放空间不足。提倡低碳出行是最近几年的事,因此城市自行车建设并不完善,甚至滞后严重。现如今共享单车发展迅速,很多地方还没有做好准备,共享单车就大规模进入,没有空间停放,只能胡乱停放。

有些市民素质低下,不严格遵守出行规范。有些路段,不远处就有自行车公共停车区,但还是不愿意多走几步路,而是随到随停,导致部分路段凌乱停着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如果集中停放在指定区域,不仅整齐美观,而且便于用户租用。部分共享单车乱停放,影响市容,阻碍行人正常通行,更加会降低共享单车利用率,增加不必要耗损。有的城市开始治理自行车的乱停放现象,收缴违停自行车,虽然共享单车公司可以领回,但这样会对各方面造成不方便:管理方浪费人力,共享单车公司运营成本增加,用户使用麻烦。部分共享单车停放在私有区域,被其他人推到别处或扔掉,发生破损,破坏环境。这些行为都会对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2、共享单车中伦理问题的表现

共享单车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新鲜血液,是传统经济发展中的新鲜产物。和其他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共享单车在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了其不成熟的一面。就目前来看,共享单车行业的运营不顺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伦理问题:

(1)随意停放导致公共空间利用效率低下

共享单车的运营模式使用户能更方便地启停,也是绿色出行倡导的生活方式。虽然企业规定单车需停放在指定区域,但现实中实际情况不容乐观,随处停放,对行人造成不便的现象时有发生。

(2)用戶缺乏监管

虽然共享单车企业对用户的使用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用户自觉性较差,用户信用体系不完善,失信违规成本低,市民素质普遍较低等多种因素以致大规模的违规使用共享单车现象,如单车乱停乱放、不当使用、恶意损坏,甚至把共享单车占为己有或出售等。

(3)配套规范未能及时跟进

目前共享单车市场发展迅速,各种品牌层出不穷,市场保有量不断暴涨。然而相关部门对这个行业还没建立完善的法规,于是各种乱象层出不穷,如过度投放等,导致城市空间更加狭小,市民怨声载道。

(4)城市执法管理难度较大

共享单车因乱停放等被大量市民举报,目前并没有完整的处罚模式,而且共享单车的用户在使用中对其违章很难界定。且共享数量庞大,执法成本异常高昂,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成本。

三、规范共享单车中不道德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目前中国企业和公民的共享单车运营和使用中存在着伦理问题,但这并不意味共享单车不能在中国发展下去。新兴产业的诞生必定会有一定的痛苦期,而痛苦期过去之后前途将会一片光明。加强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以及完善是首当其冲的,其次要发展相关技术使共享单车的使用得到合理的监管。市场伦理道德问题不容乐观,为了缓解当前尴尬局面,可实行以下方案:

1、加强伦理道德教育

伦理道德是维系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精神动力,是链接现代文明的纽带,是关乎改革进程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理念之一。在我国伦理建设迫在眉睫,不仅仅是共享单车方面更加是经济的规范化运作,伦理道德的建设是十分有用的。因此加紧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这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和高等院校都需要做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素质教育,建设社会道德体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德治国”是社会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弘扬中国道德体系,政府部门也要带头提高公众信用度,使诚实守信的思想深入人心,形成习惯,尤其把讲诚信、道德作为社会考察的重要标准,形成诚信为本的道德体系。

2、加强契约意识建设

西方国家主流信奉契约精神,我们国家也应该加紧学习,契约精神的建立必定也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经济基础,同时也能为中国经济的再次腾飞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契约精神也是人权的重要保障。契约精神,在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情下,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构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由于发展时间短,人们对契约精神了解不是很多,契约精神的建设并不容易。共享单车问题就是契约精神一方面的体现。当人们租赁了共享单车就相当于和单车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此合同拥有法律效益,并且收到法律保护,市民要按照合同规定用车,停放在规定地点不然要受到相关法律制裁

3、加强公德意识引导

现在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普遍崇尚功利主义,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决的雄心去维护我们的社会公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人的习惯是潜移默化下形成的,行为在正确的指引下就会慢慢变成习惯,同样坏的行为也是这样。共享单车也是公民公德意识的体现,保护好共享单车是每一个公民的必然要求。政府也要加强全社会公德教育的宣导,多在公共场合和电视荧幕上进行公益宣传。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够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伦.“网络生态危机”与网络生态伦理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2001(6):62~64

[2]晏辉.关于经济伦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光明日报:2004年10月26日

猜你喜欢
共享单车伦理道德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