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之毫厘不做丹

2018-10-20 11:16魏忠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葛洪哥白尼眼保健操

魏忠

公元323年,葛洪路过广东,听说这个地方矿产丰富适合炼丹,于是留下来,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直至去世,成为影响后世的化学家、道教宗师、儒学巨人、医学家,也留下了至今中国常用的一个词:入微。史载葛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於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葛洪“入微”有什么标准呢?为了博闻,他走遍中国大江南北读遍能读之书;为了深洽,他深入名川大山潜心修道;为了思考,他写书数百卷;为了精辩,他深入各种战场和官场说服和实践;为了玄赜,他用大量文章明辨假丹、假药,并且融合儒学和道学,形成一套自洽的理论体系。

“入微”是“自洽”的必要条件,不然按照逻辑学只要举出一个反例,整个理论体系就不存在了。例如,“做眼保健操有利于治疗近视、世界上只有中国做眼保健操、在同等情况下中国的近视状态是最好的”应该成立,可惜不是。可惜不是的还有手机和电子书包是否进课堂这件事。“手机不进课堂有利于防止近视、中国是世界上禁止手机进课堂的国家、中国正在做有利于防止近视的举措”也应成立。简单的三段论似乎每个人都能理解,然而逻辑成为科学还必须有另外两个工具才行:数学、实证。要证明以上说法,除了建立起“电子产品与近视的眼科生理学关系”“近视与眼保健操之间的生理学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外,还必须要有量的考量和实践的“可重复、双盲实验”。也就是说,没有逻辑和数量关系的支撑,就没有“入微”,也就是不专业。

有时候,自洽的不一定是对的,不讲逻辑的也不一定是错的,下面这个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与葛洪同时代的托勒密建立了自洽的地心说,之所以是“地心说”而不是“地心哲学”,是因为托勒密不仅建立起地心的逻辑体系,而且建立了地心的自洽的理论体系,除此之外,托勒密还创造性地用数学公式表示了行星和太阳围绕地球运转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并且用椭圆轨道进行计算。托勒密数百页的数学计算和推论,使其学说在1000多年时间里无法被推翻。这个时候,哥白尼出场了,但哥白尼使用的正园轨道的计算精度远远小于托勒密的地心说的精度。直到开普勒结合了哥白尼和托勒密的学说,并用数学方程和更多的观测进行验证,“日心说”才成为一种科学。

中国要向人类文明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不仅仅是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背后的“入微”的实证科学体系。回到电子产品是否进课堂、是否能够利用电子产品布置作业这件事,它不是哲学层面、逻辑层面的讨论能够解决的,葛洪给我们提示了博闻、深洽、著述、精辨、玄赜、析理的入微讨论模式,而意大利教会最终接受开普勒也是因为计算精度这个准绳,那么我们的规则制定者,不能不如古人吧?

信息化与非信息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模式,更多的是由教學模式所引发的“入微”的可计算模式,进而转变成思维模式。我们的信息化如何走出自洽循环,利用逻辑体系,抽象数理模型,建立指标体系,找出适应模式,提炼设计范式,最终建立简单可执行的规则,并不那么简单。

真正炼丹的老道都知道“差之毫厘不做丹”,何况教育管理者,文件起草要慎重。

猜你喜欢
葛洪哥白尼眼保健操
动物变身大揭秘
观察太阳的哥白尼
眼保健操要会用、善用
眼睛要做操
《医心方》引录《葛氏方》探析
地方特色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初探
声东击西
哥白尼痕迹遍布波兰小城
非常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