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谈:请给我一双慧眼

2018-10-20 11:16张勤坚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慧眼第一课实施方案

张勤坚

暑假里,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且几乎屏蔽了朋友圈的所有信息,因为各路友人天南海北各种“美食美景”的高频诱惑实在是让人眼热,所以便索性眼不见而心不羡。可即便如此,热闻头条们仍然是纷至沓来,让人避无可避不得不看。

◇8月12日,教育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讨论稿)”引争议。

几乎没人关注到“综合防控”,而把注意力全集中在“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这段争议性文字上,它类似于“教育部拟禁止用手机平板布置作业”的网络热帖引起广泛关注。

统观方案全文,“严禁”一词共出现了六次。其中,“加强考试管理”后面就连续用了三个“严禁”也未有不同意见,而“严禁学生带手机”且“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却受到广泛质疑。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教育信息化实践的先行者和受益者,他们担心的不是文件内容,而是执行文件过程中的“一刀切”,这会让大家先前的努力瞬间归零,这是大家最不愿看到的,却又是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不过,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同出台这样一个规定。因为,基层学校“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现象的确存在,有所规范并适当限制,其实很有必要。更何况,手机本身并没什么问题,但沉迷手机就肯定是个大问题。

PS: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正式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拥有一双视物清晰的眼睛很重要,但我个人认为,除了看得清楚,我们更需要一双看得明白的慧眼。

◇8月31日,两年前的“韩春雨”事件尘埃落定。

“非主观造假”的调查结果一出,便引来多方争议,虽各执一词,但似乎又都很有道理,不过,我还是愿意相信这个结论的客观和公正。当然,即便不存在“主观造假”,可学术研究从过程到方法到处都是瑕疵,并导致几乎不可原谅的尴尬结果,却是客观事实。

小时候,考试遇到不会的题就空着,但明白人总是告诫我,不会也不能空着,凭感觉蒙一个答案,蒙对了就是赚到了!教育的目的若仅仅是为了在竞争中胜出,而不去关注孩子学识与修养的培养,不注重规则意识的培养,不强调科学、严谨,任由孩子们在功利心态下朝着各自的目标狂奔而去,栽跟头是早晚的事。

◇9月1日,开学第一课。

可惜,今年关于央视开学第一课的热点不是内容,而是广告。不过,我还是在孩子们开学的第一天,找到了一些有趣的画面,与大家分享。校门口“2035,我想成为……”的留言牌前,写满了孩子们的心愿:

(1)常规套路是这样的——2035我想做老师(画家、医生、律师)。

(2)有明确小目标是这样的——2035希望能考上清华,成為亿万富翁,想上天(已确认是航天不是无法无天)。

(3)忘了自己会长大的这么写——争取评上三好学生、想做妈妈的小帮手、能成为一个学霸……

(4)最正确的打开方式是这样的——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PS:写稿时正值9月10日教师节,因此补写最后一段,博大家一乐。

猜你喜欢
慧眼第一课实施方案
借我一双慧眼
上好“开学第一课”
毕业第一课:钱钱钱钱钱
借我一双慧眼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科学第一课
小狮子的游泳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