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朗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8-10-20 19:31张小佳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对策小学语文

张小佳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教学无疑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课堂朗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明确朗读要求、有效情感指导及读思结合指导等三方面谈优化课堂朗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8) 02 - 0094 - 01

朗读是培养语感重要途徑之一,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品读完一篇美文后,学生若能声情并茂地朗读,便能在朗读中走进作者的内心,从而进一步感知文本的意蕴,把握文章的主题。在逐字逐句的品读中,更能感受到作者行文时的独具匠心,感受文章语言的音韵美和结构美。因而,语文课堂教学时格外注重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其朗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课堂朗读教学存在教师朗读要求含糊、朗读形式缺乏实效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时优化课堂朗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1.明确朗读要求,读出实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不同学段对朗读有不同目标,如,第一学段要求“学习默读”,第二学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第三学段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等[1]。课标里对朗读方式、语速、目标上均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应依据课标,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朗读要求。教师还可根据班级学情,提出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如针对初读,可以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把握节奏,读通句子,把不会读的或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再读时可要求学生国画关键词、句,边读边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精读时可根据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布置“朗读任务”,引领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阅读,在朗读与思考中感知文章主旨。明确的朗读要求,将让学生有法可依。若是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说自由朗读课文,那么学生就只是草草完成口头朗读,没有实效性。反之,若是将朗读要求明确,“读准字词,读通句子”,并在朗读结束后检查生字词朗读情况,学生就会带着目标去读,读完完成过关字词任务,真正读出实效。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除了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外,还应有扎实有效的指导,进行行之有效的朗读技巧指导,包括重音、停顿、语速、语气等方面,读练相结合,加以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才能切实提高朗读水平,达到朗读教学的目标。

2.扎实有效的指导,读出语感

真正打动人心的朗读,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更要读出感情。朗读教学时,学生可在明确朗读目标的基础上,读出对文本的理解,或读出景色之美,或读出人物个性,或读出气氛之紧张,真正读出实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联系自身生活阅历,走进文章描绘的情境之中,以文章人物的身份真情实感地朗读。在人情人境的朗读中,学生既有情感的感知,又有思维的碰撞,这便是培养语感的过程。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例,如果让学生直接从课文中去体会感情展开朗读,对于不理解课文的学生而言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如果我们采取换角色思考朗读的方式,假设这首小诗就是学生自己写的,你在得到母亲的肯定时,你心情是什么样的;当你工工整整誊写完小诗,等待父亲回来表扬自己的那段时间里,你心里期待的是什么;可当父亲回来后,你不但没有等来父亲的肯定,反而被说“这首诗糟糕透了”,你又会怎么想?换位思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将自身融入其中,联系生活阅历来判断和感悟,便会不自觉地被文字背后的情感所带动,自己的情感也会不知不觉通过朗读流露出来。

如果说情感朗读指导是关键,那么教师的范读就是助力。朱自清在《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一文中说:“如果从小学到初高中一直注重朗读,教师时常范读,学生时常练习,习惯自然,就会觉得白话文并难上口[2]。”为了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范读中有所收获,教师在范读前可以提醒学生“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想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等类似这样的提醒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在教师成功地范读后,其语音、语调、表情、甚至饱含的情感,都会被学生形象地模仿下来,这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就有极大的帮助。教师范读后给予学生时间进行练读,读练结合,落到实处。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关键性的引导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朗读,培养出真正会朗读的学生。

3.因势利导朗读,读思结合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语文课堂增色不少。朗读训练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了,不可让朗读流于表面,可根据文本特点为朗读训练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可以以文本为依据,借助音乐、图片或视频创设情境,营造相应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激起情感的共鸣。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桥》一课时,初读课文时,学生并不能完全体会到洪水和暴雨的猛烈,而小说文体的环境描写有起到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笔者抓住这一点,借助多媒体课件、适机播放暴雨音效,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事件发生的情景,体悟危急的情节。待学生一边感受情势危急时,我再一边顺势引导学生读描写暴雨和山洪的句子,水到渠成。而当学生体会到情况危急时,笔者顺势点拨,面对危急的时刻,老汉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呢?朗读与思考相结合,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特点的同时,因势利导朗读老汉所说的话,人物形象也就跃然纸上。可见,只有依据文本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动静搭配地组织学生朗读,才能以读促思,使朗读真正成为学生走进文本的桥梁。

“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才能在教师的推动下和文章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升华[3]。”教师应必须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并根据教材及实际班情、学情,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时予以处理,切实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让朗读教学这一丰厚优美的语言之花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在学生的心田上绚烂开放。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朱自清.朱自清散文集: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北京:西苑出版社,2008:32.

[3] 冯崇玉,怎一个“读”字了得——浅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科学,2015(6).

[4] 张小红,搞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基础教育研究,2013 (9).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对策小学语文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