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的突破

2018-10-21 11:21赵晓菲
考试与评价 2018年8期
关键词:螺旋式线性应用型

赵晓菲

【摘 要】本文提出了逆线性培养模式和政产学研螺旋对接两个突破口,有助于高职院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实现人才教育方面的结构化改革,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双创型复合人才。

【关键词】

应用型技术大学的发展在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人才培养、供给与社会需求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面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两个方向,促进职业院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

一、逆线性培养模式下的双创人才培养

逆线性培养模式源于麻省理工学院(MIT)战后的科研及培养人才理念,是一种更为注重应用的研究理念,其与传统模式的区别如下图所示:

一般的大学、教育机构的科研及培养人才的理念走的路线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明创新这种线性模式,可以从图中看出,该模式的发起端是由人才的供给方发起。在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的当下,该模式难免会出现不能满足市场的情况;而MIT除了遵循上述模式之外,更多关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这一实际问题反向溯源,从基础学术研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际应用,走的是一种逆线性模式,即“解决问题→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明创造”。介于这种由供给侧方向发起的、问题导向的培养及研究模式,MIT培养的人才也逐渐从一般意义上的技术人员向大量优秀的、复合型人才转变,而这就为美国战后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MIT的逆线性培养模式及其经验为以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的院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提供了颇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路线。并且按当下中国的时代背景来讲,其具有明显的供给侧驱动的味道,具有很强的实用主义特点。该模式以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解决对象,并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科学研究对象和人才培养过程,同时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新工艺、新方法、新理论作为知识研究对象,形成新的知识,这是明确的以供给侧驱动教育、研究的技术路线,也正是推动我国广大院校转型发展的一种基于MIT经验的突破手段。

二、转型与紧密的政产学研螺旋对接

ILP(Industrial Liaison Program)即工业联络计划,是MIT其致力于建立和加强麻省理工学院与全球公司之间的互利关系。其与一般的校企挂钩、校企合作不同,MIT的ILP计划中的政府、企业、学校、科研四者呈现更为紧密的螺旋对接特征,如在过去的2017财年,总计700多家公司向MIT提供研发支持,其中 40家公司出资100万美元以上,235家公司出资10万美元至100万美元,与此同时,17财年由行业赞助的研究总计为1.48亿美元,占MIT所有研究经费的21%。这种螺旋式的对接特征不仅表现在经费的层面,而且该计划下属的MIT Startup Exchange与企业、政府等机构共建有超过1500个与创业公司相连接的专有数据库。由此可以看出,ILP计划中呈现的多方螺旋式的关系不仅在传统的企业人财物三大领域,而是向更为细微、核心的领域交汇融合,呈现出一种类似螺旋式的对接特性。

螺旋式的紧密对接较点面式的校企关系优点更为突出。从政府层面讲,将大量节省用于调研、协调市场方面的精力与费用;从企业方面来讲,可以更为有效地实现工艺、技术迭代;从学校层面讲,可以更为有效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从科研角度讲,可以更好地完成科研选题、实践研究等任务。

由此可见高等职业院校的转型思考借鉴以MIT为代表的应用型技术大学发展的历史经验,结合我国当下的时代特征,我们可以得到两点清晰的技术路线图。一是探索逆线性培养模式在双创人才培养的实践;二是借鉴ILP的政产学研螺旋对接方式,改革完善现有制度。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翟金玲,黄晓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161-163

[2]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研究,邵利群,吴振英,《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73-75

课题项目:本文为依托科技支撐计划完成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突破的研究成果 ,课题级别: 院级 ,基金号:KJ2016-04

猜你喜欢
螺旋式线性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关于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一个证明
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常数变易法
线性耳饰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一秒变酷炫!德国摄影师将螺旋式楼梯拍成“盗梦空间”
螺旋式推进
中英语篇结构对比分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