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身份与英雄主义的抗争

2018-10-21 10:27郝晓蒙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文化身份英雄主义

郝晓蒙

摘要:英雄的稱谓自古以来都是人类所共通的话题,寄托着来自平凡人的美好愿望、情感以及理想。美国作为一个坚决信奉个人主义,崇拜英雄主义的国度,有着对英雄主义的强烈精神寄托,信仰着英雄主义所带来的无限快感,他们将这种快感诉诸于无意识的精神欲望之中,探索不同的文化精神所承载着一个国家不同的文化底蕴。本文以经典警匪电影《虎胆龙威》系列为例,利用相关学科知识,将电影中的细节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电影中的文化身份现象,揭示英雄主义在电影中的表达。

关键词:文化身份;英雄主义;自恋

个人英雄主义的传统风格在好莱坞电影中已有很深的根基。好莱坞大工厂以及明星制原则为演员量身定做了一系列可观的动作片、警匪片,使之成为好莱坞的金字招牌,而个人英雄主义的元素注入,时刻推动者好莱坞动作电影市场在全世界铺展开来。随着个人英雄主义的不断生产,涌现出《钢铁侠》、《美国队长》、《夺宝奇兵》、《终结者》等硬汉英雄的出现。而布鲁斯威利斯作为如今还能活跃在好莱坞荧幕上的动作明星,其代表作《虎胆龙威》系列是最具典范的作品,对分析个人英雄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黑人的文化身份认同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文化身份的生产与它自身的历史原因是分不开的。在美国这片土地上,更让人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的价值观念,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肤色,什么样的种族。但是,事实上,美国白人与生俱来的文化认同感与这样的思想形成强大的冲击,从而加深文化认同的沟壑。在美国黑人的观念下,我既是美国人,我也是黑人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黑人群体社会,难以调和的认同感左右着美国黑人的生活。在《虎胆龙威》电影中,前三部作品都加入了黑人演员的戏份,且与男主角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存在。第一部中黑人警察艾尔·鲍威尔通过对讲机的交流成为了麦克莱恩知心朋友,并且义无反顾的相信麦克莱恩,将自己做过的错事讲给麦克莱恩。而麦克莱恩面对恐怖分子,自己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凸显出来,并向艾尔·鲍威尔吐露,在这样的过程中,白人身份与黑人身份达到契合,使两种不同文化身份达到契合。最后艾尔·鲍威尔击毙未死去的罪犯,在一定意义上获得了白人身份的肯定,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内心的救赎与慰藉。

第三部《虎胆龙威》中,麦克莱恩面对匪徒的要挟,挂着“I hate niggers”牌子来到黑人聚集区,在宙斯的帮助下,成功逃脱,并阴差阳错的参与到麦克莱恩的危机事件当中。在白人所主导的美国社会当中,黑人的文化身份认同感极低,尤其是在宙斯在教育两个孩子的情况下,一问一答的形式在观众看来显得格外好笑或是幼稚,但是,这正反映当时美国黑人地位的低下,他们希望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从而受到更好的对待或者尊敬,在教育下一代问题上所凸显出的集中问题——教育,来获得更多的认同。在这种认同之下,宙斯在警局里的态度一目了然,并对这种认同持有自己立场,不愿意掺和进这件麻烦事情来。在电话亭旁边,麦克莱恩对宙斯表达不满情绪,并认同自己警察身份立场,或是主流意识立场,但是宙斯并不妥协,这宣布麦克莱恩警察或者是官方立场的崩塌,宙斯所认同的白人身份并没有主导黑人立场,从而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当电话铃响起,麦克莱恩请求宙斯回来,“我需要你甚于你需要我”,宙斯的反抗在此时才得到承认,并得到白人的主观身份认同,乃至是白人主导社会下的文化认同。由此可以看出,美国黑人具有对社会现状的反抗精神,这样的反抗精神也一直引领着美国黑人能够冲破生活的屏障,努力寻求到通往幸福与平等的大门。在宙斯看来,他有他自己的处事原则,当被白人警察拿枪指着的时候,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要去接电话,尽最大努力去解决问题,甚至是冒着被击毙的危险,他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获得这样的自我认同和他人的认同。在白人主流文化社会中努力追求一定的身份认同感,不仅是追求心灵与精神上的自由,也同样追求身为人的自由。

二、女性角色与家庭内部冲击

希区柯克说过:“电影是把平淡无奇的片段切去后的人生。”而电影作为一门光与影的艺术,在再现现实生活的同时,也在展现着不同时代背景所赋予电影不同的内容以及内涵,特别是女性当下的生存状态以及诉求。好莱坞电影中,塑造了无数的女性形象,有的泼辣美丽、有的勇敢机智、有的张扬个性,有的则是追求自我。每一种女性都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赋予了他们独特的个性,在生活中能够得到真实的映射。

在《虎胆龙威》系列中,关于主角的家庭组成部分并没有太多的讲述,但是,不难发现,麦克莱恩的家庭关系是极为紧张的。家庭在美国的文化呈现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被视作个体奋斗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社会存在价值意义的体现。在好莱坞电影中,好莱坞女性的塑造基本上遵循了主流道德观对两性秩序的界定,女性在传统意义上被定义为情人、妻子或者是母亲的形象,她们的存在只是男性成长或者事业上升的附属品,自身的主题意识却往往处于掩盖的状态。在《虎胆龙威》第一部中,麦克莱恩和艾加的对话已经说明,麦克莱恩与妻子是处于分居状态,而且他的妻子有一份好的工作和社会地位,相较于麦克莱恩要更为优越,这与麦克莱恩的男性地位产生了极大的冲突,妻子有能力照顾家人,就连在公司上班也是在用属于自己的名字,这让麦克莱恩意识到自己男权地位受到了抨击和威胁。在忠于家庭角度来看,婚姻女性并不应该是威胁家庭主体性形象的存在,但是问题在于她们不仅自身践行家庭观,而且也在无形中要求男性配合她们的家庭观,即使妻子能够做出让步。

在好莱坞以往的电影当中,男性的角色通常被定义为是足够强大的形象,也足以保护女性角色,女性通常处在一个被保护的状态之下,受男性支配。在电影院中,女性的出现是为了更好的“扩张”男性的强壮与保护欲,女性充其量是一个帮手或者是充当调味“被看”的作用,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虎胆龙威》系列中,女性角色的表现往往扮演的是被拯救的对象,无论是拯救困在大厦中的妻子,还是乘坐飞机的妻子,还是被罪犯挟持麦克莱恩的女儿,这些角色的设置在电影中是极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电影中的脚本设置往往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女性色彩的植入在观众看来多了几分温情,抑或是含情脉脉。女性形象是立体的,但由于长久以来女性角色的压抑,且长期处于社会从属地位,美国女性形象转变很大程度上伴随着女权思想的发展,从柔弱到坚强,从被动到主动,从顺从到反抗,她们逐渐在摆脱花瓶或是从属的角色,从而具有自己的鲜明个性、独立人格、社会地位,在电影表现力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并开始与男性地位展开对抗。

三、英雄主义与意识形态

众所周知,美国人除了对自由无限向往外,还有着强大的乐观自信精神,往往主人公需要在自信当中寻求制胜法宝,利用乐观的态度寻求对生的渴望,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也暗含嘲讽等乐观意味。美国式的英雄主义不断的进化、演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英雄主义必定包含着自我救赎与拯救精神,男主角的一次又一次超越,一次又一次拯救万民或者国家于危难之中,救赎精神使角色成就使命感与荣誉感。电影当中麦克莱恩与妻子矛盾尤为突出,荷莉为了工作独自带着孩子来到加州,这也是夫妻矛盾不可调和的冲突点。而让荷莉无法理解的是一个警察因为职责所在不顾生死、奋不顾身的态度,麦克莱恩舍小家为大家的做法也成为矛盾升级的另一个突出点。《虎胆龙威4》中,麦克莱恩向伙伴马修吐露心声。麦克莱恩表示这并不是他所想要的生活,“一个英雄得到的不过是枪子或者是别人拍着你的肩膀说几句赞美之词,最后还是以离婚收场。”麦克莱恩也明白如果有人代替他去做这些事情,那么他情愿有人去做。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之下,财富和权力才可以支配一切,出力且不讨好的事情就更加没有人愿意去做,即便是愿意去做,其中也夹杂着犯罪分子一样的心态,受到金钱利益的支配或驱使。麦克莱恩的英雄主义形象便通过倾诉式的吐露心声而变得高大、威武,其行为所具有的彰显力量便顺理成章。

电影,是作为意识形态的机器。无论电影从内容表達、电影形式呈现来看,都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其作用是向社会个体灌输主流意识形态,使个体能够顺从或自愿接受社会角色,以非暴力方式迫使个体服从于现存社会关系及利益。在主流意识形态之下,小人物成就英雄式壮举,一方面更容易让社会大众接受来自小人物的力量,从而从心理上迎合受众心理,拉近受众距离。另一方面,社会现实更为贴近社会意识形态,电影通过影像设计将意识形态“价值体现”融入到社会大众的的头脑之中。但是,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抽象表现,它并不是真实的现实。意识形态其实在建构一种幻象,但它的确又暗指着现实并形成为现实的话语语境(1)。一般来说,意识形态是服务于抽象化的上层建筑,麦克莱恩的单打独斗弱化了国家职能部门的作用,夸大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能力。从现实角度来看,不仅不利于建立好人际关系,更不利于心理成长。纵观美国个人英雄式的电影,其实并不难发现,英雄事迹的养成与塑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个体英雄的性格除了要符合主流意识之外,还应更加注重个人超越和实现的过程而非结果,还应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麦克莱恩虽不求名利,但总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其英雄主义固然平凡且不失代表意义。

四、结语

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英雄,他们被认为是社会发展的标杆、楷模,每一个平凡的人都离不开英雄楷模的激励。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哪个国家,英雄都必须保持着其原型英雄的本质特征,符合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从单一到多元,从普通到尽人皆知,彰显的是普世价值与社会核心价值。纵观近现代美国英雄主义电影,美国所引领的文化身份涵盖诸多领域,影响范围广且意义深远。美国电影所表现的英雄主义观也是美国文化身份最形象的代言。

温斯顿·丘吉尔曾经说过,我们塑造了建筑物,建筑物也塑造了我们。同理,我们塑造了英雄,英雄也塑造了我们。(2)《虎胆龙威》系列作为商业电影,其商业价值也为市场响应增色很多。分析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可以在我国电影的创作上提供广泛的借鉴,既要学习国外电影的长处,又要规避个人英雄主义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总之,辩证的看待美国个人英雄主义,可以全面了解美国文化身份所涵盖的不同内容及特质,从中汲取经验,从而推动我国电影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

注释:

南野:《结构精神分析学的电影哲学话语》,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3页。

谭婧伶.中美电影中的英雄形象比较[J].请你文学家,2013(08).

猜你喜欢
文化身份英雄主义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特定历史时期外籍译者戴乃迭之文化身份
论中西方神话创作的异同性及成因
《贝奥武夫》英雄形象在文本中的呈现
美式英雄主义的颂歌——简析《美国狙击手》
不懈的坚守,孤独的“上坟”
保罗·马尔登《莫伊沙砾》中的文化身份重建
当代美国英雄主义电影的性别叙事
游移人群的生存空间与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