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8-10-21 10:54何秀霞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文化自信应用研究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当今的大学生,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又是维护和发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主体。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大学生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思政教育;应用研究

一、充分认识新时代下培育高校学生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首先,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情感基础。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情感基础。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正确认识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破除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促使他们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承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其次,文化自信是青年大学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基石。长期以来,西方国家都是从搞乱某国文化价值观入手,他们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丑化、腐化、淡化和溶化”战略和“松土”工程,其目的就是要搞乱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要整治校园文化乱象应从解决思想意识入手,破除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迷信盲从,揭穿西方的谣言谎话,帮助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能力,通过文化自信的培育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再次,培育文化自信为解决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难题提供新视角新抓手。调查表明:大学生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应当清醒看到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材内容过于概念化、笼统化,理论宣讲脱离其所处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脱离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缺少鲜活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价值支撑,话语生硬刻板;教育方式模式化、套路化,脱离当代中国政治和社会实践。解决这一难题最根本的就是要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丰富鲜活起来,推动教育方法改革创新。

最后,文化自信树立的过程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就是人才培养的目标、过程和追求,包含了高校在回答“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因此,在“四个自信”中,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植根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是一个纯学理问题,而是事关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前途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问题,也是事关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大问题。

二、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是大学生群体对我国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自信和坚定信念。树立坚定文化自信,使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体系以及道德与文化观念,对大学生的行为及大学生的思想成长起到关键的作用。文化自信的形成是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以及正确的思想引导,经过不断的实践锻炼逐渐形成的。文化自信的形成也是思想斗争的过程,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判断标准、文化观念在大学生思想层面间进行着孰是孰非的、持续的矛盾冲突,在大学生原有价值观的判断与衡量下,不断地融入积极性质的思想元素、排斥消极的思想元素。在这一思想矛盾冲突过程中,大学生新的思想形态和价值判断标准形成,大学生依据着这种新价值观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指导,并对其具有坚定的信心。

三、文化自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教育,培育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提高师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诚信品质、爱国精神和责任意识,激励学生把个人理想和远大抱负融入到国家事业当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校师生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的信仰者和践行者,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魂聚气,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二)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如何摆脱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改进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和实效性,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学习中加深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同,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正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有针对性地满足他们的喜好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其次,要注意通过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价值标准、审美标准的改变,将文化自信内涵的新发展注入教学中,融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最后,创造性落实教学计划,树立“三个意识”、做好“九个讲清楚”,强化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上的引导,实施“读、验、辨、行”工程,激發学生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注重推动学生内在学习热情,让文化自信教育从理念层面转变成现实层面,培养出“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文明校园建设。加强高校思政队伍建设,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加强高校党政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师等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水平和质量。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的价值取向能力,通过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磨炼学生的意志品格,使学生对于自身的未来发展充满基本的自信。建立高校网络平台并融合新媒体的技术传播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价值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前行的引导,以及在社会思潮的涌动下给予大学生群体有力的思想保护。

参考文献:

[1]坚定文化自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2016年11月18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2]章文宣.新时代下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8.06

[3]吴海燕.培育文化自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18-24

作者简介:何秀霞 (1973—),女,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文化自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研究 ,课题编号:2018-ZZJH-286)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文化自信应用研究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