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2018-10-21 10:54马小楠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习惯小学

马小楠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學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可以开发智力,积累知识,陶冶情操,进而提高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认知条件的限制,以及教师语文阅读指导方式的不得当,使得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是本文意在分析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存在的问题

(一)课外阅读量较少

小学语文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课内阅读在教师的监管之下,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但是课外阅读,无论是阅读的材料,阅读量,在没有教师的监督之下,阅读执行效果一般。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大部分小学生的學习任务较重,作业较多,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多数学生家长都是上班族,在辅导学生写完作业后,无暇顾及孩子的课外阅读。而失去了家长的监管,再加上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课外阅读也是能省则省。休息时间,他们更多的愿意去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或者去学别的特长。

(二)热衷于快餐式阅读方式,缺乏深度阅读的意愿

多数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使得他们坐不住,不能够长时间的专注于一件事情,阅读自是如此。他们不愿意阅读理论性或说明性的一些文章,认为这些晦涩,不愿意去理解;而是倾向于短小的、有趣味性的小文章、小故事,最好带有内页插画的,比较自由、休闲一点的,不需要深度思考或理解的。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增强语句训练

学生阅读文章所产生的感悟会随着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而发生改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语句训练,促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主旨以及作者所要表达出的具体情感。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借助相关语言语句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教材文章的理解,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例如语文教师在进行“讲春天”这一部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感情朗诵,为学生构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文章中所描写的优美场景,并从中找出作者写作时的具体特点。如:“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教师可利用这一段文字描写,为学生讲述有关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使得学生可以借助生动而形象的语句充分了解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实际涵义,从而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習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较好的思维模式,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与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并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在课前充分做好课本预习,以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文章中描写较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帮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学习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将文中不理解的部分划出并及时提问,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使得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思考来提升个人学习能力。最后,语文教师应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克服懒惰心理以及其他学习困难,对于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在肯定学生自身优点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不足,促使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改正并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阅读教学中,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柳树醒了”这一部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春雨”这一角色,同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小雨沙沙的歌曲,并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为学生创设符合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并利用音乐来渲染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阅读教学中,充分享受教学过程。教师可在教学结束后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将这首小诗有感情的朗诵出来,促使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更加深刻的体会文章内容,从而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并使学生保持长期阅读的动力。因此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一,榜样激励。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好强,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如高尔基、毛泽东等,使得学生能够以榜样为目标,提高阅读兴趣。其二,生活激励。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对万事万物都充满好奇心。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讲述一个个生活小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卧冰求鲤等,并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材料中获得自己渴望的知识。其三,活动激励。课外阅读教学活动与语文实践活动密不可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提供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在此环境中,学生既能够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又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不同思想的碰撞,从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阅读量比赛或者开展关于“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赛,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对阅读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时教师还可以举办阅读成果的交流分享会,以表演或者演讲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正是人生起步期,从小学开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但是小学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阅读这件事情,此时需要学校和家庭进行有效的引导才能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新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J].新课程·小学,2017(5):179

[2]马战军.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探讨[J].赤子,2017(34):273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习惯小学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