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逆反心理之分析

2018-10-21 14:48连建荣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逆反心理平等教学理念

连建荣

摘要:逆反心理通俗的解释为“你要这样,我偏那样的”的情绪。现代中学心理研究表明:中学生自我意识和自尊形成的最大特点是普遍具有成人感,同时他们有处于性格形成阶段,自我抑制能力差;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在来自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各种压力下,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阻碍他们心理健康发展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因此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就成了教育界的一个重大问题。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应该从和学生的交流及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两方面入手,去改善学生的逆反心理。

关键词:逆反心理;平等;引导;教学理念

逆反心理通俗地解释为“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情绪,同时也可以解释为“由于教师反复、多次的无效组织,对同一事物几次不同的解释,简单而不实际的指令,及教师本身令人不能原谅的错误所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不信任、厌恶和消极对抗的情绪。”。在我实习期间,我发现在当代中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会增加教师与学生的对抗情绪,影响教学,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那么,怎样消除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呢?教师应具有穿透力的目光和洞察秋毫的机敏,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甚至每一个眼神来洞察每一个学生内心世界的姹紫嫣红和心海千姿百态的流向,从而及时捕捉发现学生逆反心理的萌动,以便及时进行引导。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应该明辨学生逆反心理的性质,老师应通过观察学生心理上及日常行为的细微变化,找出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然后实行“对症下药”明辨学生逆反心理的性质。对于正确合理的逆反心理,我们要给予支持、激励,促其强化并引导变为积极的行动,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个性和特长健康发展。 比如说,有些学校和教师不顾学生的客观学习规律而一味地增加学习负担,没日没夜没有星期天地上课、考试、补课、辅导、搞满堂灌等疲劳战术。这种做法显然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学生由此产生逆反心理便是正确合理的,因为他们有争取合理的课余时间与自由活动的权力。对此种逆反心理,就不应冷漠批评,而应热情支持、保护;而对于偏激的甚至错误的逆反心理,我们也不要盲目地排斥或压制,而是对于正确合理的逆反心理,。在这里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与他们之间真的是平等的关系是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前提。下面是我在实习期间记录下的两位老师在处理中学生早恋问题与学生的对话:

对话一

老师甲:(学生站在她面前)说吧,你是自己交代呢还是我替你说。

学生甲:(低头沉默)

老师甲:你知不知道你来上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学习还是找女朋友来了,如果是后者的话,那我劝你还是回家吧。我不止一次的对你们说过,你们现在还小,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要把心思放在别的上面。你要是再这样下去我就叫家长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学生甲:老师,您千万别告诉我的家长,我今后不和她交往就是了。

老师甲:那好,你在这给我写义愤保证书,写完就可以走了。

对话二

老师乙:(给学生搬来椅子,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谈话)咱们来聊聊好吗?

学生乙:好啊。

老师乙: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呀?

学生乙:(腼腆笑)我喜欢那种比较文静好学的,還有比较细心的。

老师乙:眼光不错嘛,其实我和你的看法也一样。不过不光是你,我想班里其他男生也喜欢这一类型的女孩。当然,在男生里面你也数一个优秀的,尤其刚入学时,你学习成绩不错,还经常帮助其他同学,看得出来,你那时在班里是最受欢迎的一个。

学生乙:(笑,沉默)

老师乙:你知道吗?喜欢一个人和被人喜欢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一个人如果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修养,有良好的学识和人品,就会像金子一样发出光芒,就会像磁铁一样把别人吸引到自己的身边来,让别人自然而然的喜欢他欣赏他。而不是刻意去表现给某一个人看。如果要刻意的表现给某一个人看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他既忽视了周围其他人,也怠慢了自身的发展,到头来由于自身磁力的下降不仅的不到那个人的欣赏 也失去了往日在其他人中的威信,你明白我说的吗?

学生乙:老师,我明白了,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老师,您放心吧,我不会让您失望的,谢谢您对我的提醒。

很显然,从学生最后的回答就可以看出第二位老师与学生的谈话比前者要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第一位学生也许惧怕老师告家长会改变一点,但从心底里对老师的抵触心理却有增无减。可见在师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是置关重要的。

其次,教师应该从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出发来改善学生的逆反心理。首先,了事应从“朽木不可雕”的观念转变为“朽木也要雕”的新型观念上来。古语说得好:“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教师应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使其发挥其优势,并引导其向其他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不应该因为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否定他的一切。其次,教师应从“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为着教材转”的教法转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上来,教师只有把教学活动当作有机整体,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共同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的过程,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对话,沟通,合作活动产生互相影响,建立起真正的师生互动的交往体系。作到在课堂上有真激情,真愉悦,与学生平等交流,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宽松氛围。只有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厌倦心理。

再次,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进行困难教育培养其耐挫力品质;进行独立行为教育,培养弄潮儿的品质;进行竞赛教育,培养其竞争品质;进行人际交往教育,培养其在社会中自由生存能力;进行“小发明”教育,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品质等等。

总之,消除逆反心理,是一项漫长的艰苦工作的过程。同时,我们也知道,造成中学生的逆反心理,除了一定的社会原因外,也存在着中学生本身的思想基础等原因,加强对中学生的理想纪律教育,同样是刻不容缓的。

猜你喜欢
逆反心理平等教学理念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