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10-21 14:48柴梨剑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应用技巧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

柴梨剑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相应的人们思想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尤其对于教育方面更为看重。初中数学就是初中教育内容中的重点课程,对于学生们的思维锻炼以及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初中数学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度阶段,所以打好初中数学的基础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是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致使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这就要求老师们能够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而问题导学法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在实际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技巧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具有极大意义的,老师能够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来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是指老师提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从而让学生们能够主动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加强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引导学生们进行学习,进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这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这就要求老师们能够重视这种教学方法,同时还能合理的进行应用,以充分发挥问题导学法的作用,实现课堂质量的真正提高。

一、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是老师们经过多年经验所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老师引导,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因此,不难看出,在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时候,问题才是核心。所以在问题上,就要求老师能够加以精心设计,要注重注意问题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问题导学法的作用,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尤其对于初中数学这门科目而言,在问题的设置上更要详加考虑,因为数学是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如果问题设置的不合理,就很有可能增加一定的难度,降低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数学成绩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这就要求有关初中的数学老师能够在设置数学问题的时候,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老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问题一定要与本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有关,按照教学目标,并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设置,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其次,要求老师们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还不能脱离数学教科书,这是必然的要求。另外,一些超课标知识也不适合学生们涉猎,这样才能不偏离课本的知识,能够按照教科书内容来授课,有利于学生们增加对于问题的理解,进而实现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这就是老师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时候所要考虑的方面,只有做到充分的考虑,才能凸显问题设置的合理性,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技巧

(一)问题导学法中问题的提出要注意前后呼应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两数的和乘以两数的差”的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按照教科书的实例“街心花园有一块边长为a的正方形草坪,统一规划后,南北方向要加长2米,而东西方向要缩短2米。问改造后的长方形草坪面积是多少?”列出式子(a+2)(a-2)。针对这个式子,老师可以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快速地算出这个面积呢?”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展开这个式子,然后运用多项式加法法则合并同类项,最终学生都会得出一个式子(a+2)(a-2)=a2-22。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出两数的和乘以两数的差的快捷算法为(a+b)(a-b)=a2-b2。最终的这个结果就和老师刚开始提出的问题前后照应了,学生思路也比较连贯。

这是针对问题的设置而提出的,主要是针对实际的问题而提问,进而让学生们能够加强对于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有利于学生们数学技能的培养。所以,也是现在老师们比较认可的,能够环环紧扣,前呼后应,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系统化。

(二)明晰教学重点,合理设置题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通常只注重教导学生基本的数学概念以及如何正确解题。比如,针对某一类题型,给出计算公式,让学生牢记解题步骤和相应公式,解题时代入数据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固然省心省力,但却让学生偷了懒,使学生形成木讷顽固的思维模式,影响到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无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更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习惯。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明确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明晰教学重點,合理设置题目,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时,先抛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询问学生:“为什么两条线,有些是平行的,而有些却会相交呢?”思考之后,有学生会说:“平行线的方向是一样的,所以不会重合,就像地铁的往返通道,一样的方向就不会撞车。”虽然平行线与相交线是很基础的知识,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值得人们思考,而且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三)引导学生思考,明确解题思路

数学学习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过程,任何一个小的知识点都很重要,或许说,一个简单的步骤就是解题的开始乃至关键。因此,在问题式导学法中,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地设置问题。同一个知识点,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这样能够让学生从简单题目的解答中,找到各种数学难题的解答思路。

(四)深化教学主题,巩固学习知识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学科,课后,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习题,将数学知识还原于生活场景中,深化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其实,初中数学知识都是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为引,如轴对称图形,教室里的书桌、黑板等都是轴对称图形,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设置课后习题——“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物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感,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养成。

结语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是我国应试教育中的主要科目,在初中阶段,它的内容比较简单,大都来源于实际生活,但却高于生活,其中的数学概念以及思维模式都是较为抽象空泛的。因此,在学习初中数学知识时,大部分学生难以快速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需要教师多加引导。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以直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数学内容,并且通过不同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数学解题思路,掌握不同数学概念的含义及数学公式的应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习惯,从而促进其学习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邹金贵.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

[2]黄慧群.“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5)

猜你喜欢
应用技巧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
小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技巧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微课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