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德育的“无痕教育”

2018-10-21 08:18于莉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知识课堂教育

于莉

摘 要:德育追求的是一种无痕的教育,它淡化了说教、灌输的痕迹,人不是在“被教育”中成长,更不是在“被改造”中进步。道德观念是在自觉自愿中接受,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是在亲身体验中产生,道德行为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这是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教育 知识 爱 课堂

一、教育是让人真正成为人,教育即人学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真正成为人,人只有自身发展了,才能服务于他人和社会。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什么利益。所以,教育必须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教育实践必须坚持从儿童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儿童的生命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有知识和技能,还要有优秀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关于人生的科学,是关于让人如何成为人的科学,教育即人学。

二、知识的最高境界是道德,知识即道德

所谓真正的知识,就是在学生走出校门,具体知识忘光,所剩下的那部分东西,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就是科学的方法和最基本的规律,优秀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而科学方法和基本规律属于道的范畴,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属于德的范畴,因此知识的真正内涵,或者说知识的最高境界就是道德。道和德是对立统一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切勿将其分割开来,一个具体的知识一方面呈现的是道即规律,另一方面呈现的是德即真善美。

三、爱是教育的主线和灵魂,教育即唤醒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就是用心灵塑造心灵的事业。要想真正塑造学生的心灵,就必须用爱去唤醒学生的心灵,爱是一种情怀,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爱学生,你爱的累,学生接受的苦不堪言,事倍功半。要学会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爱他们,这样你爱的轻松,学生接受的快乐,事半功倍。只有真懂才能有真爱,教育不能打着爱的旗号,做一些扼杀孩子天性的事情,要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教育即唤醒。

四、课堂是素质教育主渠道,学习即生活

不能把素质教育期望于课堂之外,许多学校大搞特搞什么特色,其实教育的真正特色应该体现在课堂上,不能课上扎扎实实搞应试,课外轰轰烈烈搞特色,弄得学生头昏脑胀,苦不堪言。应该把每一堂课都变成学生生命的体验,都变成学生生命发展的奠基石,教室就是学生体验生活的场所,学习即生活。一切能力、素质、品质、人格都主要在课堂上培养和养成,通过构建生命课堂,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快乐,通过改革课堂,撬动教育变革。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发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你的教育是苍白的。”真正成功的教育应追求一种无痕的境界,在这种境界里,谁也不知道你是老师,你却成为真正的老师。“无痕德育”看似无痕,实则有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就会感受到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应该有味无痕、有心无痕、有师无痕、有爱无痕。

1.有味无痕——在趣味教学中感受“无痕德育”

教育无痕有如“盐在汤里”,你看不到盐,它却融化在汤里,你能品味到它的存在。小品、哑剧、童话剧等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为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因此,可把表演搬到课堂上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在玩中学,在玩中不知不觉接受教育。如《做诚实的孩子》一课,可安排表演小品《我错了》。让学生亲历“主人公”做错事后,在同学的帮助下,认识到自己应该做诚实的孩子,这一简单、具体的场景,明白人并论文格式范文生来就“诚实”,也论文格式范文生来就“不诚实”的,从中受到做人应诚实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可听的内容有听音乐、听朗读、听故事等等。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故事或先进事迹来阐明道理,这种有味的无痕教育是学生易于接受的。现行德育坚持“生成在于活动”的理念,因此,要多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活动,从亲历的活动中引发体验、孕育感悟,实现优良德性的建构和社会性发展。

2.有心无痕——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无痕德育”

要做到教育无痕,关键是有心。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慢的艺术,任何操之过急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教育是心灵赢得心灵,是用生命唤醒生命,教者有心,学者会意,心灵融通,渐至佳境,而要做到这些,功夫在课外。

3.有师无痕——在合作学习中渗透“无痕德育”

无痕教育,这样的教育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学生而论文格式范文老师,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推动论文范文者、服务者,他提供支持,提供环境,提供条件,学生感觉不到老师在教他们,然而不知不觉已受到老师的引领和影响,老师的作用已施加到学生身上,无痕的教育就像有一“场 ”,在场效应作用下,学生被感化,老师的目的全部化进了学生的心灵,它显然是无形的,却是非常有效的。

4.有爱无痕——在社会实践中内化“无痕德育”

泰戈尔说:“鸟儿已经飞过,天空不留痕迹。”小女孩每天放学回家后,脱下的鞋子总是不放好,一只踢东,一只扔西。母亲跟她唠叼了多少次也没用,仍然只能重复着为她捡鞋放鞋的动作。后来,母亲想到办法,在平时应该放鞋的位置上画了一对与小女孩的鞋子一样大小的脚印。那天小女孩放学,进门一看,觉得很好玩,于是就把自己的鞋子放在了那对脚印上。第二天,她同样把鞋子放在了那對脚印上……一段时间过去了,母亲把地上的脚印擦去,可女孩还是把鞋那么放…… 很显然,这就是“无痕教育”。智慧的母亲巧妙地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传达给了女儿,并使其成功内化。有了爱,教育原来竟可以这么简单!无论是经验的积累、自我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发展、品德行为的形成,还是对社会生活的理解,都需要孩子自己直接地去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去切实地和周围的自然、社会、人、物发生实际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

只有把学生当成发展“人”,仅是学习的“工具”,才会有老师的真爱,才可能推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心灵,开始生命之间的对话。“老师,我没考好,给你丢脸了,真的对不起!”“孩子,没事,你一直在进步,老师看在眼里,很为你自豪。加油干!”这样的爱散发出来的是一种幸福的馨香。

不求回报的爱是真爱,大爱无痕。教育做到无痕是一种智慧,这要求教者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丰厚的学养会在你举手投足中、一笑一颦间流露出来,这即是无痕的教育。

猜你喜欢
知识课堂教育
欢乐的课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爱与知识的力量
写字大课堂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