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美琳:肿瘤治疗没有百分百

2018-10-22 01:27戴志悦摄影汤彦俊
中国生殖健康 2018年7期
关键词:结节肺癌病灶

文/戴志悦 摄影/汤彦俊

廖美琳教授是上海胸科医院首席专家。1970年,她参与了我国第一个肺癌病房建设,开启了肺癌的多学科治疗。从此,原本是呼吸科医生的廖美琳教授,走上了肺癌研究道路,见证了中国肺癌诊疗近48年的发展。

曾有人将肺癌临床进展比作“蜗牛”。但近几年医学的发展,蜗速爬行30年的肺癌,终于开始加速。肺癌被“化整为零”,在基因层面精确诊断,逐渐击破。

生存11年的患者站在面前,这种收获的感觉很不一样

癌症的英文来自拉丁文的“螃蟹”,是因为“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在观察一例恶性肿瘤时,发现从肿瘤中伸出了很多条大血管,看着就像螃蟹的腿一样。一语成谶,这种病症像螃蟹一样在人类历史中横行霸道几百年,其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年过八旬的廖美琳教授还在出门诊,而且“越看越开心”,因为“以前看着看着患者就没了,现在经常能遇到确诊七八年的患者来门诊看我”。

面对患者病痛的无能为力,是医生最大的挫败感;对于治疗的“不确定性”,则是医生最大的苦恼。

肿瘤医生尤其如此,任何药物的有效率放在每一名患者身上时,只能是一种参考的概率,而不是“确定”答案,因此,每一名肿瘤患者实际上是在摸索着治疗。

廖美琳说:“我面对的大部分人是晚期肺癌患者,一般状况很不好。给患者治疗的时候我经常很苦恼,如果治疗效果不好,下班回到家心里都很苦闷。给他用药后会怎样,前途如何?我不清楚,患者更不清楚。有一天,在门诊遇到一个患者,送我两包肴肉,然后给我鞠三个躬,说:‘我活了11年了,现在也很好,自己从镇江坐火车来的。’这个时候我真正觉得医生的价值。过年的时候患者家属给我打电话,我也不好问‘人还在吗’。有时候是患者自己打电话来,我就很高兴,这个年都过得特开心。以前经常是看着看着人就没有了,然后又换一个。而现在,经过这么长时间,他还能来看你,站在你面前,这种收获的感觉,很不一样。这个时候我才体会到当医生的好处,不然太辛苦了——疾病这么复杂,你面对的又有太多的未知,医生不是神仙,但又很想给患者看好,所以要动很多脑筋。”

肿瘤治疗绝不是有了新方法就把前面有效的治疗方法丢掉,而是互相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化疗联合手术放疗或靶向治疗耐药后,还需要化疗。

肿瘤治疗没有百分百,都是爬着过来

技术日新月异,临床医学进展如此之快,以至于医生如果几周不学习,就跟不上脚步了;而医学进展又如此之慢,证对证伪常常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切探索的痕迹都会被记录下来,时间会淘汰一部分错误和落后的,也会将有效的治疗方法保存下来。

临床医学就是这样一门有意思的专业,人类与疾病斗争几千年的经验积累,传承下来为今天的患者服务,并且要与时俱进将快速发展的科学融入临床实践,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廖美琳表示:“我在上海市胸科医院遇到了两位好老师,一位是徐昌文教授,另一位是吴善芳教授。他们开辟了肺癌多学科治疗的道路,并开设了肺癌病房,探索肺癌的多学科诊断治疗。肿瘤治疗从来没有百分百,都是每一步加一分、加两分、加三分,爬着过来。肺癌,最初我们没有很好的、正规的、规范的治疗方法,但1970~1990年,化疗取得很大的进步,这是第一个时代;第二个时代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了第三代化疗药,效果提高了,不良反应也降低了;2000年以后,靶向治疗开始出现,使肺癌的治疗变成了一种艺术;最近几年又出现了免疫治疗。大家总觉得有了新的,旧的就丢掉,新陈代谢。但我们医学上不是这样,肿瘤治疗绝不是有了新方法就把前面有效的治疗方法丢掉,而是互相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化疗联合手术放疗或靶向治疗耐药后,还需要化疗。”

90%以上的肺部结节不是癌,亲朋好友不要乱出点子

1983年6月,廖美琳教授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研修运动呼吸生理、临床流行病学和肺科临床。教授故意考她,拿出了一张患者的片子。廖美琳看完后,说抽掉胸水,里面有肿块。教授大吃一惊,向她竖起大拇指。廖美琳说:“不是我本事大,而是这种情况我们在中国看得多了。”

这就是当年中国肺癌患者的普遍情况,大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已是晚期,肺癌大得像“生煎包”。患者大量胸水,全身转移。肺癌治疗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难以早期发现,2/3的临床患者确诊时就是中晚期;原因之二是有明显的淋巴道和血道转移倾向。

如今,肺部检测设备越来越灵敏,能捕捉到仅几毫米的微小病灶。

廖美琳说:“医生对这些早期小病灶的辨认非常重要。因为肺部的小病灶很多,结核、炎症、出血等都可能引起。认识小结节也是大课题。我们对小病灶手术的结果,5年生存期是90%以上,等于治愈,无论是1厘米还是2厘米,病理亚型也没差异。肺部90%以上的结节不是癌,但患者一听有结节就吓坏了,急急忙忙就跑去开刀。我告诉患者不是癌,也不是凭空说的,都是通过检查资料仔细辨认、大量思考之后才给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所以患者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很多病情不用着急,是可以等的。另外,患者家属更不要瞎着急。有些时候,家属、朋友听说某某人肺上长了东西,都很着急,都来出点子、想办法。我告诉大家,不要着急,没有根据就不要乱出点子,要听医生的,安心治疗。”

给青年医生多一点时间吧,他们太忙了

当学科带头人当然很光荣,但是也很辛苦,必须不停地学习,不能落后,否则会影响一班人。

廖美琳教授年轻时有一次值班时,看到紧急呼叫灯亮起,她第一个冲到了病床前,发现患者呼吸困难,情急之下她一把将患者倒提起来,让护士拍着他的背呕出堵住气管的血块。要知道,这是个体重不轻的成年男性患者,瘦弱的廖美琳也不知道当时哪来的力气。这就是医生的本能。

廖美琳说:“我们做内科医生虽不拿手术刀,但每一个诊断,都要像绣花一样细心,每一针都不能扎错,赶时间是看不好病的。我想说,给青年医生多一点时间吧,他们实在太忙了。年轻的临床医生最重要的是积累临床经验,目标不应该是各种指标,而是怎么对患者有利;科研也应该是解决临床中的问题,要接地气。肿瘤医生一定要跟患者接触、谈心,才能真实知道患者的痛苦,患者的食欲、精神、心理状态、家人支持、身体变化等,都是需要谈心来获得的。医生真正的老师是患者,通过谈心可以从患者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医生要有耐心、不忘初心,还要有一颗探索的心。医生要为患者操心,多想想、多琢磨。我有时候下班回到家,脑子里还在想患者的治疗方案,想着想着就打个电话给病房改个医嘱。医生必须尊重生命,你手中的是一条命,虽然已经死去,但患者还在帮助你,让你去做解剖来学习,你必须尊重他。这是做医生的基础,任何时候、任何年代都不能丢。”

猜你喜欢
结节肺癌病灶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