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转移研究

2018-10-23 11:20焦知岳韩雪
对外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加工贸易产业转移

焦知岳 韩雪

[摘要]随着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逐步深入,传统的加工贸易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国内外环境,产业转移是解决当前加工贸易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华坚集团作为国内典型的大型加工贸易企业,研究其国内梯度转移,海外转移路径及转移历程,为我国其他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华坚集团

[中图分类号]F75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7-0013-03

Study on Industrial Transfer of Processing Trade in China

——Take “Huajian Group” as an Example

Jiao ZhiyueHan Xue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Hebei Shijiazhuang 050061)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o participate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processing trade is no longer applicable to todays environment at home and abroad, industrial transfer is one of the main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processing trade. As a typical large processing trade enterprise in China, Huajian Group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other processing trade enterprises by studying its transfer path and transfer process.

Keywords: Processing Trade; Industrial Transfer; Huajian Group

[作者简介]焦知岳(1963-),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韩雪(1994-),河北沙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直接投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迅速,有效地支撑和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成为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加工贸易的大发展加速了我国融入全球国际分工体系的进程,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然而,随着我国建立在资源禀赋和比较成本基础上的优势逐渐消失,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产业正逐步失去竞争优势,中国企业必然要通过“走出去”开拓市场,寻求更廉价劳动力,争取技术资源,突破贸易壁垒。

一、案例背景

华坚集团总部位于我国广东省东莞市,目前已设有三大生产基地和十多家子公司,主要进行女鞋的专业化生产,包括女性凉鞋、密鞋、马靴、休闲鞋等。其产品100%出口,其中80%为真皮制作,已经建立了PU大底生产、中底生产、刀模生产、模具生产、鞋机生产、鞋材贴合、皮革制造以及包材印刷等完备的生产体系,是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贸易、网络等于一体的全球最大的中高档真皮女鞋生产企业之一。全球排名前50位的中高档女鞋品牌中有30家是华坚忠实的客户并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其中包括MARC FISHER、NINE WEST、UNISA、CALVIN KLEIN、COACH、EASY SPIRIT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

集团创立伊始,珠三角地区的制鞋业基本上全部被台资企业掌控。华坚开设2条生产线,专业生产女鞋,利用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和购买旧设备的成本优势,从加工制造环节中获取微薄利润。然而,单纯靠价格和成本上的优势来获得发展并不是企业长期稳定运营的长久之计。因此,华坚集团利用原有的积累不断打造和完善产业链,相继成立集模具开发、PU、TPR、ABS、鞋跟、底台生产为一体的生产一部,到如今,已有51条生产线。并且还进行车间的精益化改造,每个工人负责一条流水线上的一个加工环节,大大提高了整体的劳动生产效率。与此同时,华坚还成立了技术开发部,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队伍的培养,依托完善的制鞋产业链,华坚集团目前已打造出CRAVEEOR等独立品牌,而且专门聘请了全球各地知名设计师为公司进行产品设计。从一个自主创立的小型企业开始,华坚集团逐步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设备、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追求良好的产品品质和信誉,最终成为我国最大的女鞋生产集团。

二、华坚集团产业转移历程

(一)国内梯度转移

当我国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大力推进加工貿易产业的转移进程时,华坚具有行业敏感性,2003年在江西赣州投资建设鞋业生产基地,及时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梯度转移,将产业链中的四大环节——设计、生产、加工、贸易分地区进行,将中西部地区在资源、成本上的优势同东部沿海地区在技术、规模上的优势相结合,公司的贸易、采购、业务技术以及高档产品订单在东莞完成,而大规模且价格比较有竞争优势的订单在赣州生产。由于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以及员工的本土化,赣州生产基地投入运营后,其运营效益甚至超过东莞,成功实现华坚集团在产业转移上的第一步。

(二)海外转移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在中西部地区的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也逐步消失,加之中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劳动力已向发达的东部地区转移,因此华坚集团开始将部分生产制造环节向海外进行转移,而研发、财务结算等核心的业务仍然留在国内。

考虑到东南亚在地理位置上的便利性以及成本价格上的优越性,2004年华坚将首次的转移目标和地区设在东南亚的越南,然而不久后便因经营亏损而宣告失败。华坚在越南设厂最终失败,主要是由于原材料大多由广东供应,生产效率低,综合成本并不低于珠三角地区。2011年华坚到埃塞俄比亚投资建立了华坚国际鞋城(埃塞俄比亚)有限公司,在非洲进行贴牌生产。从开工建设到投产3个月的时间内当地的皮革出口就增长到之前的15倍多,成为埃塞俄比亚最大的出口企业。之后又在我国政府和埃塞俄比亚政府的帮助下建设产城一体的“华坚国际轻工业园”,该工业园以轻工业制造为主,集出口加工、商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不仅承接埃塞俄比亚华坚鞋厂自身扩大生产的部分,同时也主动承接国内纺织服装、鞋帽、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争取将我国国内出口到欧美的生产制造环节转移至此,是“一带一路”中非国际产能合作的新平台,也是广州与非洲进行工业合作的先行区。截至2016年底,华坚公司在埃塞俄比亚经营了5年左右,员工数量超过6000人,其中中方员工仅160余人,利润率高达10%,累计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

三、案例分析

(一)海外转移成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大趋势

我国的加工贸易发展到现在,建立在资源禀赋和劳动力成本基础上的比较优势正呈现出动态变化趋势。一方面,国内很多资源型产品的价格随着资源消耗量的提升而急剧升高,已经接近甚至于超过了国际市场价格;另一方面,虽然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成本优势,但大部分中西部劳动力已经转移至东部沿海地区。再加上近几年国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各地区工资趋近,因此国内产业转移空间较小,向海外逐渐转移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规律。

与此同时,与我国较临近的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国人口容量有限,工资上涨飞快。作为全球最后和最大的“劳动力成本洼地”,非洲众多低收入国家是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生产制造环节转移的重要选择范围。非洲埃塞俄比亚制鞋业的工资水平几乎为越南的50%,但该地的劳动生产率和越南相近。

(二)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在国内的梯度转移上,2000年前后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东莞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显著提升,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遭受到人力资源上的阻碍,而江西赣州当地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其生产成本相较于珠三角地区要低10%以上。华坚集团及时将部分生产制造环节转移至江西赣州,利润低、数量大的订单交由赣州鞋城负责,东莞则负责技术含量高、利润高、数量较少的订单,主要进行研发、贸易和品牌建设等,即“东莞设计,内地生产”。

在海外转移上,一方面,华坚创立时间长,已形成较大的规模优势,拥有大量的优质产能和固定的客户群体,享有技术、管理上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埃塞俄比亚的劳动力成本偏低,其制鞋业的工资水平大致在我国工资水平的10%~125%之间,劳动生产率约为我国的70%。而且与越南等国相比,埃塞俄比亚的皮革产业较多,在原材料供应上也具有比较优势。原产埃塞的商品出口美国、欧盟、东南非共同体享受免关税、免配额待遇,使得成本更是大大降低。因此,双方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华坚在埃塞俄比亚投资设厂,将国内产能优势和非洲生产要素成本优势相结合,国内做品牌、营销及技术开发,大量加工环节转移,成功实现了海外产业转移,生产成本及效率大大提高;埃塞俄比亚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大增加了当地就业率,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推进了该地区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

(三)政府政策支持

2005年,商务部颁布的《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指出,中西部地区要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梯度产业转移,并且将不再审批东部沿海地区低水平、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在此之后,中西部各省市陆续出台关于加工贸易企业梯度转移的优惠政策。华坚在此背景下在江西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利用相关的加工贸易政策支持,赣州华坚鞋城在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不仅承受住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等带来的压力,还取得了良好的运营效益并且发展稳定。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推进,中非经贸合作正值发展机遇期,埃塞俄比亚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是加工贸易企业转移的最佳选择地区之一。2011年华坚便在埃塞俄比亚投资设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华坚集团更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14年便着手在埃塞创立工业园区,得到了我国政府及埃塞俄比亚政府的大力支持。

从国内的中西部地区设立生产基地到海外设厂,华坚集团顺应国情,及时调整企业内部战略,为其自身的稳定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启示

(一)企业内部实行专业化分工

如今,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有显著上升趋势,大量依靠廉价劳动力来生产廉价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加工贸易企业内部的转型升级尤为重要。同时,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可以有效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以及加工贸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华坚集团利用产业转移将低附加值环节与高附加值进行专业化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因此,在产业链方面,加工贸易产业中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加工环节,没有过多的技术要求,适合转移至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既可以弥补成熟的加工贸易企业欠缺的成本优势,又可以加快转移地的工业化进程。

(二)区位选择偏向海外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可以通过国内转移继续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中国劳动力价格的优势。然而,随着产业转移进程的进一步加深,中西部劳动力已大量东移,劳动力成本也有上升趋势,东南亚、非洲等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区域是目前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同时,考虑到容量及劳动力储备情况,只要能够消除掉劳动力素质较低、基础设施差和社会问题突出等问题,非洲无疑是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最佳选择之一。

(三)以优势换优势,实现双赢

在中短期内,加工贸易仍然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需要把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保持国内企业竞争优势作为发展的重点。对于国内而言,要抓住加工贸易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输出大量过剩的优质产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对于海外承接地而言,海外的原材料、劳动力优势以及低关税为我国企业降低成本,我国为海外国家提供大量的优质产能、提高就业、出口创汇等等,可以实现资源更好的转化和利用。

(四)完善政策体系

海外转移参与的国家较多,通过个别企业的力量难以实现,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制度、完善政策体系促使加工贸易企业在进行生产环节转移的过程中得以顺利开展。在企业层面,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企业融资上的支持力度,推动行业和企业的协同发展,利用企业更快更好地拓展国際市场。另一方面,政府还需提前预警转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加工贸易企业海外转移进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黄锐.莞企打造“一带一路”园区合作样本[N]. 东莞日报,2017-09-25(A06).

[2]金国军.华坚集团:践行“一带一路”把“中国方案”带到埃塞惠及非洲[N]. 中国工业报,2017-05-11(004).

[3]李红阳.埃塞华坚:从“中国制造”到“非洲制造”[N].中国贸易报,2016-06-02(004).

[4]苏杭.“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制造业海外转移问题研究[J].国际贸易,2015(3):18-21.

[5]卢锋,姜志霄,周俊安.从“华坚现象”看中国对非投资类型演变[J].国际经济评论,2013(05):67-76,6.

[6]林毅夫.中非合作与华坚现象[J].上海经济,2013(12):11.

(责任编辑:张彤彤蓝亮)(上接第12页)

[2]王瑞,王丽萍.我国农产品贸易流量现状与影响因素: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4):39-48.

[3]马述忠,任婉婉,吴国杰.一国农产品贸易网络特征及其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J].管理世界,2016(3):60-68.

[4]陈俭,布娲鹣.阿布拉,陈彤.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模式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4(4):78-89.

[5]陈训波.进口大豆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8):83-84.

[6]Josef Schmidhuber,中国农产品贸易政策体系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消费、价格和贸易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7]陈云,顾海英.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收敛成因及其趋势[J].国际经贸探索,2006(6).

[8]何敏,张宁宁,黄泽群.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6(11):51-60.

猜你喜欢
加工贸易产业转移
河北承接京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研究
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网络分析与启示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加工贸易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影响分析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