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运动员赛场表现及动作难度、难度战术发展趋势研究

2018-10-23 11:05周文婷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发展趋势

周文婷

摘要:目的:研究平昌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运动员的赛场表现及动作难度、难度战术发展趋势。方法:采用视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平昌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决赛女运动员的赛场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并与索契冬奥会女运动员的动作难度系数及难度战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动作难度选择与难度战术的发展趋势。结果:(1)平昌冬奥会决赛女运动员动作难度范围为2.900~4.050,3轮的动作平均难度系数分别为3.267±0.215、3.500±0.247和3.658±0.221;(2)决赛次轮和末轮中女运动员均有加难、有限减难和维持难度的战术选择,白俄罗斯队与中国队还制定了团队难度战术;(3)决赛中女运动员们的落地成功率为66.7%,动作的平均质量系数为0.88,女运动员在腾空、动作表现和落地上分别表现不同的优势与劣势;(4)平昌冬奥会中末轮动作难度系数与索契冬奥会相比明显下降;(5)两届冬奥会决赛中女运动员的难度战术选择变化趋势不显著,团队难度战术也相同。结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运动员在冬奥会决赛末轮中的动作难度系数有显著下降趋势,但个人与团队难度战术选择无显著性变化趋势。

关键词:自由式空中技巧;赛场表现;动作难度;难度战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8)04—0011—06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起源自上世纪初的美国,于1988年在加拿大卡尔加里第15届冬奥会上首次被列为表演项目,并于1994年成为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该项目自引入我国,发展迅速,自1998年长野冬奥会女子首次摘取银牌后,韩晓鹏更在2006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实现了我国雪上项目的金牌突破。在刚刚结束的平昌冬奥会上,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队运动员又收获了1枚银牌和1枚铜牌,延续了我国女运动员在该项目上的一贯优异表现。自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由“两跳预赛两跳决赛”的传统赛制变为“一跳递进淘汰”的全新赛制,预赛2跳、决赛3跳,由于涉及运动员动作申报、比赛进程、出场顺序、参赛资格、名次排定、临场指挥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故运动员难度动作的选择、临场难度战术的实施与技术动作的完成情况就直接影响了运动员的最终成绩。为备战4年后的北京一张家口冬奥会,力争女运动员在该项目上取得更优异的战绩,本研究以参加平昌冬奥会决赛的女运动员为对象,对比分析决赛中运动员的动作难度选择及其临场难度战术,并对其在技术动作完成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解析,以评价运动员的赛场表现,此外,通过对比索契冬奥会,对决赛中女运动员动作难度及难度战术选择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旨在为该项目未来的训练和备战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参加平昌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决赛的12名女运动员的赛场表现,包括每跳难度系数、难度战术及技术动作得分。

1.2研究方法

1.2.1视频分析法 以平昌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子决赛的视频资料为依据,对技术动作进行观察记录。

1.2.2调查访谈法 对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员和国内知名裁判员进行访谈,对运动员难度战术运用进行调研。

1.2.3文献资料法 查阅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论文、网络信息及书籍,为选题及研究做好理论准备。通过网络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资料库,查阅与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难度技术及战术相关的文献资料。

1.2.4对比分析法 对比决赛各轮比赛中所有女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并参考各种相关文献资料,分析难度战术变化。参考视频及文献中报道的索契冬奥会女运动员动作难度系数及难度战术情况,与本届冬奥会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女运动员的动作难度选择与难度战术的发展趋势。

1.2.5数理统计法 索契冬奥会与平昌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决赛中女运动员每跳的动作难度系数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运动员在两届冬奥会中每轮动作难度系数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两届冬奥会决赛女运动员的难度战术频率比较采用X2检验,显著性水平均定为P<0.05,统计分析由SPSS 13.0完成。

2结果与分析

2.1动作难度

动作难度指所做动作的难易程度,根据动作数量、翻转周数和转体度数来确定,按照一定的计算法则,最后形成每个动作的难度系数。由于该项目难度高与失败率高的特点,赛前多方预测实力强、动作难度高的几名运动员(如澳大利亚的Scott和美国的Caldwell)在资格赛中均未能成功晋级。经分析可见,平昌冬奥会决赛中12名女运动员采用动作的难度系数差别范围为2.900~4.050,3轮动作的平均难度系数分别为3.267±0.215、3.500±0.247和3.658±0.221,整体呈现每轮动作难度系数升高的趋势(见表1)。

具体分析可见,因决赛3轮动作不能相同,故首轮除3名实力较强,难度动作储备较多的运动员外,其余运动员均选择了难度系数较低的3.150和3.200类动作,表明大部分从事该项目的女运动员实力均衡,但与杰出运动员间差异明显,因此在竞争激烈程度最低的首轮,均采用难度较低,但成功率较高、完成质量较好的难度动作,而在次轮和末轮,除美国运动员Olsen外,其他运动员均选择了难度系数3.500以上的难度动作,且其中的3名运动员选择了难度系数≥3.750的动作,但由于动作完成情况各异,最终末轮技术动作完成优异的张鑫因动作难度系数不及Huskova,以0.62分之差屈居亚军,可见动作难度系数选择区间与单个动作难度系数的重要性。

已有研究发现,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子比赛中,当难度系数、得分和稳定性三者权衡时,根据2.900、3.150、3.500、3.525、3.550、3.800和4.050这几个最常见的难度动作统计,最佳難度系数的选择区间为2.970~3.650,而国际赛事中单个动作的难度系数每±0.1,则其最后得分至少要±2.5。由于难度系数大于2.970时,动作难度的增加会导致稳定性的降低,而当难度系数小于3.650时,单个动作难度的增加会导致最终成绩的提高幅度加大,因此对应本届冬奥会决赛中各女运动员的参赛动作,则动作难度系数的最佳区间应为3.150~3.525(决赛中9名女运动员选择该区间动作难度,获得奖牌的3名运动员中有2名选择该区间动作难度),而若想在金牌竞争中更具优势,则在北京冬奥会备战周期中,我国女运动员还需要熟练掌握至少1个≥3.750的高难度动作。

2.2难度战术

如前所述,12名女运动员在决赛3轮中整体呈现每轮动作难度系数升高的趋势,其中次轮选择加难战术的运动员有6名,有限减难的运动员有2名,维持难度的运动员1名;而在决赛末轮中,3名运动员选择了加难战术,另外3名运动员则选择维持难度见表1。

具体分析可见,决赛中难度战术的选择在不同个人和团体中差异较大。分析显示,12名女运动员分别来自5个国家,根据该国家运动员水平的高低,可将各队分为实力最强的第一梯队(白俄罗斯队与中国队)、实力次之的第二梯队(澳大利亚与美国队)和实力最弱的第三梯队(俄奥运运动员队)。其中,由于澳大利亚与美国队中实力最强的运动员均未能进入决赛,而俄奥运运动员队队员无论储备的难度动作还是单个动作的难度系数均弱于其他队运动员,故奖牌的争夺主要在第一梯队间进行,因此,除此两队外,其他国家队均无团体难度战术,而是采用个人难度战术进行比赛。

在白俄罗斯与中国队中,由于整体实力较强,新老运动员能力、年龄、经验及难度动作储备等方面搭配错落有致,因此在团体作战情况下,两队均采用重点队员冲击更高难度动作,其他队员采用最稳定成套难度动作的难度战术。其中,为冲击更高得分甚至奖牌,两队的重点队员从决赛首轮起就均选择了难度≥3.500的动作,并在次轮和末轮持续加难或维持难度,索契奥运会冠军Tsuper更是3轮均采用了≥3.750的高难度动作,末轮动作难度系数甚至达到4.025的全场最高,这固然体现了其较高的难度动作储备,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其年纪较高(38岁)和技術动作完成质量较差,因此为进入决赛末轮,并尽力弥补其动作质量上的短板,她采取始终维持高难度动作的战术,并最终成功达成目标,获得第4名,Huskova和徐梦桃则一个成功贯彻战术,一个出现严重失误,止步次轮,而张鑫和孔凡钰稳扎稳打,采用与第二、第三梯队运动员相同的个人难度战术,最终收获银牌与铜牌。总结起来,这种个人战术的显著特点就是,运动员在决赛首轮采用难度系数较低的动作,进入次轮时,则大多选择加难战术(5/6,83.3%),末轮时则大多维持难度(3/4,75%)。

需要格外说明的个人难度战术唯一例外是美国运动员Olsen的难度战术选择。作为唯一在前两轮都选择较低难度动作(3.125和2.900)的情况下成功晋级末轮的二流运动员,可见她的成功完全建立在其有效的难度战术选择上,即首轮12→9时,跟随非强队非重点队员的难度动作,借首轮晋级人数较多的优势,尽力跻身次轮,而在实力有限、动作储备较少的情况下,次轮在最佳难度系数选择区间内挑选难度系数最低的动作,以更高的技术动作完成质量挺进决赛末轮,最后则采用个人最高难度动作争夺更好成绩。

而此时回看赛前最被寄予夺金厚望的徐梦桃的难度战术选择,在个人战术层面就显得不尽合理。如前所述,当前的比赛规则是“一跳递进淘汰”,因此应清醒地分析动作难度与动作质量的辩证关系:即动作难度是制胜基础,而动作质量是制胜保障,只有高质量地完成高难度动作才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没有质量的高难动作竞争实力会大大降低。所以,首先确保进入末轮,继而争取奖牌才是更合理的战术考量。而鉴于其优秀的身体素质以及对较低难度动作较高的完成质量,前两轮选择3.150~3.525最佳难度动作区间的难度动作,确保以更好的完成质量进入末轮,此时再发挥团队优势,以高难度动作争取奖牌,对于团队及个人而言,才是最佳的战术选择。综上,建议在北京冬奥会决赛中,我国运动员采用更合理的团体和个人难度战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2.3技术动作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是滑雪技术和空中转体技术的有机结合,对动作行为的技巧性要求很高,动作结构由助滑、起跳、空中翻转、落地4部分组成,由裁判员根据评分标准的规定对后3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其中落地成功与否决定了该动作的成功与否,落地质量则是整个动作完成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观看比赛视频后,将决赛12名女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得分情况统计为表2,其中以质量系数来评价动作的完成质量,即每跳动作得分与该跳动作满分的比数,其最大值为1,表明动作完成得完美无缺,优秀水平临界值设为0.90。从中可见,运动员们的落地成功率为66.7%,运动员完成所有动作的平均质量系数为0.88,但运动员在腾空、动作表现和落地上分别表现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在此仅对真正能体现真实水平的前6名运动员完成的无严重失误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

末轮决赛中有4名运动员出现严重失误,仅Huskova和张鑫成功完成难度动作。其中冠军Huskova的3轮动作平均质量系数为0.85,仅首轮动作达到优秀水平,但3轮动作的腾空部分均表现优秀,次轮和末轮则分别由于动作表现不完整和动作难度高导致落地姿势不佳。亚军张鑫的3轮动作平均质量系数为0.90,几乎所有动作质量都达到优秀水平,表明其动作完成的高度稳定性和各单项技术的均衡。获得铜牌的孔凡钰前两轮的动作评分均表现优秀,平均质量系数高达0.94,表明她对难度系数较低的动作完成质量较好,首轮动作更是表现近乎完美。分别观察白俄罗斯运动员Tsu-per、澳大利亚运动员Peel和美国运动员Orlsen前两轮决赛的平均质量系数和她们各自在腾空、动作表现和落地3部分的得分情况,不难发现,平均质量系数最高的是Orlsen(0.93),最低的是Tsuper(0.78),Peel则介于她们之间(0.86)。在3部分得分中,Tsuper的腾空部分表现稍好,但由于每轮动作均难度系数很高,导致其动作在空中的表现不完整,落地准备也不充分,从而影响了最后得分;Peel的得分优势在落地部分,腾空和动作表现较落地均稍显逊色;而鉴于Orlsen的动作难度较低,其3部分得分均较高,但难度系数2.900的动作表现明显好于难度系数3.150的动作,近乎完美。

在女运动员次轮与末轮主要采用的3个主流难度动作中,按运动员完成质量系数进行排序(见表3)。可见,孔凡钰在bFF和bDFF上表现最优,张鑫则在另bFdF动作上发挥最佳,其他运动员分别在不同方面表现优势与劣势,从而影响最终得分,表明在世界主流的单个难度动作完成中,我国运动员普遍具有更好的动作质量。

2.4索契冬奥会与平昌冬奥会决赛女运动员难度动作选择及难度战术的发展趋势

纵观索契冬奥会与平昌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项目决赛,无论是入围运动员的水平与团队整体实力,还是运动员难度动作的选择与难度战术的应用,均存在明显差别。首先,平昌冬奥会中多个世界一流运动员在资格赛中的纷纷落马,导致了决赛中运动员及所在国团队的整体实力的大幅降低,阻碍了澳大利亚和美國队这两支世界一流强队团体战术的实践。其次,本届冬奥会比赛规则较上届出现微调,由决赛3轮以12—8—4的方式递进排名→决赛3轮以12—9—6的方式递进排名,对运动员的表现无疑更显宽容,使得动作难度虽然不高,但完成质量非常稳定的二流运动员也可能跻身决赛末轮,增加了比赛的可能性和可观赏性,而6名运动员进行末轮竞争,也为整体实力较强的团队发挥更合理的难度战术提供了前提。

从运动员难度动作选择情况看,索契冬奥会运动员的动作难度范围为2.900~4.425,跨度大于平昌冬奥会,这与平昌冬奥会中世界一流运动员的提前淘汰有关。其中决赛3轮的动作平均难度系数分别为3.377±0.258、3.575±0.332和4.138±0.222,与本届冬奥会相比,运动员前两轮动作的难度系数均有所调整下降,但差异均不显著,而末轮的动作难度系数显著高于本届(3.658±0.221)(P<0.05),呈现明显的难度下降趋势,与之前研究预测的趋势不同,究其原因,不仅与前面提到的规则微调导致的更多运动员进入末轮决赛密切相关,也与当前成熟运动员逐渐流失,优秀年轻运动员青黄不接有关。因此,当前不仅要注重该项目运动员的选材,尤其是跨界选材的实施,提高和加速运动员的成才,也要注重尽快提高年轻运动员难度动作的储备和高难度动作的熟练程度。

在对索契与平昌冬奥会女子决赛个人难度战术进行分析时发现,决赛次轮中女运动员实施动作加难是运用难度战术的主流,其中两届冬奥会中均有60%以上的运动员采用了加难战术,其余运动员则选择维持难度或有限减难战术。而决赛末轮中,虽然本届冬奥会中各有50%的运动员选择了加难和维持难度,上届冬奥会则所有4名运动员均选择了加难战术,但两届比赛女运动员在两轮决赛中的个人难度战术选择均无显著性变化趋势(P>0.05)(见表4)。

比较两届冬奥会中的团队难度战术可见,虽然决赛阶段的优势国家团队不同,但采用的战术均相同。索契冬奥会决赛阶段,团队整体实力最强的是各有3名运动员的澳大利亚队与中国队,而后是实力次之的美国队(2名),俄罗斯队(2名)、白俄罗斯队(1名)和哈萨克斯坦队(1名)则要么运动员个人能力较弱,要么仅1名运动员难以实现团队战术。具体到澳大利亚、中国和美国队,3队均采用了同样的团队战术,即由重点队员承担冲击高分和奖牌的任务,从决赛首轮起即选择难度较高(≥3.500)的动作,并在次轮和末轮继续加难,从而出现了徐梦桃3.500→3.800→4.175和澳大利亚运动员Lassila的3.800→4.050→4.425高难度动作组合,其他队员则采用个人战术自由发挥。而美国运动员Caldwell虽然同样具备完成上述高难度动作组合的实力,但由于首轮比赛出现严重失误,未能成功贯彻战术。综合本届冬奥会情况,由此可见,未来在北京冬奥会上,决赛阶段的优势团队很可能仍将延续相同的团队难度战术,并与个人难度战术相结合,以获得团体与个人的最佳成绩。但结合上述关于难度战术的分析,应慎重考虑团队和个人难度战术的使用,并以这两届冬奥会经验为鉴,选择更适合的团队战术与个人战术。

3结论

(1)平昌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动作难度范围为2.900~4.050,3轮的动作平均难度系数分别为3.267±0.215、3.500±0.247和3.658±0.221,动作难度的最佳区间为3.150~3.525,但为获得金牌,运动员应掌握一个动作难度系数≥3.750的动作。

(2)决赛3轮整体呈现每轮动作难度系数上升的趋势,其中次轮选择加难、有限减难和维持难度战术的运动员分别为6名、2名和1名;末轮决赛中,选择加难和维持难度战术的各有3名运动员。白俄罗斯队与中国队还制定了重点队员与其他队员差异化的团队难度战术。

(3)决赛中运动员们的落地成功率为66.7%,运动员完成所有动作的平均质量系数为0.88,不同运动员在腾空、动作表现和落地上分别表现不同的优势与劣势。

(4)平昌冬奥会中女运动员末轮的动作难度系数与索契冬奥会相比明显下降。

(5)两届冬奥会决赛中运动员的个人难度战术选择无显著性变化趋势,团队难度战术也均相同。

猜你喜欢
发展趋势
湖北省P2P借贷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浅析暖通设计的问题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简析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和为来趋势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