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中职德育新模式

2018-10-23 11:36周广升滕济红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德育工作中职

周广升 滕济红

[摘 要]积极心理学注重对人积极情绪的引导、积极品质的培养以及积极组织的构建。德育工作是职业学校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共同配合。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对明确德育指导思想、设定德育工作目标、完善德育管理模式以及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 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7-0094-02

一、积极心理学与中职德育的新发展

积极心理学提倡对人的积极品质的研究,积极地发现和解释问题的积极方面,对人性进行积极的解释,主张充分挖掘内在的潜能和建设性的力量。积极心理学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开辟了新的思路,将心理学从消极的事物转移到纠正生活中的消极事物,同时培养和树立积极的品质。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社会道德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神圣使命。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开拓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已成为学校德育创新的首要任务。目前,由于学生自身和整个社会因素的影响,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较为薄弱。我们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缺乏自信。这就决定了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预防、惩罚、后教育、学生失败是学校德育工作共同关注的问题。这种问题所呈现的是一种防御性的德育教育。学生在某些问题上面常常处于道德和不道德的批判状态,我们称之为消极教育。要改变当前德育教育的现状,必须打破原有的德育教育方式,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

二、积极心理学理念下中职德育新模式

(一)中职德育工作新思路

在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时,教育者应用积极(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赏识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各种潜能、积极动机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重点应密切关注中职学生自身所呈现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有效地促进职业教育目标的达成。

1.确立积极指导思想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在发展中应该自然而然地贯彻积极指导的理念。德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人为本”,面对社会现实问题,面对道德冲突,帮助学生解决德育困惑,帮助学生辨别是非,学习判断和选择。

2.设定积极工作目标

设定积极德育的工作目标,就是以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中级专业人才为发展要求,并围绕这一发展要求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必须着眼于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实施的方针政策。

3.构建积极德育管理模式

作为中职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外围学习和生活环境,学生个人的积极品质就无法形成。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中职德育环境可分为积极的小环境(如学生的家庭、学校等)和积极的大环境(如工作环境等)。通过积极德育心,提高公民责任心,构建和谐社会。

(1)抓好一个基本点:学生

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与先进理念和丰富的活动有关。学校德育工作涉及学生、老师、学校等因素,而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因此德育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一切学生,服务学生的一切,帮助学生创造价值”是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标。

(2)建好两支骨干队伍:班主任队伍和德育导师队伍

在学校,跟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和德育导师,因此班主任和德育导师影响着学生德育的发展。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引领学生的思想观念,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使其接受德育理念。

德育导师(任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科内容分解学校和班级的德育目标,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个性化德育教育。根据学生和教师的自愿选择,每一位教师可以为几个学生做家教,从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真正成为学生的好老师、好朋友,充分体现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人本理念。

(3)做好“三四五”:三观、四法、五精神

三观: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在养成教育、成长教育、人才培养等三个层面上有很好的结合。

四法:即灌输教育、模范激励、活动陶冶、情感凝聚四种教育方法。

五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研究精神、求实精神、自律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中职德育工作新体系

中职学生生活在一个由学校、家庭和社会组成的复杂的三维环境中。因此,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积极德育合作网络,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1.以学校为主体,建立“德育合作委员会”

“德育合作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从而起到德育的合力作用。

2.以社会为依托,开发德育力量资源

建立校外积极德育的合作点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与政法部门、文化活动中心、关工委等建立固定的协作点,共商德育工作,或者有针对性地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来校做德育专题报告。

3.以家庭为基础,提升家长整体素质

家庭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性,学校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例如,吸收家長参加德育协作组织,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开放性德育工作制度,如开放日制度、家访制度、家长会议制度等。

(三)中职德育工作新方法

1.学科渗透

各学科(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的渗透效应,各学科教师都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渗透德育,以获得最佳的德育效果。

2.活动渗透

各种活动对于实现学生个性及德育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学生所参加的课外活动、校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

3.实习渗透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寓积极德育于学生实习之中,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渗透:一是渗透内容的职业性;二是渗透过程的实践性;三是渗透力量的一致性。

(四)中职德育工作新文化

校园文化德育教育是指学校(教师和学生)、社会以及在课程中传递给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和观念的文化的隐性教育。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等。

1.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的整体构成、道路、人文景观等,这些既是教学活动的场所,也是校园文化特性的反映,影响着学生的观念和行为。

2.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具有持续性、迁移性和全面性的特征。其德育功能主要表现为:褒扬正气,贬抑不符合校园精神的言行;借助“校园精神”这一纽带,在学校内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

3.校园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是指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各种行为和教学方式。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二是整体学生的学风;三是师生人际关系等群体行为。其中,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最重要的。如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待教育事业和对待学生的态度,教风以及教师的行为举止、仪表、个性等对学生都起着榜样和暗示作用。

总之,新时期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既严峻又复杂,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审时度势,钻研探索,更新德育观念,优化积极德育网络,提高积极德育整体效果。运用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审视和把握当代职校生的心理脉搏,创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有助于审视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开辟新的思路。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德育工作中职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