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学机智实现课堂有效生成

2018-10-23 10:39鲍丽真
考试周刊 2018年91期
关键词:教学机智观察思考

摘 要:在课堂上,课堂意外的发生就在所难免。当这种“意外”出现时,教师应该敏捷地发现亮点资源,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果断机智地处理,从而不断生成创新的思维火花,让课堂呈现意料之外的惊喜。此时,教师是否具有这种观察、思考和发现的教学机智,实现课堂有效生成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学机智;思考;观察

一、 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使课堂意外的价值最大化

(一) 恰当运用幽默,化干戈为玉帛

上《走月亮》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通过“沉甸甸地,稻穗低垂着头”来理解丰收,我展示了图片:成熟的稻穗。此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看他正在睡觉!”没想到这一句话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全吸引了过来。打瞌睡的学生,耷拉着的脑袋不时晃动着,看来睡得正香,全然不觉同学们正看着他,如此不认真的行为使我心生反感。

我想如果发一顿雷霆大怒,不但浪费宝贵时间,还会使师生关系陷入僵局。于是我平静地走到他面前,将他叫起来说:“谢谢这位同学用行动为我们解释了什么样的稻穗会沉甸甸地低垂着,这是一句拟人句。”打瞌睡的同学也惭愧地低下了头。接下来学生学习兴致很高,没有人开小差了。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及时创造条件,巧妙诱导,使之感悟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果能恰当运用幽默,就能神奇地化干戈为玉帛,取得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二) 巧妙处理,将“无心”变成“有意”

在执教《暮江吟》这一课时,我因大意将最后一句诗的“真珠”板书成“珍珠”,这时学生纷纷提出:“老师写错了,是‘真珠才对。”有个学生还说:“老师自己都写错了!”面对学生兴奋的表情,我知道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于是我指着板书说:“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还帮助老师指出来,真是勇气可嘉。发现了吗?这句诗中有一个词语是我们现在的写法,而古代不这样写。”学生们纷纷回答:“是‘珍珠。”“没错,所以我们应尊重作者的写法,改为‘真珠,希望同学们以后不要犯错。”说完,我用红色粉笔在板书上将“珍”标识出来,改为“真”。

学生当场指出老师的错误,对教师来说近乎丢了面子。面对学生的质疑,身为教师不能恼羞成怒,迁怒学生,而应和颜悦色地进行引导,肯定学生的细心观察和大胆质疑。然后再给自己“辩护”。面对课堂上的这些小插曲、小意外,机智地做出相应变动,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三) 顺水推舟,为我所用

教学《海底世界》,讨论到“窃窃私语”的意思时,校外传来一阵哀乐声,是村里有人办丧事。待哀乐过后,我以为同学们也将注意力重新集中过来了,便准备继续按原先的设计教学。此时,我发现同桌两位同学正在偷偷地讨论着:“今天是XX同学的爷爷出殡,难怪他没来上课。”这不就是“窃窃私语”吗?于是我说:“我们班现在就有人在‘窃窃私语,他们两个在说什么我也听不清楚,总之很小声,但是我们听到。”同学们一听我这样说,全都四处张望着,想找到声音的来源。说悄悄话的同学意识到错误停止讨论。我又说:“‘窃窃私话的声音已经没有了。那么文中是谁在‘窃窃私语呢?”一生说:“是海底的小动物。”我说:“动物像人一样说悄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我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声音很奇特。”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突发事件常常是不可多得的教育时机,顺水推舟便可为我所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用自己的智慧,捕捉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意外的价值最大化。

二、 充分预设,为课堂生成搭建阶梯

(一) 钻研教材,设计开放性的教学板块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生成性的预设应该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语言,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更多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采用多维开放性的教学板块,可以促进课堂的精彩生成。

《草原》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1)画出最打动你的词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有什么感受?(3)给你看到的镜头取一个标题。由于引领时的多向性,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想象和读写的空间,让学生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别人的看法,从而使思维更广阔,认识更深刻。学生之间的互议和交流不仅促进了全员参与,也使得理解更全面。在汇报中,学生没有漏掉一个知识点,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难点自然突破。

(二) 从学情出发,预设学习困难,鼓励学生质疑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了解现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学习兴趣方式、心理特点、情感体验等,并充分考虑到各种细微的情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应多从学生方面考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纳入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整个教学活动,会有利于提高教师对课堂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从而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执教《田忌赛马》,先确定主问题后,以独立或合作探究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形式,鼓励学生在创造性质疑中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师:我们围绕“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请仔细默读课文,如果书上有答案,就请你把他圈起來。

学生汇报:胸有成竹、有办法。

师:是的,看来你们已经读出来孙膑是怎样的人,那么请你从课文中找出依据来证明,好,拿起你们的笔。

学生自己画句理解。

师:我想你们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同学们又给了你启发。那么我们先一起来研究学习。课文中的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用什么词可以把你们的体会涵盖起来。

如果说“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是让学生带着主问题去自主感悟课文,那么“从课文中找出依据来证明”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深刻性。而“我们用什么词可以把你们的体会涵盖起来”则是从散到聚的转折,既保证了学生个体感情的时间,又可以共同交流总结,将课文的学习引向更深的层次。教师应乐于为学生质疑问难搭建平台,使得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总之,现代课堂是一个变幻多端的小世界,有和风细雨也有激流澎湃。我们一定要保持乐观宽容的心态,不断提高综合知识面,努力加深对教材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积极反思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学习和借鉴他人丰富的教学经验,眼观全局,灵活多变,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创造融洽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汲取知识,茁壮成长。富有机智的教育,对孩子来说,一定是非常幸运的。

作者简介:

鲍丽真,福建省晋江市,晋江市安海镇五埭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机智观察思考
浅谈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机智的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