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实践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8-10-23 10:00张晓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张晓艳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数学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学习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当前,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研究科学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0-0019-02

数学实践活动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深入探索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当前素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组内成员按照预定的目标分工合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对其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一、科学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内容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因为有些教学内容学生独立进行探究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过于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氛围,不仅选择的实践活动内容不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而且对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导致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缺乏指引和动力,不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根据实践活动选择与设计合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至关重要,且实践活动内容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首先,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兼顾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发展水平,且实践活动要适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其次,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步骤等的制定要简洁明了,切忌模糊不清,对需要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更要有明确的指引,让学生有清晰的目标和任务;再次,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可以选择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践、探究,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后,教师可设计“虚拟商店”的实践活动,即制作一些虚拟货品和“班级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虚拟的“班级币”进行购物,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识别人民币和掌握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二、提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

数学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将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布置任务、探究讨论、汇报结果等,在此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一个小组的实践成果,导致教师对单个学生在小组中的学习过程缺乏了解和评价,没有建立科学全面的考核制度。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是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占主导地位,而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成了陪衬或听众,他们常常是被动地参与实践活动。长此以往,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实践活动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影响实践活动的效果。因此,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参与不均衡,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对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首先,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其次,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即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和目标确定组内每个学生的职责。确定组内分工时,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人水平和特点来进行,这样既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精神。再次,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更要对他们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给予关注和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思想等,都是他们实践能力的体现,教师加强指导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剪一剪”的实践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存在差异,对图形与变换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有些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意愿不是很强烈。因此,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科学分组,并设计多元化、有难度的实践任务,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做好组织与引导的工作。

三、加强学生合作意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学生年龄小,心智和行为发展还不成熟,再加上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普遍缺乏,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这样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学生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对于他人的意见不愿意采纳和学习,虽然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了一定的分工,但是经常出现推诿责任、自己沒有按照要求完成任务等情况,导致数学实践活动的目标难以实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也就是说,在别人发表意见时要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对别人提出的意见虚心接纳并思考。其次,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学会质疑,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再次,积极与他人合作,不吝啬分享自己的成果和想法,认真完成自身职责,通过共同合作完成实践活动的任务。例如,在“制作年历”的实践活动中,由于要完成的任务比较多,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所以小组成员之间容易出现“冲突”。这时小组长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格外重要,一定要让小组成员“求同存异”,在积极的沟通与协助中明确制作年历的具体分工,共同实现实践活动的目标。

四、对实践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全面评价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认可,但是教师在具体实施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选择的实践活动内容不科学、实践活动的目的和过程设计不合理、对学生的关注和指导不足等,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仅数学实践活动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而且教学效率低下。究其原因,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教师的指导能力不足。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完善、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教学和指导方法还需要教师不断深入探究。

对实践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评价,既要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着重考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又要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例如,在“称一称,有多重”的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就要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称重活动、是否积极发言、是否虚心接受别人建议、是否愿意分享成果等,以此评价学生参与称重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是否完成了实践活动的任务和目标、完成的效率与准确性如何、完成的方法是否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此评估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此外,还可以开展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如学生是否满意教师设计的实践活动方案等,从而促进教师对实践活动方案的不断优化。

总之,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思考能力等,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意义。因此,教师要正视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改进措施,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推动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