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脓血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意义

2018-10-24 01:39
实用医药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脓血清除率休克

赵 璟

脓血症指因感染导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可造成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据文献报道,脓血症休克患者死亡率高达30%~50%[1]。组织灌注不良是脓血症休克的基础病理变化,液体复苏是改善组织灌注和微循环的重要方式[2]。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值,可反映组织灌注情况[3]。该研究旨在分析Pcv-aCO2对指导脓血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脓血症休克患者100例,纳入标准:符合脓血症休克诊断标准[4],年龄 18~75 岁,接受治疗 6 h 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达标[5],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完善;排除标准: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无法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因糖尿病、药物等原因造成的乳酸中毒,入院前已进行液体复苏,入院后24 h内死亡,处于妊娠期、临终状态者。依据Pcv-aCO2水平把纳入对象分成 Pcv-aCO2≥6 mmHg(1 mmHg=0.133kPa)组(A 组)与 Pcv-aCO2≤6 mmHg(B组)。其中A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49~68 岁,平均(57.62±5.84)岁;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 (APACHEⅡ) 评分 (24.37±4.96)分;肺部感染11例,多发伤感染12例,腹腔感染9例,其他感染12例。B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 47~69 岁,平均(58.13±6.41)岁;APACHEⅡ评分(24.14±5.13)分;肺部感染 14 例,多发伤感染16例,腹腔感染11例,其他感染15例。两组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及感染原因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科后即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抗生素治疗和液体复苏,对照组根据指南[5]中脓血症休克EGDT,6 h内达到以下复苏目标:中心静脉压(CVP)可达 8~12 mmHg,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在 70%以上,平均动脉压(MAP)达65~90 mmHg,尿量超过 0.5 ml/kg·h;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目标,Pcv-aCO2≤6 mmHg。

1.3 观察指标 (1)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两组EGDT 达标 0 时(T0)、12 h(T12)、24 h(T24)心率(HR)、CVP及MAP变化。(2)相关血生化指标。比较两组治疗不同时间点 pH 值、 乳酸 (Lac)、ScvO2、PcvaCO2变化。(3)预后相关指标。比较两组24 h液体总入量及Lac清除率、复苏后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长、28 d病死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关生化指标等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病死率以例(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在 T12、T24时 ,HR 逐 渐下降、CVP、MAP 逐渐上升(P<0.05),但两组相同时间点 HR、CVP、MA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x±s)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生化、血气指标比较 两组在 T12、T24时,pH 值逐渐上升(P<0.05),但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 T12、T24时,Lac 水平、Pcv-aCO2逐渐下降(P<0.05),且 B组改善较 A 组程度大(P<0.05);两组 ScvO2在 T12、T24时无明显变化(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生化、血气指标比较(x±s)

2.3 两组预后相关指标比较 A组24 h液体总入量明显低于 B 组 (P<0.05),Lac清除率明显低于 B组(P<0.05),两组 APACHEⅡ评分、ICU 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3 讨论

脓血症休克患者因微生物、细菌毒素等侵入血液循环,使机体产生大量炎症因子,作用于各器官、系统,引起微循环障碍,造成组织灌注不足、缺氧等,容易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1]。有研究发现,脓血症休克患者采取液体复苏治疗后,即便ScvO2>70%,仍有组织低灌注、高乳酸血症等情况出现,使液体复苏呈假性正常化,不利于实际预后[3]。改善组织灌注、纠正组织缺氧是保护脓血症休克患者器官功能的重要措施,故寻找能更准确反映组织灌注状态的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HR、CVP、MAP 能反映机体循环状态,HR 升高、CVP及MAP下降可提示体循环不足,是液体复苏的最基础指标;ScvO2能反映全身代谢状况,当HR、CVP、MAP 恢复正常,而 ScvO2下降,表明组织灌注不足;Lac是机体缺血、缺氧产物,在肝功能正常时,若Lac水平越高,提示组织缺氧越严重,其水平高低关系到器官功能与患者预后[6]。该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 HR、CVP、MAP、ScvO2都达标时,PcvaCO2≥6 mmHg的A组,其Lac水平高于同时间点Pcv-aCO2≤6 mmHg的B组,A组24 h液体总入量、Lac清除率均低于B组,说明EGDT血流动力学指标及ScvO2达标后,不能完全反映组织灌注情况,而Pcv-aCO2≥6 mmHg, 其 Lac 水平越高,Lac 清除率低,液体复苏仍然不足,故可以将Pcv-aCO2用于指导脓血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与王浩等[6]研究结果一致。机体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下,Pcv-aCO2通常维持在2~5 mmHg水平,脓血症休克时,机体代谢旺盛,组织CO2产生增加,若组织灌注不足,CO2不能经血液循环带走,则 Pcv-aCO2会增加[7]。因此,当 HR、CVP、MAP、ScvO2水平正常时, 若 Pcv-aCO2水平升高,说明机体没有足够的血流带走组织产生的 CO2,反映组织灌注不足。 有研究发现[7],在脓血症休克复苏前6 h,Pcv-aCO2持续≥6 mmHg与患者ICU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有一定关系,但该研究未见明显差异,可能与研究样本、客观条件等因素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表3 两组预后相关指标比较(x±s)

综上所述,脓血症休克患者在HR、CVP、MAP、ScvO2等达标时,仍有组织灌注不足情况,可结合Pcv-aCO2水平,指导液体复苏,方能进一步改善组织灌注,值得临床参考。

猜你喜欢
脓血清除率休克
范恒从湿热伤血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症的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影响
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尿脓血症早期干预4例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改善重症脓血症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效果观察
碘克沙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早期乳酸清除率对重症创伤患者的预后评估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