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儒家精髓的现代意义对在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2018-10-24 02:03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精髓儒家思想儒家

夏 夏

南京林业大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悠悠数千载,产生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与思想,其中所蕴含的很多思想精髓,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儒家精髓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今天,当我们再次谈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还是“忠孝廉耻勇”,惊叹于古人智慧的同时,我们依然能够在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儒家精髓的现实意义。当下的大学校园,充斥青年学生直面多元文化、各种价值观与思潮的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儒家精髓的现代意义是否能够在引领在校大学生价值观中发挥作用,对在校大学生的行为规范、为人处世等方面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笔者通过“问卷星”在网络平台面向几所高校发布了调查问卷,回收问卷303份,有效问卷303份。其中,男生119人,女生184人。参与调查的本科生中,2014级占比14.2%,2015级占比5.6%,2016级占比18.1%,2017级占比56.1%。此外,参与调查的研究生占比6.0%。总体上,理工科专业学生占比33.0%,人文社科及艺术类专业学生占比67.0%。

一、在校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调查

(一)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67.3%的受访学生表示,在自己价值观确立过程中家庭教育影响最大;17.2%的受访学生表示,学校教育影响最大;此外,认为同龄人伙伴、媒体对自己的价值观确立产生了最大的影响的受访学生分别为7.6%和3.7%。根据调查结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最大,同时,这两个方面应该成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突破口。

(二)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当面临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二者发生冲突时,48.8%的受访学生优先选择自我价值,47.2%的受访学生优先选择社会价值。近半数的受访学生优先选择了自我价值,这一点集中反映出当下青年学生在价值观领域个人主义的倾向。

(三)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在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过程中,最能起到决定作用的前两个因素为能力与态度,分别占比32.3%与27.1%。这一点也提示我们,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提升学生能力与端正学生态度,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助推大学生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四)向往的生活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79.5%的受访学生认为 “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尽可能追求个性张扬和风格独立的生活”是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方式,9.9%的学生向往“把精神生活放在首位”的生活,7.9%的学生选择了“物质极大丰富并且可以无尽地享乐”这一选项。“物质极大丰富并且可以无尽地享乐”这一选项代表了价值观领域的物质主义。当今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少部分追求物质主义的学生,他们应成为高校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对象。

(五)怎样才算是尽了社会责任

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7.1%的学生选择了“遵纪守法”这一选项,84.2%的学生选择了“努力读书”,68.7%的学生选择了“积极关心国家大事”,少部分学生(19.5%)认为“主动参军”是大学生尽社会责任的方式之一。

二、大学生对于儒家精髓的认知调查

笔者将儒家精髓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通过问卷形式考察受访学生的认知现况。

调查结果显示,91.8%的学生表示知晓“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精髓,仅有8.2%的学生表示并不知晓。在知晓“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精髓的受访学生中,54.5%表示比较赞同,24.1%表示非常赞同,19.5%持中立态度,极少数表示不赞同。高达65.4%的样本学生认为儒家精髓对于今天的生活具有指导意义,31.7%的学生表示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决定儒家精髓是否对当下的现实生活产生指导意义,仅有2.9%的学生选择了“不具有”的选项。此外,大多数学生(75.3%)认为儒家精髓内涵成为了自己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之一。

总地来说,不言而喻,儒家精髓对受访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受访学生对于儒家精髓持有积极的认知与态度,受访对于儒家精髓较高的知晓率与认可度将有利于后续相关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儒家精髓现代意义融入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建议

(一)“仁者爱人”的价值观培育建议

针对当下在校大学生群体中相当一部分,往往表现出重自由轻约束,重个人利益轻集体与国家利益,重自我轻他人和社会,重个体轻集体的倾向;在助人为乐、为集体无私奉献、对他人的关心理解以及社会责任感方面普遍缺失,我们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中,可以引入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精髓。正因为每一个人作为个体,都不可能完全独立存在,脱离社会和他人,所以用“仁者爱人”的思想引领大学生去融入社会,学会与他人相处,用仁爱之心去对待国家、社会和人民,用仁爱之心去学会与同学相处,乐于助人,关心集体。

(二)“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培育建议

健康的个人身心、和睦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人与自然以及国际的和平等等均是儒家对“和谐”价值理念追求不同层次的反映,“和谐”思想是儒家精髓所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儒家经典《大学》,对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应努力使他们认识到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石是每一个社会人的道德素质,而每一个社会人的尊严往往来自于他的道德素质水平所带来的行为。家庭中每个人的道德素质水平高低决定了家庭的和谐程度,从而决定了社会的和谐程度。

“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君子坦荡荡”等孔子所提出的无愧天人、胸怀坦荡的君子培养方向,当下依然适用于在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身心和谐的大学生,将来也必将是社会和谐与天人和谐的重要基础。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孟子所提出的关于人类社会人伦关系发展规律的学说,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人际和谐价值观的培育,这是必须遵循的社会和谐的人伦基础。儒家思想明晰了这五种处于不同关系与不同地位上的责任特征,均是基于伦理关系特征的客观存在。

“天时地利人和”,是儒家关于天人关系中的重要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顺应自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在人与自然和谐方面,针对在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今天依然可以借鉴儒家思想中的人应当顺应宇宙发展变化规律和秩序、人事大自然运行的一部分,培养大学生美好的德行,使得大学生对环境与他人心存善意,是净化环境与人心的统一。

(三)“见贤思齐”的价值观培育建议

大学生群体由于涉世不深,认识与分析各种问题的能力有限,在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等方面依然存在各种困惑,产生了种种错误的思想,这些都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孔子主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本质上要求大学生群体纠正与克服种种错误思想的影响,通过自身内因作用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强调在道德上的进步,来自大学生每一天对于自身思想和行为的反省。大学生应借助儒家“见贤思齐”的自省修为要求,自我激励,追求高尚精神境界,不断成长与自我完善。

(四)“见利思义”的价值观培育建议

儒家思想精髓中的义利观,今天看来,在引领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儒家传统中,“利”往往是描述个人私利,与之相对的“义”则常常用来表示整体利益。当“大义”与“私利”发生冲突时,儒家思想反对“见利忘义”、“重利轻义”,强调“先义后利”、“见利思义”。

当下,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很多错误思潮,如“唯金钱论的择业观”、“能赚钱不必考虑态度和方式”、“金钱论英雄”、“金钱至上”等等。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实践中,应使他们懂得人生的目的与目标追求非唯一,不能将钱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见利忘义”不可取。在充分尊重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再谋求个人利益,理应“以义取利”。

最后,笔者尝试将本文主要内容总结如下:儒家精髓代代传,多元思潮层层如潮涌,青年学生易盲从。儒家精髓越千年,价值引领显真功。

猜你喜欢
精髓儒家思想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藏在静宁“三宝”里的美食精髓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儒家思想与书法
缝补Boro items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用国学精髓为企业家“洗心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