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源序夫妇墓志录文校补

2018-10-24 06:04顾若言周阿根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墓志夫妇

顾若言 周阿根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源氏一姓,起于北魏太武帝时期,得姓则始于前南凉景王秃发傉檀之后秃发破羌。秃发氏祖为九代拓跋诘汾长子匹孤,故秃发与古鲜卑拓跋氏同源。自次子拓跋力微继任首领后,长子匹孤率部出走河西。而后匹孤有子产于被中,得名“秃发”,其族亦因此皆称秃发氏。后拓跋氏建立北魏,秃发氏建立南凉国政权。历十七年,南凉为西秦所灭,前南凉景王秃发傉檀之后秃发破羌辗转投奔北魏。《魏书·源贺传》有记:“源贺,自署河西王秃发侲檀之子也。侲檀为伏炽盘所灭,贺自乐都来奔。贺伟容貌,善风仪。世祖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加龙骧将军。谓贺曰:‘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秃发破羌由此得名源贺。源氏宗族自源贺盛起,列位统治阶层凡五百年之久[1],在北魏至唐的四代朝野更替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安史之乱后,士族阶层一蹶不振,源氏亦步入衰落,此后的分支谱系记载渐失,2016年初西安新见一对唐代源序夫妇墓志拓本便为此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证补。《碑林集刊》第二十二辑发表的《新见唐代源序夫妇墓志考证》一文对源序的家族人事进行了详细的考据,并探究了源氏一族在中古时期的变迁与影响,笔者在阅读过程中,受益匪浅。然其录文在文字点较方面仍存一些疏误与可商榷之处。现就源序夫妇两方墓志,兹依原墓志录文次序,略呈管见,以期提高此对墓志的使用价值。

1《.源序墓志》:“公立性刚謇,著诚旷迈,措履中正,不事文饰,未尝以荣宦浮名系于俯仰,未尝以曲辞耳容混于进退。”①

2《.源序墓志》:“常体道自适,落落然无他膓,亦不知危冠华缨之为贵也,亦不知蓝杉文竹之为贼也,君子哉!”①

“亦不知蓝杉文竹之为贼也”一语费解。复审原拓,“贼”实作“”,很明显是“贱”字。系“贼”“贱”二字形近而误。《说文解字·贝部》“贱”:“贾少也,从贝戋声。”[5]本义指价钱低,后又引申有卑贱、低贱的意思。《玉篇·贝部》:“贱,才箭切,价少也,卑下也,不贵也。”此处当为身份地位卑下之义。结合上文“不知危冠华缨之为贵”,危冠华缨与蓝杉文竹相对成文,贵贱反义相对,可作旁证,故当为“贱”而非“贼”。

3《.源序墓志》:“生六男、四女:男曰应,廷尉评;曰庇,卫军掾;曰庠,四门博士;曰巽,举孝廉上第,皆儒雅温敏,器业远大;二人方年童,有老成风。”①

“二人方年童”一句中“年童”不词,疑有脱文。复审原拓,“方年童”后实脱一“丱”字。古代儿童束发成两角,称丱。[6]例可见于诗经,《诗·齐风·甫田》:“总角丱兮。”朱熹注:“丱,两角貌。”《广韵·谏韵》:“丱,总角也,幼稚也。”“童丱”即为童子、童年之义,亦常代指年幼。前朝文献多有用例。《汉书·儒林传》:“师古曰:‘从结发为童丱,即从师学,着其早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蛮夷童丱,犹能以学成忠。”故此句脱文宜补,当遵循原拓,作“二人方年童丱”。

4《.源序墓志》:“夫人以昼哭之辰收泪,命子婿周鲁宾为其立志,以铭其德。”①

复审原拓,“命子婿周鲁宾为其立志”中有一衍文“立”字。文中“为”当是动词,“为其志”就是撰写此人墓志的意思。“为志”这一用法亦可见于前朝墓志文献,东魏兴和三年《元鸷墓志》:“于是友人车骑大将军秘书监常景惜白珩之掩曜,悲懋德之未融,镌金石而为志,托宾实以宣风。”[3]同时,“为其志”与“铭其德”前后成对,可作旁证。拓片清晰,比校之下,确为衍文,疑为作者主观臆添。因此,此处当忠实于原拓,删去衍文,作“周鲁宾为其志”。

5《.源序墓志》:“达德不羁,大量不器。呜呼源公,才屈于位。世悬珪组,人趋富贵。我独恬然,道胜而已。奉公清白,居家旷逸。宠辱孰优,屈伸无必。郁郁松楸,青青陵陂。北忇于蒙,墨食其龟。呜呼源公,归全于斯。”①

“兆”,见《说文·卜部》:“,灼龟坼也,从卜兆象形,治小切。古文兆省。”[5]本义为古人占卜时烧灼龟甲所呈现的预示吉凶的裂纹。《周礼·春官·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郑玄注:“兆者,灼龟发于火,其形可占者,其象似玉、瓦、原之舋罅,是用名之焉。”《左传·昭公五年》:“龟兆告吉,曰:‘克可知也’。”《汉书·文帝纪》:“卜之,兆得大横。”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卜以荆灼龟,丈正横也。”又有《周礼·春官·占人》“史占墨”,郑玄注曰:“墨,兆广也……凡卜:象吉、色善、墨大、拆明,则逢吉。”墓志多有用例。北魏永安二年《元维墓志》:“葵筮言兆,七饭将临。”[6]北魏普泰元年《赫连悦墓志》:“遂灼龟问兆,卜日启迁。”[6]

《说文解字·劦部》“协”:“众之同和也,从劦从十。”[5]后又有协调、相合之义。《左传·昭公七年》:“史朝见成子,告之梦,梦协。”杜预注:“协,合也。”

古代“兆”“协”二字常作连用,用来表示占卜所得卦象与卦文相合的意思。这种用法前朝及后世墓志文献习见。北魏神龟二年《文昭皇后高照容墓志》:“皇上追先帝之遗(下残阙)邈,粤莁三龟,协从吉兆,以神龟二年(下残阙)祔高祖长陵之右。”[7]同时期及后世文献亦多有用例,可资比勘。《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一》:“太宗兆协大横,未亡代邸之旧;光武符膺赤伏,犹念颍川之勤。”《全唐诗补编·全唐诗补逸·卷十·投魏博田司空二十韵》:“兆协周畋吉,言应禹拜昌。”《册府元龟·卷一百四·帝王部·访问》:“春秋左氏传述穆姜将之东宫,史卜之曰吉,姜自谂之曰凶,竟如其言,明实不与兆协也。”《宋大诏令集·卷第十六·庄献明肃皇太后哀册》:“山开松槚。兆协蓍龟。徒瞻象物。来驻龙帏。”《临安集·卷五十三·皇后三代制十道·曾祖母陇西郡夫人李氏追封舒国太夫人》:“皇后曾祖母李氏,嫔于高门,率德唯谨。诒庆厥后,是生硕人。兆协厥祥,登俪尊极。”

文中“兆协于蒙”一语指的就是占卜所得的卦象与蒙卦相合。蒙卦,即山水蒙,艮上坎下,出自《易经》第四卦。《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因而铭文以“兆协于蒙”来颂扬墓主行动果断、开蒙育德的美好品格。

6《.源序妻牛夫人墓志》:“自两汉晋魏迄于国朝,世友哲贤,厥多杰彦,史谍详载,此故不书。”①

“世友哲贤”一语费解。复审原拓,“友”实为“有”。“世有哲贤”,与“厥多杰彦”对照,皆称颂了汉魏至唐英杰辈出的盛况。应为“有”“友”二字音近而误,当忠实原拓。

7《.源序妻牛夫人墓志》:“生子六人,曰应、曰庠、曰重、曰度、曰巽、曰钧。”①

牛夫人墓志述其“生子六人,曰应、曰庠、曰重、曰度、曰巽、曰钧”,即源序六子分别为源应、源庠、源重、源度、源巽、源钧。然此与其夫《源序墓志》所述有所出入。《源序墓志》言其“生六男、四女:男曰应,廷尉评;曰庇,卫军掾;曰庠,四门博士;曰巽,举孝廉上第,皆儒雅温敏,器业远大;二人方年童丱,有老成风。”即六子为应、庇、庠、巽及二幼童。其中,源庇之名不见于源序妻牛夫人墓志。然其子源重之事迹,于史书可寻。故疑为度、庇二字相混。东汉建宁五年《成阳灵台碑》“体兰石之操,履规矩之度”[6],有“度”作“”,与“庇”形似。《新见唐代源序夫妇墓志考证》认为,牛氏后源序十年卒,子嗣记载以牛氏墓志所记为周全。[8]此处仍需新材料的佐证方能进一步深入研究。

8《.源序妻牛夫人墓志》:“慈惠母仪,祇庄妇道。勤宣礼则,躬奉蘋藻。”①

古代源氏家族支系庞大。对于源氏一脉的相关研究不仅能够探明其家族荣辱盛衰的发展轨迹,更有助于追溯鲜卑与汉民族交融的悠久历史。唐代源序夫妇墓志作为新见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以往源氏谱系研究的部分空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其中所使用的语言词汇亦反映了同时期的语言现象,对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颇具意义。因此,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对此对墓志材料的再次审读与研究,大有裨益。

注释

①本文所引源氏夫妇墓志录文均见赵力光、傅清音《新见唐代源序夫妇墓志考证》,《碑林集刊》(第二十二辑),三秦出版社,2016:42-53.

猜你喜欢
墓志夫妇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两地分居夫妇春节备孕、避孕有讲究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辽代《耶律弘礼墓志》考释
6旬夫妇骑行穿越16国骑行1.9万公里抵达长城
两地分居夫妇春节备孕、避孕有讲究
赋与唐代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