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如何发掘改革动力

2018-10-25 03:24郑永年
书摘 2018年6期
关键词:陷阱国有企业国家

☉郑永年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根据我自己到中国各地考察的结果,我是觉得下行压力甚至比我们预期中的还大。我们把这称为“新常态”,当然是比较正常的。从高达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现在下行到中高速增长,这是一个常态。那么为什么说中速呢?就是针对中国自己以前高达两位数的增长来说,是中速增长。但是如果把中国跟世界其他国家来比较,无论是欧美的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很高速的。

新常态要防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我们对这个新常态必须要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所谓的常态就是稳定的增长,如果说中国以后10~15年,人均GDP能达到6%到7%的增长速度的话,我们有望进入一个高收入社会。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讨论中国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这个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中国现在面临的困难,即躲开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二战”以后,全球一百多个国家里,大概只有十几个成功逃离了中等收入陷阱,大部分国家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这十几个国家大部分还是中东地区石油等资源丰富的国家。除了这些能源类型的国家之外,在东亚,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新加坡,也避免了这个陷阱。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是高收入社会,而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等是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当然,低收入国家也有,亚洲很多,像柬埔寨、老挝、缅甸等。这些国家一对比就非常清楚,这些经济体所面临的困难大家也看得很清楚,不用多说。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社会,腐败非常流行,社会不稳定,经常出现暴力。所以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必须逃避这个中等收入陷阱。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他最担心的就是两个陷阱。一个是国内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必须避免。另一个是国际关系方面的“修昔底德陷阱”,就是不要和世界大国,尤其是美国,发生霸权之争,不要发生战争,这是非常明确的。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我们要在五年之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概念很清楚,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今天我们的人均GDP已经是7800美元,五年之后则要实现人均GDP12000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年必须达到6.5%的增长,人均GDP才会达到12000美元。

一个需要做的工作是扶贫,据中国现在的统计,农村还有七千多万贫困人口,城市还有一千多万贫困人口。这是按中国自己的标准,即人均1.5美元/天的收入。如果按照2美元/天的国际标准,中国贫困人口规模更大。如果这样算,中国还有两亿多贫困人口。所以从这个社会结构来看,中国现在的中产阶层还是很少的,社会底端群体还是太大。为什么要担心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小康社会,按我自己的理解,是执政党提出的概念,与中等收入社会,其意义是一样的。如果不能改变底端群体太大的状况,从长远来看,中国可能会像其他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一样,面临社会的不稳定。

不要对中国经济过分悲观

不过,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全面小康,我觉得还是可能性很大的。现在我们一直在讨论“两个一百年”,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觉得那个阶段比较困难一点,比接下来五年还要困难一点。虽然现在经济下行,但是我觉得,也没有必要过度悲观,也有好的方面。

第一,中国已经完成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非常重要。大家如果去其他国家,甚至欧美发达国家去旅行的话,会发现中国现在的基础设施可能是世界上一流的。

第二,中国已经进入了大规模的工业化阶段,有大规模的制造业基础,这些是世界上少有的。现在大家一般把中国看成是世界制造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就是这样的一个基地。这么大规模的工业化,在其他新兴经济体没有先例,包括印度。如果今天我们去印度看看的话,大家就会发现他们的基础设施不行,更没有大规模制造业的基础。

第三,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能逃避中等收入陷阱?因为这些都是东亚文化圈的经济体,这还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当然是儒家文化圈的中心。文化的要素,当然经济学家是不太重视的,因为比较软,但我觉得还是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长远的影响。

另外,就业市场还是不错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因为以前人口基数很大,发展出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而言,就业市场是他们最担心的。温家宝总理那时候提出“保八”的口号,担心的就是就业问题,就业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就会产生社会稳定的问题。现在尽管经济下行,但就业市场还是有改善的。中国经济增长潜能是非常大的,什么潜能呢?习近平主席说中国要从传统的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转型。我们如果能正确理解质量经济一说,就会发现中国的经济潜力非常大。现在中国实际上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农产品的最大的外销市场,中国的消费者要跑到日本去买马桶盖、电饭煲以及大米等农业产品。无论是电饭煲、马桶盖还是农业的技术,中国是有的,是很容易做出来的,只是我们没有重视。当然如果要做欧美的那些名牌服装、皮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但是技术类型的这些产品,我觉得中国是可以做得出来的,只是我们不够重视,是产业需要升级的问题。

潜力要转化成实际增长

我们回到经济改革的领域,具体来说,过去三十多年,基本上中国改革的动力在于五个角色,我简单称之为一个中央政府加上“四条腿”。这“四条腿”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这非常重要,构成了中国三十多年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是学政治学的,大家在讨论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的时候,不要太抽象,一定要看谁在做,这非常重要。把经济潜力转化成实际的经济增长,要有人来干活,没人干活,潜力只能是潜力。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有经济发展的潜力,哪怕是印尼、菲律宾,还有一些非常落后的国家,经济发展潜力也是很大的,但是因为不同的制度,或者缺乏有效的制度,缺乏有效的经济角色、经济主体,他们很难把这些潜力转化成实际的经济增长。

中国今天出现的情况,也是这样。但是问题是,其他“四条腿”现在不太作为了。我们今天客观地看一看,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这两条腿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动作。民营企业除了互联网这一块还可以,其他方面也不是那么有作为。外资方面,要有很大的增长,也很困难。我们批评李嘉诚,实际上李嘉诚的心态也是很多外商普遍的心态。这“四条腿”现在不作为,就产生了很多问题。

经济层面需要纠正的几个错误

经济政策层面,也是有一些问题、一些错误的认知需要纠正。这是我个人的观察。首先,金融自由化很重要。但是我们现在有些过度金融化。很多省的实体经济下行,但是金融经济在上升。我觉得中国现在要发展的是实体经济,而不是过度的金融自由化。如果是过度的金融自由化,反而使得我们的实体经济发展不起来。因为本来金融自由化的目标就是帮助实体经济,但是因为金融这个部门太能赚钱了,大量的钱反而从实体经济转向了金融经济,这个趋势我觉得是不健康的,是不好的。

其次,对中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困境有一些判断不准。一般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就是缺少资本。当然很多中小企业确实是缺少资本,但也有很多中小企业不是,主要是缺少投资空间,而不是资金。实际上,中国现在是资本过剩的国家,如果这些民营企业能找到很好的投资空间,他们投资起来并不是很困难,可以从国际金融市场引入外资来做。从这个角度来说,国有企业改革还要深化,因为国有企业现在自己不作为,但占据着大量的投资空间。现在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出来了,把国企分为商业类国企和公益类国企。公益类国企,还可以继续大作为,做大做强。但竞争性领域,国企应当退出来,把大量投资空间让给民营企业,这是一个需要改革的方向。

但是现在很遗憾的是,大家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有些想法不正确。企业就是企业,国有企业就要赚钱,不赚钱就要倒闭。现在有一些思想不解放的人,往往把国企跟国家命运、执政党命运绑在一起,一家、两家、三家国有企业倒了,国家不会倒,执政党也不会倒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要被过分意识形态化。

另一个问题是,大家一直在谈“互联网+”,但我觉得“互联网+”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些领域确实是“互联网+”,像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是互联网企业,给互联网加一些东西。更多的企业则是自己的东西加互联网,这样是比较好的,因为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这几年我们强调互联网没有问题,但好像也创造出了一个互联网乌托邦经济的概念。我个人不认为互联网能成为中国经济主体,它只是一个工具。互联网很重要,但不能取代实体经济,对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来说,下一步要从中等收入走到全面小康,走到高收入的经济体,更重要的还是继续发展实体经济,这一点大家不要被误导。

猜你喜欢
陷阱国有企业国家
三个聚焦破解国有企业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陷阱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陷阱2
陷阱1
甜蜜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