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御厨

2018-10-27 08:58□李
意林·全彩Color 2018年10期
关键词:山东人御厨满族

□李 舒

在古代,做官是需要学历的,寒窗十年,也不一定能中举入仕;当将军要出身名门,自小习武,屡立战功,活了下来,才能成为一代名将;而御医又需要尝尽百草,灵感乍现,一味良药解救众生,才能为皇帝瞧病。

既然无法在江山社稷上为皇帝分忧,退而求其次,御厨倒是不错的选择——皇帝也是普通人,他们似乎对御厨有着天生的宽容,不管你来自哪里,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你厨艺够好,都能被皇帝宠幸。

清宫的御膳房里不全都是满族人,既然要做满汉全席,那汉人是必须要有的,除了明宫遗留的山东人,还有苏州人、随处游荡的小摊贩……他们有些出身贫贱,有些子承父业,总之,皇帝的口味需要全国人民来烹调。

“从龙入关”的满族人

随着清军入关,带来的满族厨师,成了清宫的御厨核心。他们大多子承父业,传男不传女,父亲在宫里干到一定岁数,就可以带着儿子入宫,看自己做菜,培养接班人,如果没有儿子,那这道菜无人继承,就失传了。

努尔哈赤有一名叫雅喀穆的御厨,相传,在萨尔浒战役中他命雅喀穆宰羊慰劳官兵,将羊肉炖给伤员吃,而自己却用羊排骨煨烂后,与众军官共享。雅喀穆见状不忍,想将羊骨做得更好吃一些,于是他把前骨剁成小块,卤煨后,放入辣椒、葱段和白酒,继续翻炒,直至将骨头中的水分炒干,香料入味。这道菜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夸奖,后命名为火燎葱香羊排,之后每逢幸事,都做这道菜表达对官兵的爱惜。

后来雅喀穆入宫后,把全羊宴、食肉大典、山八珍、满族饽饽、野意热锅、粗犷烤肉都带到了清宫里,著名的“黄金肉”就是出自他的创作。

沿袭明宫的山东人

明末,一批山东人闯关东到东北,山东人在东北做菜颇有名气,受到满人喜爱,“胶州帮”就占当时御厨很大的一个比例。

清朝是个很务实的朝代,直接将紫禁城承接下来,没有另建宫殿,厨师也是这样,如果汉人的厨子做得好,也会让他们留下。当时山东厨师几乎主导明朝皇宫的后厨,自然就成了清朝皇宫做汉菜的主要人力来源。比如酥鱼,当时北京的山东菜馆均卖此菜,更不必说宫廷了,但是宫廷的做法与民间的不一样,宫廷的酥鱼,鱼骨必须要酥软,味道更为上乘。

极受宠爱的苏州人

乾隆对苏菜的钟爱起源于张东官。在乾隆第四次南巡中,他在苏州织造普福家偶然品尝到了张东官做的菜后,赞不绝口,就将他带回京城,任为御厨。此后,乾隆几乎每日都点名让张东官做菜,顿顿离不开张东官。

到了张东官七十多岁,随乾隆第六次南巡时,乾隆才下旨让他回家养老,但还要苏州织造另选一两名精壮的苏州厨师去御膳房做膳,可见乾隆对苏菜的热爱。

随处游荡的小摊贩

乾隆这样的美食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探访民间小吃的机会,那时北京街头流行“豆汁”,他就让内务府在民间招募技术水平较高的豆汁厨子进宫制作。

到了慈禧那里,她更是挖空心思寻找能制作各种新颖美食的人,谢二就是因为慈禧想吃炸糕而被传入宫中专做蒸炸的厨师。这种厨子在宫中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有的人每年只做一两次,有的甚至从未被传召过。

这样一些游走市井的小摊贩,对一心想当御厨苦练厨艺的大厨来说,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想做皇帝身边的人,不仅手里要有绝活儿,而且要运气好。

猜你喜欢
山东人御厨满族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大清“北漂”族
御厨俱乐部
Music education in the UK: Theory and Practice
红灯女侠翠云娘(上)
御厨的三条大罪
最是传统山东人
杨贯一博士荣获御厨最高荣誉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