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思考

2018-10-28 09:15祁慧珍
神州·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祁慧珍

摘要:文章概述了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论述了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探讨思考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路径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1、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

当前,人们普遍认为按照技术规范和生产要求对某制品进行批量重复和模仿生产的过程就是制造,这种认识明显具有片面性。与上述复制活动十分不同,工匠在进行制造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严苛的审美和技术标准,他们令每一件产品都能具备独特的生命力,实际上是在对产品进行再次创造,要达成这种境界,就需要进行长期的技艺熟练和心态锻炼。

2、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

创造精神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工匠的创造能力是其技艺水平的直接体现。但工匠所具备的创造精神并不是所谓顿悟式的灵光一闪,而是必须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和不断改进,最终创造出更为优秀的产品。工匠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对前人发明的技术方法以及成品进行逐步改良,进而实现推陈出新、精益求精,充分体现工匠的创造精神。

3、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

工匠在进行技艺传授的过程中,通常是师傅通过意会的方式教授学徒,学徒在学习过程中要向师傅学习各类工具的操作技巧以及窍门,这是“知”的过程;学徒在学习过后自己进行实践操作,将学到的技巧加以利用,反复总结锤炼自身的技术并进行合理改进,这是“行”的过程。工匠在工作中将“知”和“行”充分结合起来,实现知行合一,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出工匠的技术水平。

4、求富立德的创业精神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多数工匠从事工作的基本目的是养家糊口,通过自身的技艺谋取更多的财富,同时获取更高的社会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匠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如果他们想凭借自身的技艺成就一番事业,可以选择创业。历史上存在着诸多依靠一个人或是一个团体的工匠进行艰苦奋斗所创立的制造业企业。世界著名的光学仪器制造企业蔡司公司便是利用了其创始人卡尔·蔡司和合伙人恩斯特·阿贝的研究成果,该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后来畅销全球,成为业界的领军企业。今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实现求富立德理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良环境。

二、培养“工匠精神”的意义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的热爱,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工作中注意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坚决保持对品质的高标准严要求,对工作始终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对待职业的一种态度,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工匠精神”的培养属于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 2016 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从此“工匠精神”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为学生注入“工匠精神”,培养新时代的工匠型人才,成为各个高职院校的人才培養的方向。具备“工匠精神”的从业者,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量,实现自己的价值,提升其竞争力。根据对国内 600 多家企业的调查,大部分企业对青年就业人员的最大希望和要求是:除了上岗必需的职业技能之外,还必须懂得做人的道理,具备吃苦耐劳以及严谨的工作责任心。他们几乎一致认为,经验、知识和能力可以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培养,但是为人、工作责任心等基本素质必须从学校抓起并逐步形成。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在校学习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还需为今后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准备。企业越来越看重高职毕业生的工作的态度,是否具有“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当将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作为主要的目标,以培育“工匠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帮助学生实现长远的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思考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培育阵地,承载着培养现代化工匠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只有铸就“工匠魂”,才能实现“中国梦”。高职院校应发挥校园、课堂、学生个人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形成合力,才能将工匠精神切实融入到职业教育之中,塑造良好教育氛围。

1、优化培育工匠精神的环境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微妙的领域。”高职院校应当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环境支撑,传播、渗透和弘扬工匠精神。诸如“工匠精神”主题演讲比赛,“工匠精神”宣传展板,“工匠精神”知识竞赛等。既丰富了高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潜移默化地营造了工匠精神的培育氛围,寓教于乐,使工匠精神到进一步的内化和弘扬。

2、筑牢培育工匠精神的载体

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坚持立德树人,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通过对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隐形地开展工匠精神的培育活动。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将培育职业素质与职业精神的相关内容和工匠精神所包涵的“敬业”这一基本内涵联系起来,适时进行“大国匠心”的缔造。此外,还可以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将大学生自主创业与工匠精神所包涵的“创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3、构建培育工匠精神的主体

在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下,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将自身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由知识转化为素质,由素质升华为实践,在“知行合一”中,自觉成长为新时期的新“匠人”。例如,在实习培训中,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训练学生的职业精神,让学生体会“爱岗敬业”;在考试考查中,锻炼学生对细节的把控能力,让学生体会“精益求精”;在技能学习中,历练学生的定力,让学生体会“专注做事”;在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革新能力,让学生体会“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题中之义,更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全新思路。高职院校学生唯有将工匠精神由认知内化为理念,进而外化于行,才能引领时代潮流,成长为新一代的“匠心”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耀强.论“工匠精神”[J].红旗文稿,2017.10.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