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18-10-29 10:58樊明华
中文信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实训教学

樊明华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10-0-01

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摸索。

一、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培养兴趣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动机的来源。因此,教师必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最根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如在教学《孙权劝学》一课时,我并没有把时间花在讲、问、答上,而是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指导他们读文字,想动作,练语气,扮角色。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大胆想象、自主交流,随后认真扮演起其中的角色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表演课文中的人物,饶有兴趣地体会了文章的情感和思想。

二、创设问题的情境,诱导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活动,发现和体验,学生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课堂教学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自主探究。课堂质疑研讨如果形成氛围,就会产生“羊群效应”,学生往往会互相激发,这样的课堂可能也就充满学生的问题与发现,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可能就会超出教师的预想。如我教《中国石拱桥》一课,在讲本课说明语言准确性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仔细阅读了课文,作者写赵州桥用了这样一些字眼:‘横跨在洨河上、‘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非常雄伟。就书上的插图来看,赵州桥只不过跟我们的江桥差不多,但比起长江大桥只不过是‘小鸟中的‘小鸟,作者却说他‘雄伟,你们认为准确吗?”学生踊跃回答:“不准确,太夸张了。”“我认为准确。赵州桥是不及长江大桥高大,但我们说一个建筑雄伟,主要不只是它体积如何大。”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具体谈一谈,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经过一番争议学生们都明白了:看一个建筑物是否雄伟,不要只停留在体积的大小上,还要看它的气魄和声势。比如说我们说雄伟的天安门,并不是说天安门就有几十层上百层那样搞,甚至还没我们的教学楼高,但是她造型很有气势,见过天安门的人没有一个人怀疑“雄伟”的天安门,“雄伟”一词不准确。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说明语言准确自然就明白了。同时,体现出学生原有知识是学生自我构建新知识的基础。

三、创造合作情境,提高自主学习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的环境下,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入了角色,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去探究学习。所以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拓展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实现差异互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加强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小组探究,我在班中组织了4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一组都有小组长,大家各有分工,合作及角色的转换。讨论时,各个成员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发言,成员之间共同探讨,互相合作,小组进行交流,我进行适时的点拔和指导,最后就产生结论。比如在教学《秋天》一课时,我就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赏析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什么地方,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探究、启智,使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信息传导多向畅通。

四、“授之以渔”,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如果学生能够在长期的、自主的語文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学生就真的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

对语文课程而言,常用的学习方法,应养成的学习习惯有:自觉的预习习惯、质疑的方法和习惯、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正确使用各种学习资源的习惯:使用工具书、图书室、网络资源等。教师还要指点学生会一些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学习驳论文,我认为就是读,思,辩,课堂上文章的论证,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提出问题、作出判断的方法弄清楚。议论文难读,鲁迅的议论文更难读,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采用了“授之以渔”的方式,学生既学懂了,又学起了兴趣。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很多的,教师不仅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因为只有当学习方法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惯时,才能发挥其作用。

总之,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在知识海洋里猎取知识营养,能够有主见地学习和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同的。只要我们教师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第一位,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向校园外延伸,我们的学生也定会受益终生。

关于口腔医学实训教学过程中如何增强学生无菌观念的思考

冯 洁 康春勤 刘彦杰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系,河南 漯河 462000)

摘 要:鉴于医务工作的特殊性,对病人负责,减少医源性感染是医生基本的职业道德。因此,培养医学生无菌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把无菌观念贯穿于整个口腔医学实训教学过程中,是我一直追求的教学准则,让学生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使他们成为合格口腔医学生。

关键词:无菌观念 实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10-0-01

一、口腔医学实训教学中的实际情况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护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一系列操作技术,是预防感染的一项重要而基础的技术。无菌操作是口腔临床工作中的基本原则。由于无菌意识欠缺,学生在实训课上操作起来总是出现错误。如何增强学生的无菌意识,提高口腔医学生的业务素质,已经迫在眉睫。例如学生上口腔局部麻醉实训,不按照规定穿好白大褂、不戴口罩帽子;指甲太长,饰物繁多;不按要求进行七步洗手;掉在地面的手术器械捡起来接着使用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均违反无菌操作原则。

二、改进措施

良好习惯是平时养成的,口腔医学实训教学是培养医学生良好无菌观念并训练无菌技术操作的关键环节。任课老师应做好引导师范作用,不允许对诸多违反无菌原则的现象放任不管,应有针对性的,及时指出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学生层面授课措施改进

1.1注重培养无菌观念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由于学制限制,无菌术操作课程相对较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最有效使学生养成无菌操作的习惯,就显得至关重要。树立无菌观念,增强无菌意识是首要任务[1]。第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菌操作是任何临床技能操作成功的基础,是影响临床医师操作的重要条件,对无菌操作有正确的理解。只有在思想上重视起来,才有可能达到既定目标。第二,转变学生对无菌观念的片面看法。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无菌操作技术,是大外科手术才会用到的,口腔本身就是有菌环境,是否无菌操作并不是那么重要,机体有免疫力,可以通过免疫系统将细菌杀死,保证口腔临床操作成功。要纠正这一错误看法,让学生意识到,免疫体统的有限性。并可举例,有研究表明,以倍增时间8min的单个细菌植入腹腔内,24h 后的细菌数可达 2144 个,远远超过机体所能动员的清除能力[2]。因此口腔虽为有菌环境,但要求无菌操作。第三, 教师应联系伦理学知识和临床工作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3], 用谨慎而认真的态度对待无菌技术的学习。

1.2加强无菌操作技术的训练

1.2.1无菌意识培养从进入实训室开始

首先,实训室中有很多器械、化学药品,其中不乏有毒或腐蚀性, 这些有可能伤及衣服、皮肤; 另外自己衣服上的污物也可能在实训操作过程中污染试剂或实验室环境。因此, 在上实验课之前对学生讲明缘由, 提出明确要求: 进入实验室必须穿上干净的白大衣,扣好扣子,否则不准进入实训室。其次,在口腔超声波洁治术、窝洞制备、拔牙等临床操作中,经常会有唾液和血液飞沫飞散,在临床治疗操作之前,一定戴好手套口罩,女生将头发扎好,戴好帽子。

1.2.2保证足够的练习时间

在口腔临床实践技能操作中,无菌技术不是单独存在而是所有口腔临床治疗成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是贯穿口腔临床治疗始终的、 关系到医患双方安全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4] 因此,实训课上给学生留出大量时间练习,每次上课时,无论是哪个操作内容,都要求学生重复无菌操作的步骤来强化练习,学生通过反复训练才能熟练掌握无菌操作,逐步形成无菌观念。

2.教师自身以及实训考核的改进

2.1加强教师自身对无菌观念的认识

在口腔临床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无菌观念的建立产生影响。有些教师认为实训课只是在模型或者在仿真模拟实习系统上练习,并没有在真正的病人口腔中操作,因此只要讲清理论就可以,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忽视了无菌操作。学生们模仿教师不戴帽子、口罩进行技能操作示教,不利于学生无菌观念的形成。针对这些现象,教研室对参与教学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坚决杜绝此类情况发生。从自身找原因,坚持无菌操作是任何口腔临床操作的前提和基础。提高自身无菌意识。

2.2教师实训课堂中规范示教

教师要规范示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高标准做到[5]。例如:在口腔内科学龈上洁治术实验教学中,把原有超声波洁治术这个实训项目由 2 学时增加到 4 学时,两位学生一组在口腔临床实训室的口腔治疗椅上进行情景模拟操作,在这个过程中由 2 位实验教师全程进行规范示教和监督指导,从开始的洗手、 戴手套、 安装超声波洁牙机刀头、、 黏膜消毒、全口牙超声波洁治、洁治完抛光上药等每个步骤都严格按照执业医师要求进行规范示教,严格要求。

2.3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严把考核标准关

一方面,考试具有评价、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和作用,是检验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况的重要手段。无菌操作作为有口腔临床治疗成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应建立严格的考核标准。每次实验课的实训操作必须按照临床无菌操作要求严格进行,如在操作中有违反无菌原则的操作步骤,实验成绩即为不合格,必须重新进行实训项目操作考核;另一方面,每学期中,安排的学期技能考试中侧重实验教学中无菌操作分值所占比重。在临床操作如窝洞的制备、 根管的充填、超声波洁牙、 拔牙麻醉等实验项目中强化无菌操作,从而督促学生树立无菌观念,练习无菌操作技术;最后一点,教师应该以教研室为单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无菌操作技能比赛并考核,严格要求,规范示教。

结语

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加强学生时间练习的强度和采用有效的考核规则强化学生的无菌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为今后临床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尽快成为合格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雷艳,周小林,兰阳军,等.外科无菌技术的教学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 3): 336.

[2]McClean KJ,Sheehan GJ,HardingGK.Intraabdominal infection:a review[J].Clin Infect Dis,1994,19(1):100-106.

[3]胡建红.强化无菌观念教学之我见[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 3): 92 - 93.

[4]李梅,路会侠.强化无菌观念培养合格医学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6):114.

[5]孫太成.提高师资素质 带动素质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0,8(2):76-78.

猜你喜欢
实训教学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8S管理模式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Excel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研究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