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噻虫嗪悬浮剂防治麦长管蚜田间药效试验

2018-10-30 02:23袁嘉玮张丽萍张贵云范巧兰范继巧魏明峰吕贝贝穆荣娟
河北农业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噻虫嗪防效悬浮剂

刘 珍,袁嘉玮,张丽萍*,张贵云,范巧兰,范继巧,魏明峰,姚 众,吕贝贝,穆荣娟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 运城 044000;2.江阴苏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江阴 214444)

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 属半翅目(Hemiptera) 蚜科(Aphididae),在世界各小麦产区均有分布,也是我国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1]。小麦生长前期,麦长管蚜主要集中在叶片上刺吸汁液,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分蘖明显减少;抽穗以后,该虫多集中于穗部,影响籽粒灌浆,造成千粒重下降。麦长管蚜不仅影响小麦生长发育,还传播植物病毒,造成小麦减产和品质下降[2,3]。麦长管蚜营孤雌生殖,繁殖速度快且繁殖量大,种下分化迅速,生产上难以防治[4]。目前,小麦生产中多使用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等传统杀虫剂防治麦长管蚜,而长期大量使用这些农药会导致麦长管蚜抗药性增强,为害加重。

噻虫嗪属于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5,6],具有胃毒、拒食、触杀、内吸和驱避作用,以及低毒、高效、广谱等特性[7~9],可有效防治蚜虫、飞虱、叶蝉和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10]。2015年和2016年以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为对照,探究了21%噻虫嗪悬浮剂防治麦长管蚜的田间效果,以期明确21%噻虫嗪悬浮剂对麦长管蚜的防治效果、最佳施药量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为该药剂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5年和2016年连续2 a在山西省闻喜东官庄村进行。该区属半丘陵地势,褐土,有机质含量1.43%,pH值7.9,土壤肥力中等。2015年试验期间(施药后7 d内)日平均温度20.5℃,平均降雨量0.00 mm;2016年试验期间(施药后7 d内) 日平均温度19.8℃,平均降雨量1.25 mm。

1.2 试验材料

参试小麦品种为舜麦1718。

供试药剂为21%噻虫嗪悬浮剂(江阴苏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对照药剂为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青岛凯源祥化工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试验设21%噻虫嗪悬浮剂处理3个,有效剂量分别是18.9ga.i./hm2(T1)、25.2ga.i./hm2(T2)和31.5 g a.i./hm2(T3);对照处理2个,分别是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2 g a.i./hm2(CK1)和空白对照(CK2)。小区面积25 m2,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在麦长管蚜始发期,按照试验设定的药剂剂量进行1次叶面喷雾,药液施用量为750 kg/hm2,其中,2015年施药期为5月5日,2016年施药期为5月3日。试验区内麦长管蚜的发生为害程度基本一致,试验期间不喷施其他农药,小麦其他田间管理均按常规进行。

1.3.2 测定项目与方法 施药当日(喷药前)和施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进行麦长管蚜活虫口数调查。每小区选取5个样点,每个样点标记5~10株有蚜株(穗),定点调查植株(穗)上的活蚜虫数。根据公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1.3.3 数据处理 利用DPS v9.5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对药剂防效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21%噻虫嗪悬浮剂对麦长管蚜的防治效果

2015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1) 显示,21%噻虫嗪悬浮剂18.9ga.i./hm2处理施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对麦长管蚜的防效均明显低于对照药剂;25.2ga.i./hm2处理施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对麦长管蚜的防效均与对照药剂无显著差异;31.5 g a.i./hm2处理,施药后第1天对麦长管蚜的防效为86.19%且显著高于对照药剂,施药后3~7 d的防效均高达100.00%但与对照药剂差异不显著。

表1 2015年21%噻虫嗪悬浮剂对麦长管蚜的防治效果Table 1 Control effect of 21%thiamethoxam SC against S.avenae in 2015

2016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2) 显示,21%噻虫嗪悬浮剂18.9 g a.i./hm2处理施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对麦长管蚜的防效均明显低于对照药剂;25.2 g a.i./hm2处理施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对麦长管蚜的防效均与对照药剂无显著差异;31.5 g a.i./hm2处理施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对麦长管蚜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

从2 a试验结果可以看出,21%噻虫嗪悬浮剂施用剂量(25.2 g a.i./hm2)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相同时,二者对麦长管蚜的防效相当;而施用剂量较高(31.5 g a.i./hm2)时,对麦长管蚜的防效较对照药剂显著提升,且速效性较好,持效期可达7 d以上。

表2 2016年21%噻虫嗪悬浮剂对麦长管蚜的防治效果Table 2 Control effect of 21%thiamethoxam SC against S.avenae in 2016

2.2 21%噻虫嗪悬浮剂的安全性评价

试验期间裸眼观察发现,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21%噻虫嗪悬浮剂对小麦和田间其他有益生物均安全,且对小麦田间红蜘蛛具有一定的兼治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噻虫嗪是由诺华公司开发的烟碱类杀虫剂,能选择性地抑制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从而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使害虫出现麻痹直至死亡[11~13]。该药剂适用于茎叶、种子以及土壤处理[14],可防治多种害虫,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尤其是同翅目害虫具有较高活性[15]。从2 a的小麦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来看,21%噻虫嗪悬浮剂是一种理想的可供选择的防治麦长管蚜药剂,在虫害发生初期均匀叶面喷雾25.2~31.5 g a.i./hm2,药后第3天的防效可达82.88%~100.00%,施药后第7天的防效可达94.37%~100%,持效期长达7 d以上,速效性好,且对小麦和田间其他有益生物安全,对小麦红蜘蛛有兼治作用。为延缓该药剂抗药性的产生,建议生产中交替或轮换使用多种药剂。

猜你喜欢
噻虫嗪防效悬浮剂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①
20%吡噻菌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冬枣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竹醋液对水中噻虫嗪的光稳定性作用
鸭脚树星室木虱的防治药剂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