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的意愿研究
——以石家庄市规模种植业农户为例的实证分析

2018-10-30 02:23郭永召李瑜玲李建芬
河北农业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被访者石家庄市技能型

郭永召,李瑜玲*,李建芬,杨 硕,苏 青

(1.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2.石家庄市农机安全监理所,河北 石家庄 050000;3.石家庄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 石家庄 050000)

1 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1,2]。新型职业农民可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3种类型[2]。

1.1 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

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家庭生产经营为基本单元,充分依靠农村社会化服务,开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组织化生产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

1.2 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

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在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中,专业从事某一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骨干农业劳动力。主要包括农业工人和农业雇员等。

1.3 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

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在经营性服务组织或个体中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主要包括跨区作业农机手、专业化防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沼气工、农村经纪人、农村信息员及全科农技员等。

“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是全能型、典型的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中的“白领”,“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中的“蓝领”,他们是“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依靠力量,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骨干农民[2]。

2 石家庄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

2.1 石家庄市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石家庄市农村人口为572.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8.62%;乡村劳动力为468.9万人,占农村总人数81.86%。其中,从事农(牧、鱼)生产人口248.5万人,占乡村劳动力数的52.76%;在外务工人员23.5万人,占乡村劳动力数的4.9%;从事农资经营3.3万人,占乡村劳动力数的0.7%;合作社从业人员16.5万人,占乡村劳动力资源数的3.5%。>40岁的人数约占农业农村总人数的60%,年轻力量比较薄弱。乡村劳动力以女性为主,且文化教育总体水平偏低,以高中以下学历为主。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技术力量明显薄弱,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缺乏。

2.2 石家庄新型职业农民调研

2.2.1 调研概况 2017年3月组织项目组对石家庄市5个县(赵县、藁城、平山、元氏、高邑)30个村的种养殖大户、技术服务户、农机大户随机发送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有效率92.0%。调研内容主要包括被访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学历、种植结构)、是否接受过培训、培训内容、培训意愿等情况。运用Excel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2.2.2 被访者概况 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结果(表1)显示,被访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占调查总人数的86.23%;25~40岁农户中,年龄均接近40岁。新型职业农民多以生产经营型为主,占调查总人数的81.88%;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仅占18.12%。被访者中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占调查总人数的90.58%。

表1 被访者基本情况Table 1 The basis situation of respondents

2.2.3 培训意愿与培训方式 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结果(表2) 显示,有81.16%的被访者愿意参加培训,想通过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13.04%的被访者不愿意参加技术培训,5.80%的被访者对参加培训的态度是无所谓,这些被访者认为培训的内容不能为从事的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效益。对于培训的内容而言,90.58%的被访者对市场信息有培训需求,74.64%的被访者对种植技术有培训需求,38.41%的被访者对新品种有培训需求,对于企业管理、营销理念的培训需求均<10%。对于培训方式,绝大多数被访者青睐于现场指导和观摩示范区。

表2 被访者参加培训意愿及培训项目Table 2 Respondents’desire for training and training program

3 存在问题

3.1 农村劳动力匮乏亟需稳定务农队伍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乡务农的多为“386199”部队,“老年农业、妇女农业”现象突显。新生代的农民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且以建筑行业、服务业为主,虽然社会地位较低,但是务工收入远高于从事农业收入,农业后备力量不足。

3.2 文化素质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障碍因素

“懂知识、会经营、善管理、素质高”的多类型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需要。由于被访者的文化程度多以初中及以下为主,且年龄多在40~60岁,他们存在一定的顽固性,在接受新技术、新观念等方面思想较为滞后,影响新技术及新观念等推广的时效性。

4 对策与建议

4.1 完善培养体系,创新培育模式

积极践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生产经营方式相结合,与地区特色相结合,不断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建设,创新培育模式[3]。针对不同群体,分层次开设职业农民培训班[4~6]。(1) 职业农民培训普通班。利用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便于组织人员和贴近农业生产实际的优势,针对当地农业生产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开设职业农民培育普通班。(2)职业农民培训实践班。选择藁城市农业高科技园区、双联蔬菜专业合作社及现代农业示范区,针对规模种植(养殖)场负责人、小型农业生产企业负责人、农民创业者和村镇干部等,开设职业农民培训实践班。(3)职业农民培训强化班。选择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石家庄市农业院校、河北农业大学等,利用其师资力量和农业试验场所,针对农民经纪人、农村合作组织负责人、农业技术人员等,开设职业农民培训加强班,并于培训结束后,对全部受训对象进行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理论及实践考核的,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4.2 部门合力联动,强化政策支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覆盖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全过程,是事关国家人才战略,农业发展升级的巨大工程,单靠农业部门的力量难以推进,需要整个社会的联动,做到保险、社会保障、支农资金信贷、惠农政策的聚焦等方面协调。调查发现,各地基本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成立由农牧、财政、工商、教育、土地、金融和税务多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统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计划与实施[6,7]。强化金融部门支撑,由信用社给予职业农民贷款优先和贴息的优惠,职业农民可凭借信用贷款,农民之间可联保贷款;针对养殖大户制定了特殊的信贷支持政策,贷款品种也进行了创新与拓展,即开通“农贷保”业务,存、贷款使用一体信用卡,解决贷款手续繁琐的问题[8~10]。

4.3 政府行为市场化,发挥市场力量

市场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活力因素,也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指向。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市场力量,是盘活资源、增强效力、实现对接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被访者石家庄市技能型
乡镇尺度下PM2.5时空分布——以石家庄市为例
石家庄市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被访者驱动抽样法在中国退役运动员群体调查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驱动下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措施分析
石家庄市
新时代高职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人物新闻采访报道应用情感引导的策略分析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