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言应避免模式化

2018-10-30 10:15吴成钢
记者摇篮 2018年7期
关键词:模式化新闻语言

吴成钢

【摘 要】工作中,能给人留下印象的有个性的语言常常很少,特别是像看到《报刊文摘》上的“说法”或《读者》杂志上的“声音”那样,让人产生想摘录下来欲望的语言更是凤毛麟角。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新闻语言的模式化、材料化现象比较明显。这种现象应当纠正。

【关键词】新闻 语言 模式化

到总编室做四版主编以来,主要是审专版看大样,每天经手过目的稿件都有万字左右,虽然整体上专版质量较高,责任编辑都把它作为展示自己才华的重要窗口和阵地精心经营。工作中笔者发现,新闻语言的模式化、材料化现象比较明显,这是当前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该”当何处怎应该

笔者记得过去常在鑒定材料中看到“该同志”“该部”等说法,不幸的是在不少新闻稿件中,这种行文格式也屡屡出现。如“该支队重视做好新战士第二适应期的心理疏导工作”“该中队提高勤务训练效能的做法是……”以及“该单位”“该部党委”如何如何等等,不足而论。这种行文方法显得干干巴巴,了无新意。难道就没有其他替代的词语能让稿件生动一些吗?我想办法总会有的,关键看作者愿不愿动脑筋、换说法。如果除了“这个单位”之外实在没有新词了,也不妨不用代词,直接了当地点明单位或个人,总之在新闻稿件中不要出现“该”字。

“为”字当头为哪般

“为”字在许多文章中似乎是万能的,好象不写“为”引不出下文。有的画蛇添足,开头是一句“为什么”,然后记述事物的发展、变化;有的人为挤入,无端滥用。如“为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为学习贯彻武警部队党委扩大会议精神”“根据武警部队统一部署”“为进一步加强勤务整治工作”“为提高新兵下队后独立上哨的适应能力”等等。其实新闻可以传播丰富的信息和资料,应努力不虚写一语,不多用一字。有许多句式,去“为”字,不仅不影响文意,而且文句紧密利索。新闻应多一些对事实原委开门见山的记述,尽量避免公文化材料化的影响,少用“为”连字造句。与其开宗明义写“为了什么”,不如改成在结尾处作画龙点睛之笔。还有一些诸如“总数为”“训练成绩为”“产量为”“上升为”“人均为”等等,“为”字纯属多余,理应去掉。

多“此”一举仍如此

这也是代词用的泛滥的一个表现。在新闻稿件中,动辄使用“此”字,实在多此一举。如“在此基础上”,“以此为开端”“借此东风”“以此为动力”“与此同时”“此次行动”“此外”“此时”“此人”“此事”“从此后”等等,还有“此措施”“此方案”“此制度”“此办法”“此规定”“此举措”“此行动”……更是不胜枚举。使用这么多“此”,难免文章生动不起来。长此以往,如何了得。

许多司机开车时都在听刘兰芳、单田芳的评书。正因为评书讲究生动有趣、故事曲折、扣人心弦。如果换成播我们刊发的新闻稿件,司机不打瞌睡才怪呢?

无处不“在”今犹在

新闻稿件不是总结报告,然而在综述、概括性新闻中常常流露出浓重的总结痕迹。有的先来一段观念性、总结性叙述;有的开句解释,尾后作总结;有的先写主张,继写方法,后写结果;也有的先记主题目的,后记做法,再记方式,总记结果,稿件中常常出现“在做好某项工作的同时……”“在……的配合下”“在……领导下”“在……基础上”等等,这也是稿件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通病。

“在”字句被称为总结句,而总结作为一种文体,其主要内容可以为新闻稿件所吸收采纳,但应融入新闻中,用得自然、贴切,如果简单地照搬照抄,难免语句生涩,语言僵化,令人生厌。

滥用“了”字何时了

曾看过一篇不长的小稿,文中出现十多个“了”字,几乎是每一句话都有“了”字出现。如“取得了双丰收”“为了提高”“明确了处罚措施”“专门成立了”“拒绝了”“签订了协议”“明确了法律责任”“实行了”“专门制订了”“为了”“保证了”等等。“了”字句是一个最突出、最普遍的问题。还有诸如“完成了”“实现了”“召开了”“提出了”“取得了”“进行了”“增强了”等等,不胜枚举。

“了”是时态助词,表示动作或一项任务的变化或完成,而新闻记载的都是已经发生、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用不着那么多“了”字。新闻稿件中滥用“了”字的现象应该结束了。

何日“以来”不再来

有的新闻稿件在叙述背景材料时喜欢划一个时间段,这也未尝不可。但在语言上却“理屈词穷”,除了使用“今年以来”“去年以来”“新一届班子上任以来”“部队自组建以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等等之外,似乎找不到其他叙述方式。其实新闻应该散文化,不单指结构,也应学习散文的语言。

上述的许多“以来”,完全可以用诸如“新班子带来新气象”、“部队从诞生之日起”“改革开放的春风……”来替代。这样稿件中到处出现的“以来”,才不至于卷土重来。

(作者单位: 武警辽宁省总队政治工作部新闻文化工作站)

猜你喜欢
模式化新闻语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模式化”报道背后捉“活鱼”——浅析如何从政务活动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
玉米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