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联合聚肌胞治疗带状疱疹及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2018-10-30 06:24曹立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19期
关键词:神经阻滞并发症

曹立东

[摘要] 目的 探討神经阻滞联合聚肌胞在治疗带状疱疹及后神经痛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通过选自于2016年1~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症检查确诊为带状孢疹神经痛以及带状孢疹后神经痛。按照随机抽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神经阻滞联合聚肌胞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痛感消失时间、疱疹彻底消失时间及药物治疗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对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行神经阻滞联合聚肌胞治疗,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后疼痛程度。

[关键词] 带状疱疹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神经阻滞;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5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19-0078-04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nerve block combined with poly I: C 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and posterior neuralgia

CAO Lidong

Pain Department, Tachen People's Hospital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Tacheng 834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nerve block combined with poly I: C 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and posterior neuralgia. Methods 100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ll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herpes zoster neuralgia and post herpes zoster neuralgia.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th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including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n=5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imple drug treatment.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erve block combined with poly I: C therapy.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acy, VAS scor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time of disappearance of pain, the total disappearance of herpes, and the length of the drug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ad. The birth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lapse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Nerve block combined with poly I: C therapy in treatment with the patients with herpes zoster neuralgia and post herpes zoster neuralgia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which can improve the degree of postoperative pain to a great extent.

[Key words] Herpes zoster neuralgia; Post herpes zoster neuralgia; Nerve block; Complication

带状疱疹在当前临床医学中属于DNA病毒类水痘症状[1],此种症状的病毒会在婴幼儿阶段初次侵犯,之后在患者的体内潜伏存在于患者的脊柱神經后根以及脑神经元部位,当患者的自身免疫力较大程度的下降之后,就会导致受累神经分布区产生剧烈的疼痛[2],患者的相应皮肤区域疱疹的病症就较为明显,因此而出现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症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往往是患者的急性症状愈合之后[3],自然病程已经结束但患者仍然能够感受到后遗症庄的皮肤痛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本研究选取2016年1~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神经阻滞联合聚肌胞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症检查确诊为带状孢疹神经痛以及带状孢疹后神经痛。所有纳入本次研究患者符合均符合如下纳入标准:(1)年龄20~75岁;(2)身体无严重系统疾病;(3)精神状况正常;(4)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肝脏、心存在严重系统疾病;(2)精神不自主;(3)对本次研究不知情。患者临床表现病症均为突发病,患者先感受到痛感之后再出现皮肤损伤情况,具体患病皮肤呈现集簇成群,栗粒大小程度的红色丘疹水疱,呈现带状性分布于皮肤表现,且多伴随出现灼热性痛感。患者在夜间痛感加重,部分患者的皮肤患侧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症状。按照随机抽号的方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0~75岁,平均(48.96±4.5)岁,病程为11 d~2年,平均(8.01±1.15)个月;观察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0~69岁,平均(45.19±4.2)岁,病程为9 d~1.5年,平均(7.99±1.14)个月。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信息详细记录,记录患者带状疱疹具体疼痛程度,之后对照组患者行单纯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合用神经阻滞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患者在入院之后,首先进行神经阻滞的药物治疗,行抗病毒治疗之后使用镇痛药物完成对患者的疼痛病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疼痛程度服用消炎止痛药物,以及阿片类药物还有巴喷丁(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527)等药物治疗,阻滞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改善患者的体内循环。如患者未服用神经阻滞类药物,需依照患者的具体病变位置行椎旁或硬膜外神经阻滞,及臂丛神经和肋间神经组织。使用镇痛药液,具体为0.5%利多卡因(北京紫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466)联合地塞米松(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514)药物之后联合甲钴胺药物。同时连用聚肌胞2 mg肌注治疗,按照1次/qod的治疗频次,直至患者的皮肤患病疱疹处结痂,疼痛完全消失。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后遗神经痛情况。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病症复发率。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按照VAS评分比较,评分越高则患者的疼痛感觉就越高。患者的具体疼痛感分为:患者咳嗽或移动时无出现疼痛感即为0分;患者咳嗽时出现轻微程度的痛感即为1~3分;患者在安静状态无痛感,咳嗽或者深呼吸时剧烈疼痛即为4~6分;患者在排便时产生剧烈的疼痛感,患者方可缓解忍受即为7~8分;患者在安静状态下疼痛感较强,患者无法忍受即为9~10分。患者的治疗疗效按VAS评分判定,评分在0~3分内,疼痛彻底消失只有偶尔不适,无需任何镇痛药物辅助治疗,患者皮肤外观及功能均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VAS评分4~6分,且疼痛程度均有所减轻,但仍然需要借助镇痛药物辅助治疗,患病皮肤区域外观及功能有所改善,为有效;患者的VAS评分超出7分,且疼痛有所缓解,但患病皮肤区域外观及功能仍然存在异常,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感消失时间、疱疹彻底消失时间、及药物治疗总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带状疱疹在当前临床医学中属于DNA病毒类水痘症状,是一种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发皮肤病毒感染疾病。此种病毒主要能够损伤患者的神经后根神经节,并且致使患者的神经节会引发较大程度的炎症反应。当患者的自身免疫力较大程度的下降之后,就会导致受累神经分布区产生剧烈的疼痛[5]。具体表现为神经细胞水肿坏死及患者神经节内严重出血情况,炎症反应更会损伤患者的脑干及临近脊髓节段,从而导致患病皮肤的基底及深部细胞层产生膨胀及变性,引发表皮内疱疹呈现带状性分布。此种情况下患者会自觉存在一定的刺痛及灼烧痛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往往是患者的急性症状愈合之后,自然病程已经结束但是患者仍然能够感受到后遗症庄的皮肤痛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

当患者的带状疱疹皮肤损伤已经治愈,但是仍然存在持续性、剧烈性以及较为顽固性的痛感,此种痛感反应持续3个月时间以上即可将其称为PHN。当前流行病学表明带状疱疹患者中有将近12%并发PHN症状,且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PHN病发率高达50%~75%[7]。该病的病发机制相对比较复杂,有研究认为该病属于局部皮肤炎性病毒反应,而并非神经轴突破坏疾病,此种炎性反应引发患者体内异常放电因而产生痛感。带状疱疹病症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属于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等病症的范畴之内,出现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在中医辨证中则隶属气滞血瘀的范畴,因此对其治疗应当主要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8]。就现阶段临床治疗所见,我们通常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症属于“火郁”症状,因此应当发散患者体内瘀火,凉血止痛。

通过予以患者神经阻滞能够获得有效疗效,可以有效预防疱疹后神经痛病发。此种治疗机制主要是对患者体内的疼痛恶性循环情況加以阻断,导致患者的体内病变区域血管发生扩张,对患者局部皮肤的血运情况达到改善[9]。糖皮质激素及维生素B族的复合,在治疗中对患者的受损神经起到较大的抗炎消肿作用,同时还能够起到营养修复的功能。在临床中对其治疗技术操作要求相对较高,在治疗后的临床观察处理也尤为关键。一旦出现临床治疗技术失误情况或者临床观察不慎,不仅不会对带状疱疹患者的痛感加以缓解,同时还会导致出现误入血管、抑制患者呼吸、损伤胸膜组织及神经根,甚至严重还会导致患者全脊髓麻痹等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患者行神经阻滞治疗时,应当确保全程技术谨慎操作,严格预防治疗后不良情况的发生。并且在治疗之后建议患者能够住院观察,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性,也便于在治疗之后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治疗反应,有效避免意外情况的产生。

神经阻滞治疗能够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通过疼痛传导打破患者神经通路,将伤害性传入患者冲动神经达到阻断疗效,将痛感所产生的恶性循环加以阻断,同时还能调整患者神经支配区的具体血运情况,改善患者的神经营养状况,促进患者的神经组织修复作用,发挥行之有效的抗炎作用[10]。由此临床中有诸多研究学者都认为,应当在患者的皮肤、神经末梢、神经干以及受累神经节以及分支脊神经根等部位,均行神经阻滞处理,从而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聚肌胞在临床中则是一种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常用普通抗病毒药物,有相关研究表明,聚肌胞是一种高效干扰素诱生药物,在患者治疗注射之后2~12 h之内,能够使患者的血液中出现较为大量的干扰素,增加体内细胞的抗病毒能力,同时还具备有效的细胞免疫类调节作用,对患者的细胞活性达到刺激,促进疗效,从而有效清除患者的体内病毒感染细胞。本研究通过行聚肌胞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取得显著疗效,进一步证实带状疱疹病发与患者本身免疫力下降的相关性。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增强患者自身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促进病毒感染细胞的恢复作用,适用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

本研究通过针对患者行神经阻滞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成效,表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同感消失时间、疱疹彻底消失时间及药物治疗总时长明显长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明显较低,且病情复发率比较对照组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对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行神经阻滞联合聚肌胞治疗,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患者的治疗痛感消失、疱疹消失及总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状发生率,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安全性,可以在临床带状疱疹病症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郭耀耀,薛朝霞,南静静,等.干扰素α-2b用于椎旁神经阻滞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评价[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11):830-833.

[2] 张爱军,陈申平,钱游伷.国产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神经阻滞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1):50-51.

[3] 常敏,胡丹,陈付强,等.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但不影响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4):231-235.

[4] 陈诗翔,徐敏丽.神经根阻滞治疗89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2,5(4):210-212.

[5] Gu HH,Lu PR,Pu LJ,et al. Curative effect of pulsed radiofrequency combined with nerve block in the treatment of eyelid postherpetic neuralg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5,15(12):2123-2126.

[6] 皮铎波,沈迎雁,岳建宁.椎旁脊神经根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2):127-128.

[7] Huang J,Zhongge N,Finch P.Gasserian ganglion and retrobulbar nerve block in the treatment of ophthalmic postherpetic neuralgia:A case report[J].Pain Practice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World Institute of Pain,2017,9(6):281-282.

[8] 周忠群,王喜连,陈素昌.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4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3):1942-1943.

[9] 王兰青,张伟文.普瑞巴林联合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及对后遗神经痛不良反应的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3):109-112.

[10] 杨光.伐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5,53(17):111-113.

[11] 黄任水,周建辉,何辉,等.普瑞巴林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4):184-186.

[12] 韩福海,黎淑华,李艮弟.伐昔洛韦联合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的随机对照研究[J].皮肤病与性病,2015, 19(2):119-120.

[13] 张玉红,张永红,肖春才,等.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7):62-64.

[14] 赵沄.药物配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31(17):115-116.

[15] 刘政兰,车莎莎.聚肌胞注射液联合He-Ne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80例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 26(17):109-110.

(收稿日期:2018-03-02)

猜你喜欢
神经阻滞并发症
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单点注射复合颈浅丛阻滞在老年患者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