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高职课程设计

2018-10-30 06:21刘骋
科技视界 2018年15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课程

刘骋

【摘 要】高频电子技术是电子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本文提出应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这门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指导思想,并从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和考试改革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对高频电子技术进行课程设计。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频电子技术;课程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5-005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5.024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其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高职对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决定了现代高职课程应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

《高频电子技术》是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这门课程设计和教学的指导思想,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对其进行课程改革,对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 职业能力描述

职业能力是在学习活动和职业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率、使职业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完成一定职业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一般职业能力又称普通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不同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共有职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特殊職业能力又称专门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特殊的或较强的能力,包括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等。

对企业的调研表明: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使高职毕业生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如果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职业能力的水平上丧失了竞争优势,他们在就业时没有不可替代性,势必给高职院校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2 《高频电子技术》教学中的职业能力形成过程

能力形成的一般过程包括:知识的分类与学习过程;技能的分类与形成过程;态度的内涵与养成过程;知识、技能、态度的迁移、整合与类化等。即影响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为:知识学习、技能形成、态度养成,以及知识、技能、态度的迁移、整合、类化形成能力。而影响能力形成的过程性因素则包括:能力形成的要素条件是否缺失,能力形成的过程环节是否缺失以及能力形成环节特点是否明确等。

以此来考察高频电子技术课程可知,高频电子技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建立有关电子线路的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学会对构成通信系统的最基本的功能电路的工作情况进行判断,学会使用最基本的电子仪器,掌握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开始培养初步的职业工作态度。如果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材的编写能够注重和强化这些环节,则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初步形成大有裨益。

由此可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对《高频电子技术》课程进行设计,应该重视以下环节:掌握基本概念,了解功能的应用,理解电子线路的整机系统,判断电子线路的运行情况,掌握改进系统的方法:元器件的作用,判断故障,处理故障,系统改进。整个过程循序渐进(如图1),又不断重复。这种重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持续提高的重复,在这种持续的提高中,学生的职业能力逐步形成,

3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高频电子技术》教学设计

3.1 教学设计流程

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地位突出,因此对其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中心工作。在精品课程建设中,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对其进行教学设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对职业要求和岗位要求进行分析,明确核心职业能力的基本要素,了解本课程在职业能力形成中所能做出的贡献,并以此为依据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基本知识同科技发展前沿接轨;找出课程的基本结构,使之成为教学中心和知识迁移的基础;注意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同时还要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互动、教学情境进行设计。在教学实施中还要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考察,找出设计与现实的差距,并不断地进行改进。进行设计的流程如图2所示。

3.2 教学内容设计

高频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所需的知识点、技能点,对工作态度的要求、操作规范、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技术标准等形成相应的课程教学目标;并根据工作情境设计了课程教学的两个项目:调幅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和调频发射机的安装与调试如图3所示,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将项目分解为多个任务,将知识点和技能训练贯穿其中,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高频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并通过任务体验,课堂教学,验证性实验,实际操作,产品展示及评价等环节最终完成任务的实施。

3.3 教学实施设计

在教学实施设计上,按能力形成对知识、技能和素质需要来组织教材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精选设计每一节课的内容,注意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量与度;从相应的实际应用电路导入,让学生先从单元电路做起,再将单元电路组合成整机系统;边讲边做,学做一体化。在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上,注意体现先进的电路分析和设计理念,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向,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还要注意与相邻课程体系的联系。

教学实施设计还包括教学手段设计,教学互动设计和教学情景设计等。教学手段设计即根据课程的内容及重点、难度,对动画、计算机仿真、实物展台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设计,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互动设计包括对课堂提问的设计,小组讨论的设计,实际应用小课题的设计等;教学情景的设计的内容是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些与实际结合教紧密的内容,可以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创造出一个接近真实的工作场景的教学情景,在职业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智慧。这样,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得到逐步提升。

3.4 课程考核设计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考试内容则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建立以职业能力测评为核心、以专业技能考核为重点的开放式多元型课程考试模式对学生在学习中注重职业能力的训练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考试内容实用化

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是职业能力形成的基本要素,因此,课程考试内容要注重其实用性,以岗位需求、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注重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分析、比较和融会贯通的考核,注重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考核。

(2)考核评价综合化

实行全程实质性评价,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即:课程成绩=平时成绩(到课率、作业、课堂及实验操作表现)+课程测试(单元测试、实验操作测试)+期末考试成绩(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单元内容的特点,采用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口试、开卷、闭卷、课程设计、等不同的考核形式。通过对多种考核方式的综合应用,使学生不仅重视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梅.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高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探索[J].科学技术创新,2013(2).

[2]邓泽民.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高教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学而时习之”的课程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