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工作压力、心智游移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

2018-11-01 09:13李乃文刘孟潇牛莉霞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身心状态心智矿工

李乃文,刘孟潇,牛莉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5)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重特大煤矿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死亡人数1~2人的小伤亡事故比例仍处于较高水平。事故分析表明[1],小伤亡事故的致因,大多是个人不安全行为导致的操作失误。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常在高水平的心智游移状态下出现,伴随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因此,探讨工作压力、心智游移与不安全行为3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对于有效减少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者们对工作压力、心智游移与不安全行为的研究中,田水承等[2]研究工作压力个体因素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发现个体因素、工作压力对不安全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李乃文等[3]研究指出矿工工作压力显著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孙悦[4]、Yanko等[5]提出在驾驶机动车等安全作业负荷较高的工作中,个体在驾驶中发生心智游移容易导致跟车距离变短,对周围的环境信息视而不见,不会根据前方车辆状况及时调整驾驶模式等不安全行为;Galera等[6]研究发现心智游移的发生严重干扰了驾驶任务,导致不安全行为;Vinski等[7]研究发现个体在强压情境下,更容易发生心智游移,实验中产生了更多的错误。可以看出,已有的研究只分析了2者之间的关系,缺乏对矿工工作压力、心智游移与不安全行为3者作用关系的研究。

综上所述,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以矿工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构建矿工工作压力、心智游移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结构模型,探讨3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为减少矿工不安全行为提供有效地解决措施。

1 研究假设

1.1 矿工工作压力与心智游移

矿工工作压力来源于矿工安全生产活动中的忧虑、痛苦和紧张感,矿工长期处于高工作负荷的压力情境中,煤矿管理者不当的管理方式、专制的领导风格、较小的工作自主权和参与权等因素使矿工无法有效应对工作要求,便会形成一种身心俱疲、压抑挫败、紧张茫然的工作压力状态。资源控制理论指出个体使用的注意资源是固定不变的[8],而心智游移会占用部分注意资源,当矿工在较高的工作压力状态下,会降低个体对有效工作安全信息的接收率,进而提高心智游移的发生率,减少矿工对与工作任务相关的注意资源配置。此外,王晓等[9]提出个体在强压情境下,心智游移的发生率增加。据此假设H1:矿工工作压力显著正向影响心智游移。

1.2 矿工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

矿工不安全行为是指曾经引起过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矿工的行为。矿工在较高的工作压力状态下,产生一系列不良生理和心理反应,降低了大脑的安全意识水平,提高了操作的失误率,引发不安全行为。刘双跃等[10]研究发现60%~80%的事故与矿工压力有关;Britt等[11]指出矿工工作压力过大时,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行为选择,导致事故;Kolta等[12]研究发现工作压力可以通过焦虑心态和工作不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影响不安全行为。据此假设H2:矿工工作压力显著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

矿工工作压力越大,识别安全信号的能力越差,导致注意资源的分配不足,增加心智游移的发生率,生产操作行为失误,进而引发不安全行为。据此假设H3:矿工工作压力通过心智游移间接显著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

1.3 矿工心智游移与不安全行为

矿工心智游移是指矿工的注意突然远离此时此刻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转向不请自来的与当前外部情景无关的内部想法和感觉的现象。当矿工的注意集中于内部想法产生的任务无关信息后,个体对任务无关想法进行精准加工,消耗个体集中于工作任务中的注意力资源,无法再专注于工作中的安全信息,导致错误操作率上升,从而引发不安全行为。此外,He等[13]提出心智游移会降低驾驶速度,影响驾驶员水平方向的视野范围,引发不安全行为;Lemercier等[14]提出驾驶心智游移会导致视野变窄,增加认知负荷。据此假设H4:矿工心智游移显著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多阶段抽样法,从辽宁、山西、内蒙古、河南4省的矿业集团中随机抽取10个煤矿企业,根据简单随机抽样原则,从选定的矿工名单列表中随机抽取30个以上匿名回答问卷。首次调查4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52份,有效率达到94.2% ;正式调查5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52份,有效率达到95.2%。

2.2 研究工具

2.2.1 矿工工作压力量表

采用国内学者[15]编制的量表,量表共包括工作特征、组织管理和工作无奈感3个维度,40个项目,采用1~5点计分方式,分数越高,表明工作压力越大。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3个因子,量表信度系数为0.645,效度检验系数为0.872,通过信效度检验,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表1为AMOS验证性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良好。

表1 AMOS验证性分析结果Table 1 Results of AMOS analysis

注:χ2/df为卡方值与自由度之比;CFI为比较拟合指数;GFI为拟合优度指数;IFI为增值拟合指数;NFI为规范拟合指数;RMSEA为近似误差均方根,下同。

2.2.2 矿工心智游移调查问卷

在前人对大学生[16]、运动员[17]等群体进行心智游移问卷编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开放式访谈,从矿工心智游移的诱因(身心状态、个人特质、自发思维、注意失控)、内容(作业任务无关、作业任务过程和作业任务结果)和结果(积极建构性、消极毁灭性)3方面加以解释,自行编制矿工心智游移调查问卷,问卷共包含9个维度,71个项目,采用1~5点计分方式,分数越高,表明矿工心智游移水平越高。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9个因子,问卷信度系数为0.712,效度检验系数为0.835,通过信效度检验,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χ2/df=2.092,NFI=0.946,CFI=0.954,GFI=0.945,IFI=0.935,RMSEA=0.058,模型拟合效果良好。

2.2.3 矿工不安全行为量表

采用国内学者[18]编制的量表,量表共包括个人安全素质、作业特性和安全管理3个维度,69个项目,采用1~5点计分方式,分数越高,表明矿工的不安全行为水平越高。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3个因子,量表信度系数为0.689,效度检验系数为0.804,通过信效度检验,验证性分析结果显示,χ2/df=4.25,NFI=0.936,CFI=0.924,GFI=0.943,IFI=0.957,RMSEA=0.064,模型拟合效果良好。

3 数据结果和分析

3.1 同一方法偏差检验

通过同一方法偏差检验,验证数据的有效性,采用Harman单因素法,构建单因素、三因素和四因素3个竞争模型,如表2所示。不存在同一方法偏差问题,三因素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表2 单因素模型、三因素模型和四因素模型拟合指数Table 2 The fitting index of single factor model, three factors model and four factors model

3.2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矿工工作压力与心智游移(相关系数r=0.184,概率显著值P<0.01,下同)显著正相关,与不安全行为(r=0.112,P<0.01)显著正相关;矿工心智游移与不安全行为(r=0.145,P<0.01)显著正相关。

3.3 基于SEM的矿工工作压力、心智游移与不安全行为关系分析

首先检验测量模型,提出3个可能的竞争模型,分别是:M1,工作压力对不安全行为有直接影响;M2,工作压力既能通过影响心智游移进而影响不安全行为,又能直接影响不安全行为;M3,工作压力完全通过心智游移对不安全行为有影响。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法[19],分析潜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如表3所示,模型M2较佳,心智游移是工作压力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的部分中介变量。

表3 各模型的拟合结果Table 3 Fitting results of models

继续探讨变量间各维度的相互作用关系,构造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1)矿工工作压力显著正向影响心智游移。其中工作特征(路径系数β=0.31,0.32;概率显著值P<0.01,下同)、组织管理(β=0.33,0.34;P<0.01)和工作无奈感(β=0.36,0.35;P<0.01)均显著正向影响身心状态和消极毁灭性,且工作无奈感的影响较大;工作特征(β=0.39,0.35,0.29,0.24;P<0.01)和工作无奈感(β=0.31,0.28,0.23,0.21;P<0.01)均显著正向影响自发思维、注意失控、作业任务过程和作业任务结果,且工作特征的影响均较大;组织管理和工作无奈感均显著正向影响作业任务无关(β=0.29,0.27;P<0.01),且组织管理的影响较大。

2)矿工工作压力显著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其中组织管理显著正向影响安全管理(β=0.34;P<0.01);工作无奈感和工作特征显著正向影响作业特性(β=0.28,0.25;P<0.01),且工作无奈感的影响较大;工作无奈感显著正向影响个人安全素质(β=0.21;P<0.01)。

3)矿工工作压力通过心智游移间接显著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其中工作特征(β=0.31,0.32;P<0.01)、组织管理(β=0.33,0.34;P<0.01)、工作无奈感(β=0.36,0.35;P<0.01)先显著正向影响身心状态和消极毁灭性,身心状态(β=0.39,0.24;P<0.01)和消极毁灭性(β=0.22,0.35;P<0.01)再显著正向影响个人安全素质和安全管理,身心状态和消极毁灭性是工作特征/组织管理/工作无奈感—个人安全素质/安全管理的部分中介变量;工作特征(β=0.39,0.35;P<0.01)和工作无奈感(β=0.31,0.28;P<0.01)先显著正向影响自发思维和注意失控,自发思维(β=0.23,0.22,0.25;P<0.01)和注意失控(β=0.21,0.27,0.24;P<0.01)再显著正向影响个人安全素质、作业特性和安全管理,自发思维和注意失控是工作特征/工作无奈感—个人安全素质、作业特性和安全管理的部分中介变量;组织管理和工作无奈感先显著正向影响作业任务无关(β=0.29,0.27;P<0.01),作业任务无关(β=0.24;P<0.01)再显著正向影响作业特性,作业任务无关是组织管理/工作无奈感—作业特性的部分中介变量。上述结果表明,矿工工作压力主要通过身心状态、消极毁灭性、自发思维、注意失控和作业任务无关对矿工不安全行为产生影响。

4)矿工心智游移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其中身心状态(β=0.39,0.24;P<0.01)、个人特质(β=0.36,0.31;P<0.01)和消极毁灭性(β=0.22,0.35;P<0.01)均显著正向影响个人安全素质和安全管理;自发思维(β=0.23,0.22,0.25;P<0.01)和注意失控(β=0.21,0.27,0.24;P<0.01)均显著正向影响个人安全素质、作业特性和安全管理;作业任务无关(β=0.24;P<0.01)显著正向影响作业特性,表明矿工心智游移的发生率越高,越容易引发不安全行为。

图1 矿工工作压力、心智游移和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Fig.1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miners’ work stress, mind wandering and unsafe behavior

4 讨论

1)矿工工作压力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矿工工作压力的工作特征、组织管理和工作无奈感导致不安全行为,其中组织管理和工作无奈感影响程度较大。在组织管理方面,管理者应经常和矿工交流,及时发现矿工的不良生理和心理状态,疏导心理障碍,避免专制的领导风格,同时管理者应在组织内部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让矿工感受到组织的支持感;合理制定井下作业制度并分配好矿工的工作任务,采用规范的管理方式防范不安全行为。在工作无奈感方面,管理者应提高矿工的参与感与能动自主权,调动矿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生产管理者与安全管理者应加强沟通与交流,保证工作目标的和谐性,防止矿工因过高的角色冲突而产生对工作的紧张感,进而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矿工心智游移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主要是通过身心状态、个人特质、消极毁灭性、自发思维、注意失控和作业任务无关对个人安全素质、作业特性和安全管理的影响,引起不安全行为。工作中的心智游移容易使矿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作业环节操作不当,增加失误的频次,同时心智游移容易使矿工的注意资源分配不足,出现注意的疏忽,从而引发不安全行为。因此在安全生产的现场,管理者应及时发现长期处于心智游移的矿工,并通过加强安全信号刺激的强度、对矿工定期进行正念训练、任务参与训练以及警觉训练等方式有效降低心智游移水平,管控矿工的不安全行为。

3)矿工工作压力正向影响心智游移。矿工工作压力各维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心智游移的身心状态和消极毁灭性。工作特征和工作无奈感均显著正向影响自发思维、注意失控、作业任务过程和作业任务结果;组织管理和工作无奈感均显著正向影响作业任务无关。因此,管理者应切实帮助矿工解决实际问题,减少矿工的工作压力水平,有效降低心智游移的发生率。

4)心智游移是矿工工作压力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的部分中介变量。矿工工作压力各维度主要通过影响心智游移的身心状态、消极毁灭性、自发思维、注意失控和作业任务无关等维度来影响不安全行为,因此从本质上讲,降低工作压力和心智游移水平,可以有效减少矿工的不安全行为。

综上可知,当矿工处于巨大的工作压力下,有限的注意将不能完全集中于工作任务中,导致心智游移的发生,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引发不安全行为。这符合前人的研究结果[2-3,7-8,10]。

5 结论

1)构建了矿工工作压力、心智游移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模型。其中,矿工工作压力各维度显著正向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矿工心智游移的身心状态、个人特质、消极毁灭性、自发思维、注意失控和作业任务无关显著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矿工工作压力各维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心智游移的身心状态和消极毁灭性,工作特征和工作无奈感均显著正向影响自发思维、注意失控、作业任务过程和作业任务结果;组织管理和工作无奈感均显著正向影响作业任务无关。心智游移的身心状态、消极毁灭性、自发思维、注意失控和作业任务无关维度是工作压力到不安全行为作用的部分中介变量。

2)在矿工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中,通过干预矿工的工作压力和心智游移,减少不安全行为。管理者应密切关注矿工的工作压力水平,不断改进组织管理方式,避免专制的领导风格,切实帮助矿工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发现并疏导工作压力很大的矿工,同时对矿工定期进行正念训练、任务参与训练以及警觉训练有效降低心智游移水平,减少矿工的不安全行为。

3)文中仅采用横断面数据探讨了矿工工作压力、心智游移与不安全行为3者的静态关系,未来的研究可扩大取样范围,探索不同作业阶段矿工工作压力、心智游移与不安全行为的变化规律,以期获得更具价值的观点。

猜你喜欢
身心状态心智矿工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金牌挖矿工
矿工
规范性护理指导对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产妇身心状态的影响
延续性护理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研究
延续性护理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谈器乐演奏者应该具有的身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