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振兴有了行动指南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印发

2018-11-01 05:11
中国合作经济 2018年9期
关键词:城乡战略空间

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明确了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提出了22项具体指标,并首次建立了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同时,《规划》对如何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发展布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出了要求,并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4种类型,明确了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方法和步骤。

重大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主要目标

2018年至2022年这5年间,既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又要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

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延续人与自然有机融合的乡村空间关系。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优先任务,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

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明确了阶段性重点任务,部署了82项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的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

(一)推动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

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

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二)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

(三)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四)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

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

夯实基层政权

(五)保障和改善农村民主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

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规划实施

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各方责任 强化法治保障

动员社会参与 发展评估考核

有序实现乡村振兴

准确聚焦阶段任务

科学把握节奏力度

梯次推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城乡战略空间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空间是什么?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创享空间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